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b5aca9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7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

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难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对本节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民主制的特点等。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光荣革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第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内阁制。1689年3月,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所拥有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这种由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体制,是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的雏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反作用。马克思得出结论:“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过程,使学生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2.通过对《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两张人物图片,“布莱尔”,“伊丽莎白二世”,问:这两张图片上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身份又是什么?

生:布莱尔,英国首相;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女王。

师:在英国,首相是议会权力的最高代表,有关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的决定权悉数掌握在议会手中,女王只是名义上代表英国出席一些礼仪性的活动,并无实权。英国的这种特

殊政体叫君主立宪制。那么这种政体是如何在英国确立的,它的确立对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三单元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板书)

(一)光荣革命(板书) 本目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1.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13世纪)(板书)

引导学生回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历程,与此同时老师作适当补充,使学生认识这一时期的英国议会虽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但它是在王权衰落中产生的,对王权有着限制作用,后来发展成为近代史上的代议制议会。

2.“光荣革命”(板书)

本目可分为三个知识点:第一,克伦威尔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措施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第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使学生了解革命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使学生认识到当时的资产阶级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资产阶级,其力量还不能单独与封建势力抗衡;第三,新政党的出现(辉格党和托利党),指导学生了解英国近代政党的起源,指明托利党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保守党,辉格党发展成自由党。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板书) 本目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 1689年的《权利法案》(板书)

教师展示材料──《权利法案》的内容(略),引导学生归纳哪些条款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议会拥有哪些“自由”权力被法律所确定?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权利法案》的重大历史作用,即以明确的法律条文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增强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板书) 本目可分为三个知识点:

第一,君主立宪制的思想基础──洛克的三权分立思想(见教材107页【资料回放】) 第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教师先简要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们对社会现状的认识,即,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曾经发生克伦威尔的执政引起内乱,又将旧王朝请回来执政一幕。在大多数英国人看来,旧王朝绝对不行,民主共和制也行不通。唯一可行的,就是改造君主制度,使它在形式上保留君主制,但在本质上要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议会民主制,以保障国会下院掌握最高的权力(立法权等)。而这种制度的确立是议会权力日益扩大的直接结果,在“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扩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在议会中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和巩

固他们的统治权,并限制王权,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在议会的主持下相继通过一系列法案,尤其是《权利法案》,确立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这就是君主立宪制。

第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练习进行综合探究,问:“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与君主专制政体有什么本质区别?”由对比得出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2)作用

教师可以先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者的互动关系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明白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下建立的,一旦确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它必将为它的经济基础服务。君主立宪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它的确立也必将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带来新的契机。

3.责任制内阁形成(板书)

师:出示布莱尔图片,并提问:“大家知道首相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吗?”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08页【历史纵横】,了解内阁制的形成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教材第141页内容掌握责任制内阁的组成、内阁政府的权力以及首相权力等内容。

四、课堂小结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使得议会的权力空前强大,有效地制约了王权。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民选的议会通过行使立法权,制约王权,是现代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雏形。这种代议制政治体制的建立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课堂练习(综合探究): 阅读与思考 :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康熙帝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帝

请思考在清朝康乾时期,中国和英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课标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重点难点】:

重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难点: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本节知识宪法中“分权与制衡”、“邦联体制”与“联邦体制”的理解与掌握难度大;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六载苦战,北美终挣脱殖民枷锁,获得自由。建国伊始,内部纷争,债务缠身,根基不稳,建章立制,治国安邦,迫在眉睫。乔治·华盛顿开明磊落,率同仁汲启蒙思想精华,鉴英国君主立宪政治得失,承殖民地民主分治传统,立1787年宪法,谱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璀璨篇章。

1787年宪法以“分权与制衡”原则,规定了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大权的分配与运作规范。教材一分为二地分析了宪法的影响。内容似乎简单,但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学生对枯燥的法律条文兴趣不浓,特别是对“分权与制衡”“邦联体制”和“联邦体制”等的理解、掌握会有较大难度。

二、设计宗旨

1.引导学生整合教材,使之条理化、简单化,做到深入浅出,并从中探索科学、有效的学史方法。

2.适当补充材料,激发兴趣,扩大视野,提高学生处理材料和运用史料论证观点的能力。

3.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关注情感熏陶,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人文观和开放的世界意识。

三、教学流程

(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22分钟) 先用多媒体展示如下问题: 1. 1787年宪法制订的条件有哪些?

2.美国国会拥有哪些权力?其参、众议员是如何产生的? 3.联邦法院拥有哪些权力?最高法院法官如何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