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工 作 总 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教 学 工 作 总 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b7f5c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b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2012—2013年度上学期)

东宁第三小学 姜大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课时划分:9课时

1、 口算???????. 2课时左右 2、笔算???????? 7课时左右 1、 口算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课文第45的例1,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图片、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 2) 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略)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第48页6--9。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2012—2013年度上学期)

东宁第三小学 姜大刚

教学内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 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