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8课《木兰诗》教案(2课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8课《木兰诗》教案(2课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bf485d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ce

《木兰诗》教案

肖媛媛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读准字音,培养文言语感;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 文化传承与理解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体会民歌的特点。 2.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传承道德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

1.疏通文意,梳理文章的情节。

2.理解并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人格魅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习互文、对偶、排比、复沓、顶针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木兰保家卫国的感情, 树立正确的“英雄”意识。 教学重难点: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方法: 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放视频:豫剧《花木兰》) 问:同学们,请猜猜这个人是谁?

师:“花木兰”,这个凝聚了谜一样传奇、花一样美好的名字,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根植于人们心中 。同学们请看老师找到的资料(屏显:安徽亳州木兰像、河南虞城花木兰祠、2000年中国发行的一套花木兰邮票、商丘的花木兰文化艺术节、美国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一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那么人们喜爱她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跟随《木兰诗》这个传奇的故事,一起去感受这个奇女子的美好。

二、读文知事:

1.齐读,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2.用四字短语概括每段的情节。

明确:停机叹息——决定从军──踏上征程──沙场征战──辞官还家——家人团聚——比喻赞美

3.合作朗读全文:

(1)节奏指导:这首诗是五字句,读法是二字三字一停顿,而后三字之中又可根据意思又有二字一字停顿,或一字二字停顿。

例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看是否正确、通顺。 (2)讨论明确:用几种不同的感情朗读全诗。

决定从军─—苦闷犹豫;踏上征程——凄婉坚定;沙场征战──悲壮豪迈;荣归故里─—欢快喜悦

(3)学生评价朗读的效果。教师范读、带读。 4.检测预习情况:师考查学生的重点字词句的翻译。 5.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复述故事。

明确: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三、品析形象美:

1.学生在书中圈点批注木兰的形象:

要求用“我从 中读到木兰是 的人”的句式来说。

明确 :深明大义、不畏艰难、英勇善战、不慕荣利、热爱和平、机智聪明。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师:所谓“巾帼英雄”,就是“女英雄”的意思,她们身上往往兼具了“英雄气”和“女儿情”。那么,花木兰作为典型的“巾帼英雄”,诗歌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她的“英雄气”,哪些内容表现了她的“女儿情”?

板书:勤劳、善良、淳朴、谨慎 (女儿情怀)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四、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孝顺父母,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和平年代里,我们该怎么样来爱自己的家人,爱自己的国家呢?

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品读法、比较阅读、合作探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英雄木兰身上的女儿情,木兰真实可爱,有血有肉,难怪她深受人们的喜爱。民歌里的木兰如此美好,还有赖于叙事的详略安排。

二、品析结构美

师: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概 凯旋辞官 ——详写 家人迎接 ——详写 木兰梳妆 ——详写

作用:首先, 在内容上,详写木兰的儿女情态,略写英雄气概,丰富了木兰的真实可爱、淳朴善良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

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所以凡能突出女儿情的内容均详写。另外,略写战争场面,详写团聚的欢乐场面,也是为了表现木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寄托人民的意愿。再有,详写从军缘由,为了突出木兰的孝顺担当,这是她值得赞美的优秀品质。

三、品析语言美:

文章中大量运用多种修辞,让文章更具有艺术性。请同学们在书上圈点批注。

精彩语句(此版块包括重点语句的语法、修辞等)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简析】开篇点出木兰是一位勤劳的普通女子。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简析】这两句是复沓句。设置悬念,引出后文替父出征这一主要事件。复沓句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简析】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也是顶真。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富音韵美。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简析】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而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这句话用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写木兰匆忙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渲染出紧锣密鼓的气氛,表现战事紧迫,时间紧张。也表现了木兰处事果断,聪明干练的性格。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简析】这句话运用对偶、反复,只用两天时间走完,夸张地表现了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和心情的急切。其中“黄河流水”“燕山胡骑”的声音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