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集体备课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六年级下册科学集体备课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c1b633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b

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教学反思 月 日 教学内容 怎样放得更大 主备教师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 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教学准备 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备教师教学流程设计 执教教师教学流程中某个教学环节的个性化设计、修改或建议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教 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学 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过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程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 会不够)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4、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看 希望 板——放大镜 看 书——(两个凸透镜组合) 到 设——光学显微镜 更 计 ——电子显微镜 多 ——扫描隧道显微镜 …… 教学反思 月 日 用显微镜观察教学内容 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主备教师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 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目标 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 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难点 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方法与手段 执教教师教学流程中教 主备教师教学流程设计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某个教学环节的个性化设计、修改或建议 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师演示) 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 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五年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学生介绍老师指导更正,具体内容见13页) 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每组的材料员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阅读12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 四、课外作业 查找资料:细胞的作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