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通用总复习微专题训练:模块五 语基 默写 文学类文本阅读 必练选练组合练 第44练 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通用总复习微专题训练:模块五 语基 默写 文学类文本阅读 必练选练组合练 第44练 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c1c8c1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9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那荒唐的十年中间,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________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

②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____________,只有你一人而已。 ③孔子弟子__________者七十多人,其中谁是最贤能的呢? A.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B.登堂入室 千古独步 登峰造极 C.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D.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些人喜欢把桃园三结义之类的图画糊在壁上做装饰,并不只是因为那些图画好看,而是因为它们可使人产生许多有趣的联想。

B.北湖校区为加强学生心理疏导,计划在每班特设两个心理情报员,搜集同学们的心理,以便老师及时掌控学生心理动态。

C.常有男生开玩笑说,如今这世道实在是不景气,十个女生中有十一个不会做饭的;可好消息则是,十个女生中起码有十个会对漂亮的厨具器皿爱不释手。

D.纽约一家信息公司通过对3 000名女性调查,68%的人表示,如果丈夫经济条件允许,她们宁愿放弃工作,而我国上海三分之二的受访者也表示愿意待在家里。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更能赢得成功的青睐。

①它发自内心,不出尔反尔,不虚伪矫饰,自然而为,率真而作 ②有着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那样的风度与气质 ③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受人尊重

④真正好的品德就应是一种没有雕饰的习惯 ⑤这样的人,举止大气、修养有度、内心高洁 ⑥可谓是人前不做作,人后不懈怠

A.④①②⑤⑥③ C.⑥②⑤①④③ 二、名句默写

B.⑥⑤③①④② D.④①⑥②⑤③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表白自己为了追求美好品德,即使多次死去也不后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琵琶女出场时的矜持之美。

(3)《庄子·逍遥游》中论证水浅就无法负载大船这个道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说阅读——散文化小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西风芦花 刘庆邦

他说:你姐还给我做过一双鞋呢,不知你有没有印象?董守芳说:咋没有印象呢?我姐做那双鞋,一针一线都先从心里过,再从手上过。我姐把鞋看得比宝贝还宝贝,谁都不让摸,不让碰。我想看,她都不让看。他说:回想起来,是我做得不对。不该把那双鞋还给你姐。董守芳说:事情都过去了,不用再提了。是我姐配不上你。他说:不是这样。我那时年轻,做事欠考虑。本来给你姐写封信就是了,何必把那双鞋还给你姐呢?董守芳说:我姐出嫁时,把那双鞋放在箱里带走了。后来听说,被我姐夫看见了,姐夫就把鞋给扔了。他听了心里一沉,他的心像是被人用鞋底抽了一下。此时,他突然明白,三十多年来,他一直没把那双鞋放下来,一直关心着那双鞋的命运,现在他终于把那双鞋的命运打听出来了。他说: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更对不起你姐了。说着,他的眼睛差点湿了。

董守芳又说:哥这两天要是不走,我去跟我姐说一声,让我姐来跟哥说说话吧。他说:你千万不要让你姐来。你姐现在日子过得很平静,很幸福,我不能干扰她。董守芳问:你就不想见我姐吗?你把鞋还给我姐后,我姐回家还痛哭了一场!他说:不是我不想见你姐,我估计你姐不想见我呢!董守芳说:我跟她说一声,她愿来就来,不愿来,也别埋怨我没跟她说。他说:守芳,你要听话。我看见你,就算看见你姐了。有些事情只适合放在心里,不适合说出来,一说出来就不好了,对谁都不好。我的意思你明白吧?

董守芳还没说明白不明白,他的大姐赶集回来了。董守芳和大姐唠嗑了几句就回家去了。大姐在灶屋里做午饭,他接着看书。他的精力像是不大能够集中,看第一行,字还是字,看第二行时,字就散了,散成了一片。董守芳有两句话让他吃到心里去了,那两句话如两列长长的海浪,正翻滚着,一浪接一浪向他涌来。一句是,他把鞋还给董守明时,董守明回到家里痛哭了一场;另一句是,董守明丈夫把那双鞋给扔掉了。这两句话同时又是两个细节,而

每个细节都很具体,有时间,有地点,有氛围,有场景,动作性也很强,可供想象的余地很大,足够他想象一阵子的。想象的结果,他快被滚滚而来的“海浪”吞没了。

在下一个集日,董守芳在镇上碰见了姐姐董守明。好几个月不见姐姐,看见姐姐,她有些欣喜,喊着:姐,你也来赶集了!董守明说:我来买点化肥。董守芳说:姐,你怎么老也不来看我!她的样子像是有点撒娇。董守明笑笑说:你也没去看我呀!董守芳说:你今天就到我家去,我给你做好吃的。董守明看着妹妹,说:你这闺女,不是遇到什么喜事儿了吧?董守芳说:我哪里会遇到什么喜事,就是有点想你,你要是不去,我该生气了。董守明说:我什么都没给你买,总不能空着手去吧。董守芳说:你什么都不要买,我邻居家的嫂子送给我的有炸好的鱼块儿,回家我给你熬鱼吃。董守明是骑自行车来的,半袋子化肥已买好,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放着。她像是想了一下,坚持给妹妹买了十几枚红红的烘柿,才跟着妹妹,向妹妹所在的村庄走去。

通往村庄的土路两边,一边是一条河,另一边是麦地。河坡里有野生芦苇。芦苇穗子在西风吹拂下闪着微光。他是在这个村庄长大的,董守明曾经和他在此相遇、相识……几只斑鸠从芦苇丛里起飞,集体飞到麦子地里去了。麦子地里的坟前还有人烧纸,零星的小炮向坟中人、也向坟外人报告着黄纸化钱的消息。一群大雁在空中鸣叫着,向远方飞去。

董守芳对董守明说:姐,你到我们家,我领你去一个嫂子家看一个人。董守明站下了,问:谁?她的样子顿时有些警觉。董守芳说:我先不告诉你是谁,等你一见就知道了。走嘛!董守明不走,说:不告诉我是谁,我就不去了。其实,董守明已猜出妹妹要带她见的人是谁,以前妹妹跟她说起过,那个人的大姐和她妹妹同在一个庄。世上的人千千万,一些人来了,一些人走了;一些人生了,一些人死了,每个人认识的人都很有限。而一个人一辈子所能记起的人能有几个呢!她脸色有些发黄,扶着自行车手把的手也微微有些抖。董守芳说:我跟你说了是谁,你一定跟我去吗?董守明说:那不一定。守芳,你跟我搞什么名堂哟!不行,我今天不能跟你去,我该回去了。说罢,不顾董守芳说着:姐,姐,你干嘛,人家还想着你呢!董守明只管把自行车调转车头,朝相反的方向骑去。

回到省城,他给大姐打了电话,说他顺利到家了。大姐说:董守芳到她姐家去了,从她姐那里捎回了一双布鞋,送到我这里来了。鞋还是董守明原来给你做的那一双,黑春风呢的鞋帮,枣花针纳的千层底,鞋还是新的,用一块蓝格子手绢包得很精样。他沉默了一会儿,对大姐说:您把鞋先收起来吧,到明年清明节前,我回去把鞋取回来。

(节选自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4月《〈北京文学〉好看小说精选》,有删改)

5.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中的“他”通过与董守芳的交流,得知“鞋主人”董守明的现状,而“他”回老家,就是为了解决当初鞋子所留下的问题。

B.董守明之所以不愿跟着董守芳去见当初的恋人“他”,就是因为董守明的心中一直有对“他”当初退回布鞋的强烈怨恨和不满。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如“脸色有些发黄”“扶着自行车手把的手也微微有些抖”,暗示“他”在董守明心目中的重要性。

D.小说结尾,“他”对大姐说:您把鞋先收起来吧,到明年清明节前,我回去把鞋取回来。从此,“他”就能除去内心的愧疚了。

E.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主要叙述了“他”与旧日恋人董守明之间的一段感情纠葛,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读来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6.小说中的“董守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说明。

答: 7.文中画线句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董守明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答: 8.这篇小说题为“西风芦花”,然而小说始终围绕着“一双布鞋”展开。因此,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标题换成“一双布鞋”更好。请结合对小说文本内容的理解,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