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c50bba485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a

201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

一、积累·运用(30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10分) (1)子曰:“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2)知困,__________。(《礼记》)

(3)____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6)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屈原《离骚》)

(9)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表达自己身在高层的独特感受。 【答案】(1)温故而知新 (2)然后能自强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浅草才能没马蹄 (5)似曾相识燕归来 (6)晴川历历汉阳树 (7)小桥流水人家 (8)吾将上下而求索

(9)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策”“燕”“自缘”。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连云港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化,各类学校创文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些活动既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又丰富了学校的发展内涵。 B.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里,由连云港某单位主办的“有一种幸福叫‘我陪爸妈去远足’”大型孝行活动,大....力弘扬了“孝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C.锦屏山森林公园峰峦峭拔,谷壑幽深,郁郁葱葱的树木鳞次栉比。这个大型天然氧吧,让市民有了驻足流连....愉悦身心的处所。

D.在第七届连云港读书节系列活动“名家讲坛”中,著名学者蒙曼教授以生动幽默的措辞、鞭辟入里的品析,....使听众全方位领略了唐诗之美。 【答案】C

【解析】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不能用来形容树木。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耄耋”指八九十岁。

B.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 【答案】C

【解析】“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为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的莫泊桑; 俄国的契诃夫; 美国的欧·亨利。 4.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领如来法旨,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的路上,先后收服沙悟净、猪悟能、小白龙、孙悟空,为唐僧取经路上陆续收徒埋下了伏笔。

B.《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因嫌弃祥子是个臭拉车的,并且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在寿诞之日与虎妞争吵至闹翻。

C.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极度困难条件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品塑造的保尔·柯察金这个青年英雄形象,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向善向美。

D.《童年》中,专横而残暴的外祖母,经常辱骂和毒打孩子们。如阿廖沙在表哥的怂恿下把桌布染上颜色,被她用树枝抽打得失去了知觉。 【答案】D

【解析】《童年》中,专横而残暴的是“外祖父”,不是“外祖母”。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的过程。品读juàn( )永、深刻的学术著作,沐浴字里行间弭散的理性光辉,我们能领略历代硕儒的宏博哲思;品读大师的文学作品,浸润其中,含英jǔ( )华,

_________,我们能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澜的世界;阅读,

_________;阅读,为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答案】(1)隽 咀

【解析】(1)隽永:拼音是juàn yǒng,形容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深沉幽远,意味深长,有如余音绕梁,

1、三日不绝,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常用来表述艺术性较高的作品的审美效果。引证释义:隽永的意思。 〔言

辞诗文或其他事物〕意味深长 引人入胜 通论战国时说士权变,亦自序其说,凡八十一首,号曰《隽永》。——《汉书·蒯通传》语颇隽永,耐人寻味。如:隽永篇章。2、艺术风格的一种:例句:站立了一个世纪后,这座百年老站再次迎着关注的目光,翘首企盼属于自己的新发端:以武汉铁路陈列馆的名义,将当年的繁华身影定格成隽永的历史纪念。3、食物甘美有回味。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九:“橄榄,闽蜀俱有之。闽中丁香一品,极小,隽永,其味胜于蜀产。”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廿日》:“大使馆是租住的,陈设相当堂皇。喝一盏盖碗的中国茶,特别感觉着隽永。”4、书名《汉书·蒯通传》:“ 通论战国时说士权变,亦自序其说,凡八十一首,号曰《隽永》”。5、指深长之意味。金 麻革 《阻雪华下》诗:“爱山久成癖,得山真隽永。”。元 萨都剌 《经姑苏与张天雨杨廉夫郑明德陈敬初同游虎丘山次东坡旧题韵》:“香积饷醍醐,法喜

得隽永。”。清朝 黄虞稷《行状》:“先生於书,四部六籍靡不综举,摽新领异,务归隽永。”

含英咀华,读音为hán yīng jǔ huá,一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二指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所包含的精华。出处:唐·韩愈《进学解》:“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示例:~,早预蓬莱道山之选。 ★宋·陆游《答建宁陈通判启》。辨析:易与含苞待放混淆。反例:四月上旬,树枝上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等。造句:短小、精炼、深刻的文章,值得人们含英咀华。灯谜:含英咀华(打二字口语一) 谜底:吃香。考试常见错误:错误句:暮春时间是潭柘(zhè)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2)画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答案】(2)弭—弥 澜—斓

【解析】(2)弥散:指烟雾、气味等向四周扩散,分散开。出自郭沫若《女神·凤凰涅槃》:“山上的香烟弥散,山上的火光弥满。”另外,也可指弥漫消散。

斑斓:读音为bān lán,意思是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非常灿烂多彩。又指生活多姿多彩。斑斓也比喻孝养父母。示例: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徐志摩。《华南虎》:老虎斑斓的面孔 和火焰似的眼睛。——牛汉。《彩色的非洲》: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彭仁 (3)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一组排比。

【答案】(3)示例一:为你扬起一张风帆 引领你畅游蔚蓝的王国 示例二:为你插上一双翅膀 带领你翱翔自由的天空

【解析】(3)作答本题首先要分析结构找到仿点。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写格式;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看清要求定主题。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本题要以“阅读”为叙写对象,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出“通过阅读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来拟写作答。

(4)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假如明年的世界读书日主题是“阅读关乎文明素养”,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

【答案】(4)示例一:倡导读书风尚,促进文明和谐!示例二: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解析】宣传标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简洁: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达准确。宣传标语要围绕主题“阅读关乎文明素养”,从阅读活动的内容或意义方面拟写作答。可以使用名人名言,最好使用对偶句的形式。 6.名著阅读简答题。(7分)

(1)《小王子》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请写出小王子、狐狸、玫瑰这三个形象的象征意义。

(2)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林冲这个人物时说他是个“狠角色”,也有人认为林冲“忍”字当头,性格懦弱。请结合两处故事情节说说林冲性格中懦弱和忍让的表现。

【答案】(1)①小王子象征着每个人心底孩子般的天真无邪。②狐狸告诉小王子用心看才能看到事物本质,爱就是责任。它象征智者。③玫瑰是与小王子共度过长久时间的伙伴,它象征着令人烦恼但又美丽的爱情。

(2)①妻子遭到调戏,林冲本要惩治恶人,但一看是高太尉养子高衙内,虽然怒火中烧,还是强忍了下来。②林冲被高俅设计陷害,误闯白虎节堂,惹上官司,发配沧州,也没有反抗。③发配前休妻,也表现出性格中的懦弱和忍让。④发配途中,董超、薛霸受高俅指使,对林冲各种折磨(炎热天气中,不顾林冲棒疮发作,逼迫林冲快走。村中客店,灌醉林冲,烧开水烫伤林冲双脚。四更早起,让被烫伤双脚的林冲穿新草鞋,使林冲双脚鲜血淋漓,走不动),林冲一再忍受,也是一种懦弱。

【解析】(1)小王子是一个神奇人物,具有随意在星际之间遨游的超人能力。他满头金发、身着长袍,既无国籍,也无家园,生活在人类社会之外,不受任何陈规陋习的束缚,是无牵无挂而又天真无邪的传奇式的儿童形象。所以小王子象征着每个人心底孩子般的天真无邪。“狐狸”是最纯洁、最智慧的动物。作者通过他的嘴道出了交往的秘诀——为了交朋友,就必须经过“驯养”,建立联系,树立责任感,必须“用心灵洞察一切”。所以,“狐狸”象征着智者。“花”是爱和幸福的象征。她置身大地,网织联系,认为人是一种无根的、只有虚假自由的生灵,只不过是风和命运的玩物。她娇弱而任性,需要友谊的抚慰和爱的浇灌。 二、阅读·理解(60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6分)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①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风飞舄③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注释]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③飞舄(xì);会飞的仙鞋。④仙人:指三元宫山僧。⑤迓(yà):迎接。 (1)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

(2)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②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③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解析】(1)解答时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本题要抓住颔联“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中的“瀑”“鸡犬”和“晴”“夜”等意象,来描绘云台山优美的景色。

(2)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从“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描绘的云台山优美的景色看,表达了诗人对云台山美好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叙写了朋友重逢的欣喜之情;“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写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5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本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躬耕于南阳______ .②先主器之______ .③先主遂诣亮______ .④孤不度德量力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