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书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法律文书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c690c7701f69e3143329470

法律文书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答案 

23、35、39本题库没有) 

1.从涵盖的内容来看,法律文书由( )等几部分构成。 

 A.司法文书、民用法律文书、诉讼文书 B.司法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民用法律文书 

 C.司法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律师实务文书 D.司法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诉讼文书 

 2.根据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法律文书的种类可分为( )。 

 A.侦查文书、检察文书、裁判文书、律师实务文书、公证与仲裁文书 

 B.信函式文书、致送式文书、宣告式文书 C.报告类文书、通知类文书、决定类文书、裁判类文书 

 D.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笔录式文书、表格式文书 

 3.根据文书名称和用途的不同,法律文书可分为( )。 

 A.文字叙述式文书、填空式文书、笔录式文书、表格式文书 

 B.信函式文书、致送式文书、宣告式文书 C.报告类文书、通知类文书、决定类文书、裁判类文书 

 D.司法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民用法律文书 

 4.辩护词属于( )。 A.司法文书 B.仲裁文书 C.公证文书 D.诉讼文书 

 5.从( )起,判决书就确定了统一的格式和写作内容。 

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

 6.法律文书的程式性主要表现在( )。 

 A.主旨鲜明,材料客观 B.结构固定,用语成文 C.制作合法,内容法定 D.语义精确,解释单一 

 7.法律文书在论述理由时的基本要求是( )。 

 A.依法制作,突出主旨 B.遵循格式,写全事项 

 C.叙事清楚,材料真实 D.据法说理,分析有力 

 8.通缉令属于侦查文书中的( )文书。 

 A.立案、破案类 B.强制措施类 C.侦查措施类 D.侦查终结类 

 9.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是( )审查批准立案的法律文书。 

 A.公安机关侦查人员报请本部门领导 B.公安机关侦查人员报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一、选择题(特别提醒,这个选择题库与所发小黄本在顺序上有出入,包括答案,但大部分题目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小黄本上的5、7、8、



 C.下级公安机关报请上级公安机关 D.公安机关报请人民检察院 

 10.呈请拘留报告书应当送达( )。 

 A.公安机关负责人 B.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C.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D.人民法院院长 

 11.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作出的决定中不包括( )的决定。 

 A.批准逮捕 B.不批准逮捕 C.撤销案件 D.不批准逮捕并要求补充侦查 

 12.起诉意见书的首部与正文之间的成文化用语是( )。 

 A.经我局侦查预审证实,犯罪嫌疑人ххх有下列犯罪事实 

 B.经我局侦查预审,证实犯罪嫌疑人ххх有下列犯罪事实 

 C.经我局侦查终结,证实犯罪嫌疑人ххх有下列犯罪事实 

 D.经我局侦查终结证实,犯罪嫌疑人ххх的犯罪事实如下 

 13.撤销案件通知书的送达对象是( )。 

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刑事案件被害人 D.犯罪嫌疑人 

 14.立案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在办理( )时制作的文书。 

 A.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 B.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 

 C.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 D.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移交起诉 

 15.批准逮捕决定书属于( )文书。 

 A.文字叙述式 B.表格式 C.填空式 D.笔录式 

 16.人民检察院建议公安机关追加提请批捕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不提请批捕,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制作( )。 

 A.批准逮捕决定书 B.应当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书 C.逮捕决定书 D.决定逮捕通知书 

 17.起诉书编号的内容依序是( )。 

 A.年度、院名、文书性质、顺序号 B.年度、院名、部门、文书性质、顺序号 

 C.院名、部门、文书性质、年度、顺序号 D.院名、文书性质、年度、顺序号 

 18.不起诉决定书中对当事人的称谓应该是( )。 

 A.被告人 B.犯罪嫌疑人 C.被不起诉人 D.不起诉人 

 19.人民检察院针对未生效的刑事裁判提出的抗诉书应当送达( )。



 A.同级人民法院 B.上一级人民法院 C.下一级人民法院 D.同级和上一级人民法院 

 20.民事(行政)抗诉书的提出是为了纠正( )中的错误。 

 A.未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 B.未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 

 C.已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 D.已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 

 21.人民检察院针对已生效裁判提出的抗诉书应当由( )提出。 

 A.同级人民检察院 B.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

 C.省一级人民检察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 

 22.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2002年第35号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编号应为( )。 

 A.京西刑初字(2002)第35号 B.西刑初字(2002)第35号 

 C.(2002)京西刑初字第35号 D.(2002)西刑初字第35号 

 23.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首部除制作机关名称、文书名称以及编号之外,应依次写明的项目是( )。 

 A.公诉机关、被告人、辩护人 B.公诉机关、被告人、辩护人、案件审判经过 

 C.公诉机关、被告人、辩护人、案件的由来和审判经过 

 D.被告人、辩护人、案件的由来和审判经过 

 24.第一审刑事判决书中交待上诉权事项的规范写法是( )。 

 A.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2天起10日内,向本院或者向хх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х份  х份  份 

 D.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2日起10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хх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х份 

 25.第二审刑事判决书作出部分改判结果时,其判决主文应当依次写明( )。 

 A.撤销的内容、改判的内容、维持的内容 B.撤销的内容、维持的内容、改判的内容 

 C.维持的内容、撤销的内容、改判的内容 D.维持的内容、改判的内容、撤销的内容 

 26.第二审维持原判用的刑事裁定书的裁定结果应当表述为( )。 

 B.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2日起10日内,向本院或者向хх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

 C.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2日起10日内,通过本院向хх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х

 A.维持原判 B.维持原判,驳回上诉(抗诉) C.驳回上诉(抗诉)D.驳回上诉(抗诉),维持原判 

 27.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编号由( )组成。 

 A.年度、制作法院、案件性质、审理程序、顺序号 B.年度、制作法院、审理程序、案件性质、顺序号 

 C.制作法院、审理程序、案件性质、年度、顺序号 D.制作法院、案件性质、审理程序、年度、顺序号 

 28.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的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应当制作的文书的名称是( )。 

 A.民事判决书 B.第二审民事判决书 C.民事裁定书 D.民事决定书 

 29.“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хх人民法院”。这一段交待上诉事项的行文是( )中的规范用语。 

 A.刑事判决书 B.民事判决书 C.行政判决书 D.民事判决书和行政判决书 

 30.第一审民事调解书在( )后发生法律效力。 

 A.审判人员签署 B.人民法院打印 C.人民法院送达 D.双方当事人签收 

 31.提请减刑、假释意见书应当送达( )。 

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司法行政机关(劳改机关) 

 32.服刑罪犯被假释时,应当制作的鉴定性文书是( )。 

 A.罪犯评审鉴定表 B.罪犯奖惩审批表 C.罪犯出监鉴定表 D.释放证明书 

 33.对死缓罪犯提请执行死刑意见书属于( )制作的法律文书。 

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监狱 

 34.民事答辩状的制作主体是( )。 

 A.原告 B.被告 C.上诉人 D.第三人 

 35.反诉状的制作主体是( )。 

 A.民事案件原告 B.民事案件被告 C.刑事案件自诉人 D.刑事案件被告人 

 36.刑事自诉状正文部分应写明的内容依次是( )。 

 A.当事人基本情况,案由和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 

 B.当事人基本情况,案由和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人姓名和住址、证据的名称与来源 

 C.案由和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人姓名和住址、证据的名称与来源 

 D.事实与理由,证人姓名和住址、证据的名称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