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提优练习(答案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古诗词鉴赏”提优练习(答案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c98892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d

颜真卿 ①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①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中的“劝”是勉励的意思,起统领全片的作用。

B.首句写读书时间﹣﹣从“三更”读到“五更”,极言读书之刻苦勤奋。 C.“黑发”、“白首”借指青年,老年,两相对照,突出年少勤学的可贵。 D.诗的语言平实质朴、自然流畅、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12.补写下面的“劝学”诗句。(2分)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汉乐府?长歌行》) 11.(3分)B

12. (2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一)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完成10~11题。(湖南益阳、9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6分) 答: 10.(3分)D(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

11.(6分)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1分),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2分)。“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1分),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云南曲靖、含9-10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同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答案:A(“自近而远”应是“自选而近”) 10.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1分)

答: 答题示例:“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一)阅读古诗,完成第13题。(浙江湖州、3分)

从军行 [唐]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海:湖泊

13.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3分)

A 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B C 归园田居(其三) 塞下曲六首(其三) [东晋]陶渊明 [唐]卢纶 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月黑雁飞高,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单于夜遁逃。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欲将轻骑逐,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大雪满弓刀。 13. C

理由:(1)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或:都是边塞诗);(2)两首诗都写出出环境的恶劣;(3)两首诗都有“雪”这个意象;(4)两首诗都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昂扬坚定的精神风貌;(5)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必胜的英雄气槪。

评分标准:共3分,选择1分,理由2分,两点理由即可。

(四)古诗阅读(浙江衢州、3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17.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3分) 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答:

17.(3分)示例: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背景分析共1分,情感分析各1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6-8题。(镇江、共6分)

送万巨 卢纶

把酒留君听琴,难堪岁暮离心。 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断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

【注】①万巨:人名。

6.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 。(1分) 7.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诗歌中 、 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2分)

8.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3分) 答:

6.不能忍受(或“难以忍受”,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中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把握。完成的前提是把握“难堪”可解释为①不能忍受;②发窘;为难。结合诗歌内容可知,应解释为“不能忍受”。

7.无风不雨(若将“不雨”写成“多云”或“阴天”也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了诗歌中借景抒情的手法。送别友人,诗人的内心是伤感、无奈的,而诗人为了衬托出这种心情,借用了第二联中的“无风”“不雨”。

8.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难舍难分(或“对友人的留恋”)之情;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时的愁苦之情;诗人对友人此去路途艰险的担忧之情;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之情(或“不知何时何地能再次相聚的怅惘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具体把握。完成时,根据分值,可判断为答案有三点。分别可从诗歌中的“留君”“愁”“望断”进行思考。

(三)论诗(湖南株洲)

(南宋)戴复古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25.(1)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 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度作答)(2分)

(2)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5.(1)忧国伤时。(2分)

(2)作者将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比作高亢清亮的鹤鸣,将大量与之相反的诗歌,则贬为残阳下群蝉乱哄哄的聒噪,(2分)对比鲜明,分别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类诗歌的推崇与厌恶之情。(2分)

(说明:理解了三四句中的比喻得2分,理解了作者对两类诗歌对比鲜明的情感态度得2分)

郑重说明:主观题意思对即可;有一定道理,酌情给分。 (五)水调歌头(贵州遵义、4分)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且,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 )

答:

2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答:

22.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1分)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1分)(共2分)

23. 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陆游的诗,然后回答26—28题。(湖北黄冈、8分)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26.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7.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28.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26.B(2分)

27.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2分)

28.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2分) 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 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湖北黄石、共4分)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