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ca599b869dc5022aaea0062

在研究过程中,我校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当作我校的重要内容,当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来抓。自承接课题以来,我校每学期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必学内容,校长亲自做讲座,动员学校各方面参与心理健康工作,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辅导员队伍建设。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了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

1、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教师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获得不断发展。可以说,教师的研究意识将一节课的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思考深入到相关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对“我做了什么”、“有什么不足”、“我的专业任务完成得如何”等的深层思考,对实际教学进行感受和体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思想、行为、价值观、态度和情感,重审自己从事教学的思想依据,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后,在实践中检验经验并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反思,最终促使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质量的提高。

2、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是一个引导教师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总会关注着课堂上、校园内、家庭里、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研究意识的加强,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老师们能写、乐写。课题的实施,使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迅速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或提拔为学校领导,评为教学能手,成为教研组成员。他们身上留了专业化成长的烙印。如青年教师袁飞华、袁丽红、张雪萍、袁晓霞等迅速成为学科带头人。我们可以从袁晓霞老师写的的体会中窥见一斑:“没有学生的生活,还会有更多的快乐吗?选择了当老师,纵使自己失去了很多,但毕竟会拥有满园春色的愉悦,投桃报李时的慰藉,而这正是她人生所需要的。她有所挚爱的学生,为此付出的一切她无怨无悔”

3、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贯彻和落实 (1)发挥了“三结合”的教育优势。

为形成教育合力,我们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联系。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听讲座、随堂听课、亲子活动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家长参与率达90%以上。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通讯的便利,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我们组织以小队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入社会,开展“走向社会,实践成才”的活动,特别是利用传统节日、双休日、寒暑假,引导鼓励学生深入到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2)促进了养成教育的规范。我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争创文明班评比、学雷锋做好事、开展中队主题队会等活动,在全校掀起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的热潮。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等。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同时,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开展评比工作,对学生的早读、清洁卫生、行为规范、出操、等十个方面进行考核管理。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学生值日小组”,负责巡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反馈。通过规范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主人翁意识提到培养。

(3)彰显爱心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做到严格要求、谆谆善诱、因材施教,让“爱”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时,我校教师能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各科教学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思想教育。课后教师耐心辅导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教师采取各种方法,从思想、学习、情感甚至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战胜挫折和困难,努力提高自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对于学困生,学校提出了“先教会怎样做人”的管理思想。同时,教导处还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对他们进行学情跟踪。

在成效显著的课题实验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学生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的孩子

变得更聪明了,更活泼了他们变得更爱老师、爱学校,更会与小伙伴合作。到我校参观的领导、老师都认为我们的学生文明程度高,表现力强,综合素质高。他们学习积极,在书香校园里,坚持写日记,敢于投稿,积极参赛,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7年,袁 艳、叶倩妮同学参加龙川县五年级小学生手抄报比赛都荣获三等奖;叶婷婷、袁泉新参加龙川县小学六年级语文竞赛都荣获三等奖;袁汀等六位同学评为县“三好学生”;叶倩妮、张 程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员”;巫惠慧、巫文颖、张钰婷三位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干部”; 袁韬、叶婷婷、袁雅敏、巫惠慧参加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学生杂志社主办的第五届“叶圣陶”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分获二等奖、三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

2008年,袁秀清、叶艳同学参加龙川县五年级小学生手抄报比赛中均荣获三等奖;巫彬梅、袁鑫同学参加龙川县小学六年级语文竞赛中均三等奖;叶小婷等五位同学评为县“三好学生”; 袁宁、袁晓琪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员”; 叶倩妮、叶建成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干部”;袁丽红等16为同学参加“时代作文大赛”获得优异的成绩;叶秀媚、叶艳同学参加由少儿书画杂志社主办的绘画比赛中进入“中华小书画家五百强”;在参加第二十一届《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袁 兴、袁浩警获得钻石杯奖;邹立栋等20位同学获得银杯奖;刘文达等14位同学获得铜杯奖。

2008年,六年级学生巫文颖的习作《童年趣事》、叶春娴的习作《给父母的一封信》在《河源晚报》上发表。

三年多来,我校教师共撰写读书心得2000余篇。教师研究论文、读书心得汇编成集。2007年,袁伟东校长主编山区农村小学“书香校园”课题实验成果集《书香溢山区》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教师论文在各级刊物中发表。2007年11月,袁伟东校长应邀参加第四届教育家大会,论文《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在会上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入刊《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和《中国教育家》杂志,并被《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全文收录;2008年3月17日,袁伟东校长论文《和谐校园》在《现代教育报》发表,

并入编《中国名校和谐校园文化全书》。2008年11月,袁伟东校长应邀参加第五届教育家大会,论文《创新搞实验 科研促课改——让新课改将山区农村学校带入一个全新的未来》在会上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入刊《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袁焕军副校长撰写的论文《搭建校本培训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发表在全国重点期刊《教育与探索》上。袁丽红老师撰写的论文《数学教学中的美》在《河源晚报》上发表。袁晓霞老师撰写的德育论文《春风化雨润心田》荣获全国创新论文及论文评比一等奖,《谈班主任工作的激励艺术》在河源市中小学德育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张雪萍老师撰写的论文《声调教学方法的初探》在“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论坛”征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师生的显著成绩,成就了学校的辉煌,为打造山区农村小学教育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我校参加由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联合主办的校园文化评比中评为“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成果荣获“中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二等奖”;

我校选送的绘画作品《春华秋实》参加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文艺调演中获艺术作品类小学组三等奖;

我校由龙川县教育局、龙川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举行的检查中,被评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与学校管理工作优秀单位”;

2008年,我校由先后被中共龙川县委员会、龙川县人民政府分别评为“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龙川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我校又光荣的被中共广东省宣传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

四、存在问题及分析与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1、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农村山区学校的经费极其有限,课题组成员均为兼职教师,造成业务培训的时间、力度还

不够,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经验不足等原因,我校的实验工作还不能做到全员参与、全面铺开。

2、家庭教育明显滞后。由于我校是农村山区学校,很多家长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等原因,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误区,难以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教育学生的合力不能很好的整合。

(二)今后设想

1、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常识,让全体教师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和自我调控能力。

2、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网络。加强研究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让广大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学校的教育。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来源: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