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d02220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13

Y

89、阴阳观念在传统文化中至为重要,《周易》一书认为天地万物的变化都体现于(六十四卦)。 90、殷商时期的文化有浓重的神本色彩,承担神人交通重任的是(巫史)。

91、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以蓍草占吉凶)。 92、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更重意趣与心境)。 93、元朝代表性文化的特点是(外露型)。

Z

94、在中国文化里,道本源于天,反映于个体就是(德)。 95、主张节用、节葬、兼爱、非攻的学派是(墨家)。

96、战国时代,我国水利工程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都江堰)。 97、诸子百家的学术渊源都是(六经)。

98、战国时期出现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即(《离骚》 )。 99、中国人所说的“柔能克刚、水滴石穿”,意在强调的是(阴胜于阳)。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可编辑修改-

在孔子看来,春秋时期之所以天下大乱,主要是因为(周代的礼教被破坏了)。 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四家是(儒、墨、道、法)。 在春秋战国时期,士这一阶层处于社会的(统治阶级底层)。 在八卦中,象征阴阳、天地父母的是(乾、坤两卦)。

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兼爱)。 在封建时代,“孝”的最重要的内容是(传宗接代)。

在“忠”、“信”、“诚”三者之间,“诚”更表现出(更注重主体性)。 在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中,“性”主要是指(天性)。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酒文化的高峰是(殷商时期)。

中国艺术追求意境,从根本上讲,意境是指(是经过创作主体之“意”加工过的现实世界)。 在隐逸文化中,所谓“大隐”是指(身在市朝却保持着隐退的情怀)。 作为现代新文化运动标志的书刊是(陈独秀的《新青年》 )。

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 想中国是一个尚统的国家,孔子作《春秋》,内华夏而外诸夷,即以华夏族为主而以周边少数民族为在东西方文化中,对“爱”的理解,有一定的一致性,它们是(情感的专注)。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以方以智为代表的主张“万物皆因心生,没有主体,也就无所谓客体”的明代哲学家是(王阳明)。

自然山水在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天人合一的思最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魏源)。

中国近代第一位学贯中西、被称为国学大师的人是(章太炎)。

在封建社会里,清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下面所说正确的是(封建

上呈现出(汉代朴学的倾向)。

辅,所表现出的“统”是(政治上的正统)。

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

想)。

社会里清官是压迫者的心愿)。

二、多选题(

按第一个字的拼音字母排列)

A

1.

爱国的表现包括(天下为公; 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终生; 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和保护; 保护祖国不受侵犯)。

C

2、 春秋战国时期,士步入历史舞台时所担当的角色有(政治智囊; 军事参谋; 外交使节;思想精英)。 3、禅宗宗旨主要有两点,即(单刀直入;直指心源)。

4、从文化学的角度透视毛泽东思想,它有两个来源,即(进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传统文化)。

D

5、对待知(智),儒家和道家的看法有所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道家强调离形去智; .儒家强调格物致知)。

G

6、 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的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下列选项属于这一转变的表现的有(从卜筮的方法

可以看出; 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 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从青铜器的制式和纹样看出)。 7、构成精致典雅的宋代文士世界的文化质态的有(ABCDE )。

K

8、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他的著作有(《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大同书》)。\\

L

9、乐在传统社会的主要功用有(.娱乐工具;娱神功能;教化功能)。

10、“礼”在先秦时期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作为宗教的阶段;作为群体组成方式的阶段;作为个人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的阶段)。

M

11、明代时,面对西学的传入,知识分子的态度各有不同,其中,主张全面接受西学的人物有(徐光启; 李之

藻; 王徵)。

12、明代后期市民文化日趋高涨,以下关于明代市民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社会风尚趋于导奢导淫; 礼拜金

钱之风日益强盛; 市民文学唱主角)。

N

13、能代表魏晋人的审美追求的有(.顾恺之的绘画;陆机的赋;陶渊明的诗歌;王羲之的书法)。

Q

14、秦汉文化个性乃是浑厚宏阔,其建筑文化的代表包括(秦陵;万里长城;阿房宫)。 15、清初对君主专制提出批判,对封建君权提出质疑的思想家有(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S

16、 属于战国时期的优秀文化成果的是(《左传》;《孙子兵法》;《离骚》)。

-可编辑修改-

17、宋代理学家强调个体道德修养必须经过由内圣达于外王的过程,他们一般将这个过程分为修身、齐家和(治国;平天下)。

18、属于出世哲学的是(道教;佛教)。

19、宋代理学的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发展期的代表人物是(张载;.程颐;程颢)。

T

20、体现战国末期各家学说趋于融合之势的著作有(《吕氏春秋》;《易传》 )。

W

21、魏晋时期的玄学乃是融合各家思想而成,这些思想包括(儒家;道家;佛教)。

Y

22、 以下关于“仁”的表述,正确的有(仁是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仁讲的是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仁”到“礼”,是内在的情感外化为行为的规范)。

23、 以下对“德”的认识,正确的有(先秦时期有美德和恶德之分;宋代时,“德”成为美德的代称;“三从四德”

是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

24、 以下对“义”的认识,正确的有(ABCDE )。

25、以下关于“阴阳”的表述,正确的有(在古代哲学体系中,阴阳被看作道的具体化; 阴阳运用于天地时,乾为阳阴为坤; 柔能克刚,水滴石穿,强调的是阴胜于阳的一面; 阴阳动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6、以下关于酒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殷商时期,酒文化与原始宗教及政治统治有关;魏晋时阮籍长醉是借酒忘记现实及现实中的痛苦;宋人内敛的文化品格使宋代的酒文化趋向于中庸;微醺的状态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训在酒文化中的体现)。

27、以下作品属于明代市井小说的有( ABCDE)。

28、洋务运动是官商知识分子对西学入侵的理性应对,而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 29、以下著作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有(.邹容的《革命军》; 陈天华的《警世钟》; .陈天华的《猛回头》)。

Z

30、在封建社会后期,复古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思潮,在明代诗坛上前后出现过两次复古思想,史称“前后七子”的复古诗文运动,其中后七子的领袖是(李攀龙; 王世贞)。

二 、案例题题库

(案例的第2小题,请莫全部抄书,要说自己的看法)

(一)苏轼喜爱画竹,有一次兴致来了随手用毛笔蘸了朱砂画竹,别有韵味。但这也引起

-可编辑修改-

了一些人的非议,认为不真实。苏轼反问,惯常是墨笔画竹,难道竹子是墨色的吗? (1)朱笔画竹或是墨笔画竹,反映出传统的艺术追求是怎样的?

从这一事例,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传统的艺术追求并不完全注重写实,即现实主义手法,而是更注重写意。所谓写意,有两层内涵:一是写物象之意,捕捉物象的精神,二是写胸中之意,借形象传达情感。如松、梅、竹、菊等所以在画中成为永恒的主题,是因为画家赋予它们以高洁、晚香、坚强等人的品质。

(2)这一艺术追求对我们欣赏艺术会带来怎样的启示?回答不少于150字。

欣赏艺术本是“见仁见智”的创造性活动。这一艺术追求会让我们感受到:由于欣赏主体的年龄、经历、修养与趣味各异,同样一件艺术品,获得的感受会不相同。人们可通过艺术来理解历史文化,也理解自身的意义。每个人都可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从自己的角度去欣赏。欣赏者把自己的经历、经历与作品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这也就是“写意”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可参考教材P188—189)

(二)《列子》中记载了伯牙的故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伯牙弹奏高山流水之曲,体现出士人与琴乐怎样的关系?

见教材第181—182页。

要点:士人弹琴,更多的是表达内心的情感。琴,被作为天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弹琴体现

-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