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以历年高考试题为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以历年高考试题为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d1ffbc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6

《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以历年高考试题为例

一、关于价值量的计算

二、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例1(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简析】D。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4件甲商品,则使用价值总量即商品的数量为4件,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即4件甲商品价值总量为160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为40元。

例2(2011 年高考上海卷)假设某企业2010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每件甲产品的价格为28 元,2011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30%,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5%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 2011 年的价格分别是

A.40 元 32 元 B.40 元 50 元C.30 元 50 元 D.45 元 32 元 【简析】B。若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商品的价值量=原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比),其中降低为-。 2011 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28 元÷(1—30%)=40 元。通货膨胀率反映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通货膨胀率=(现在价格-原来价格)÷原来价格,通胀后商品的价格=原价格×(1±通胀率),其中紧缩为-。通货膨胀率为25%,商品的价格=40元×(1+25%)=50 元。

例3(2011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10 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 132 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 2011 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 1452 万元 B. 1320 万元 C. 1210 万元 D. 1100 万

【简析】C。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0%,总产量为10(1+20%)=11万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32/(1+20%)=110,则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单位商品价值量×总产量=110×11=1210万元。

例4(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

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元 元 元 元

【简析】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商品的价格为15÷(1+50%)=10(元)。货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货币贬值,货币贬值率=(发行的货币量-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发行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原价格÷(1±货币升贬值率),其中升值为+。货币贬值20%后商品的价格为10÷(1-20%)=元。

例5(2009年高考江苏卷)假定本来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A.2 B.4 C.8 D.16

【简析】B。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转换、配平等式。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的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例6(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假定去年生产l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l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l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简析】C。由材料可知,去年l克黄金=8克白银,已知5件A商品=2克黄金,则5件A商品=16克白银。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l倍,意味着黄金的价值量是原来的1/2,而白银与A商品的价值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今年5件A商品仍然等于16克白银。

二、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例7(2012年高考海南卷)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

次/年 B. 1次/年 C. 2次/年 D. 3次/年

【简析】C。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说明币值不变,原来一元还是一元,依据公式得30/15=2次。

例8(2012高考海南卷)若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

A.下降10% B. 上升10% C.上升30% D. 上升50%

【简析】B。根据公式(1+10%)/(1+20%)=,也就是原来1元,现在只剩下左右,物价是上涨了,上涨幅度接近10%。

例9(2007年高考四川卷)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万亿元 B.2万亿元 C.万亿元 D.万亿元

简析】C。流通中的货币量与价格总额成正比,其他条件不变,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则流通中的货币也增长10%,即万亿元。也可以先算出货币的流通速度16÷2=8,再算出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6(1+10%)=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8=万亿元。

三、关于商品需求量计算

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例10(2007年高考海南卷)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简析】B。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则A商品需求量减少20单位;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则A商品需求量减少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减少50单位。

四、关于企业利润计算

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就是利润。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投入少,产出高,利润增加,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例11 (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去年甲利用自有资金20万元开办了一家小企业,一年后盈利2万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今年甲以6%的利率借得资金10万元扩大生产。假设今年的利润率(利润/资产)与去年持平,那么,甲今年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为

% % % %

【简析】C。首先算出去年的利润率2÷20=10%;今年的所有资产(包括借的资金10万元)是20+10=30万元,因为利润率和去年的一样,今年的利润是:毛利润30万元×10%=3万元,还要扣掉利率10万×6%=6000元;今年的纯利润应该是万元。那么今年甲自有资金利润率为万÷20万=12%。

例12 (2008年高考重庆卷)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简析】B。首先,结合汇率知识算出用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价格为10×7=70元, 其次算出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70×100万=7000万元,最后减去成本就是利润,7000万元-14×100万元=5600万元。

例13(2009年高考辽宁卷)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8%,企业的毛利润率(毛利润/总资产)为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

A.万元 B.32万元 C.万元 D.42万元

【简析】D。可先设企业的年毛利润为x,则企业的毛利润率为:x/(400+100)=10%,算出毛利润为50万元。毛利润减去贷款利息就是企业的年利润,即50-100x8%=42万元。 五、关于股票的价格计算

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例14(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息为4%。一投资者若以10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

A.12500股 B.10000股 C.8000股 D.7500股

【简析】C 每股W的价格为(1×5%)/4%=元,据此10000元可购买10000÷=8000股。

例15(2006高考年四川卷)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降为2%时,他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