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事业单位联考职测真题与答案解析(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8事业单位联考职测真题与答案解析(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d28fc7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02

②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消费者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受害群体

③同时,消费者个人人信息泄露还容易破坏市场秩序、制约经济发展,滋长各类犯罪、危害社会稳定,甚至引发公共安全及国家安全危机

④具体而言,个人信息对自然人具有社会交往价值,对公权力主体具有管理价值,对企业具有商业价值

⑤然而,在信息商业化过程中,信息失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⑥个人信息被誉为“21世纪最有价值的资源”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⑥③④⑤① B.④②⑥①③⑤ C.①⑤②⑥③④ D.⑥④⑤②①③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句排序。

观察选项,确定首句。④“具体而言”是解释说明部分,不适合做首句,排除B选项。首句不易确定,但①介绍信息泄露对个人的危害。②介绍信息泄露的主要受害群体是消费者,也就是个人。根据行文逻辑,应先介绍受害主体,再阐述对主体的危害。因此②①捆绑。锁定答案为D选项。③“同时……还容易”也是在介绍信息泄露的危害,因此②①③捆绑。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判断推理 事件排序 逻辑顺序

36 、①因此有人认为,宇宙半径约为138亿光年

②而且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的37.8万年中,宇宙只是带电的粒子场,是高温高密度的电浆云,光子在这团电浆云里跑不远

③如果要计算宇宙大小,光速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④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因为物理学家们已经反复证明,宇宙在加速膨胀

⑤之后发生了名为重组的事件,粒子最终冷却到足够低的温度,首批原子形成,光才能自由移动 ⑥现有理论认为,宇宙产生于约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⑥⑤②① B.③⑥①④②⑤ C.⑥⑤①④③② D.⑥④③⑤①②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句排序。

观察选项,首句不易确定。采取句子捆绑的方式,⑥中的“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对应①“138亿光年”,且⑥①在逻辑上具有因果关系。因此锁定B选项。验证B选项,③⑥①提出以光速计算宇宙大小,现有理论认为宇宙产生于138亿年前的大爆炸,因此宇宙的半径是138亿光年。接着④转折否定了这一理论。②⑤具体解释光速测量不妥的原因。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判断推理 事件排序 逻辑顺序

37 、①找到完整保存的古鱼,是全球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圣杯”

②随着鱼类时代的落幕,盾皮鱼类在泥盆纪末期突然绝灭,成为演化的“死胡同”,它们留下的生存空间被更进步的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瓜分

③古生物学家一直在试图弄清这些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进而理清人类远祖的谱系,但却只有一鳞半爪的零碎材料

①志留纪到泥盆纪时的中国南方是漂泊在赤道附近的孤洲,云南处于孤洲南部 ⑤云南曲靖志留纪晚期的潇湘动物群堪称失落的古鱼“王国”,这让科学家燃起了新的希望 ⑥大约4.19亿至3.59亿年前的泥盆纪被称为“鱼类时代”,形形色色的鱼类游弋在地球的各处水域,身体覆盖着大块骨板的盾皮鱼类是当之无愧的统治者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②③①④⑤ B.①⑥②⑤④③ C.④⑥⑤①②③ D.②③①⑥④⑤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句排序。

观察句子内部特征,③句古生物学家一直试图弄清楚“这些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所以“这些类群”应该指代的只有②句中的“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故可以绑定②③,即可以排除B选项。④句和⑤句都提到了云南,所以绑定④⑤,且应该先介绍云南,再介绍云南保存的动物群,所以④句在⑤句前,可以排除C选项。④句和⑤句又是对寻找完整古鱼的一个具体的说明,故可以绑定①④⑤,所以可以排除D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考点判断推理 事件排序 逻辑顺序

38 、《史记》的生命力源于历代读者对它的接受。它作为一条文化链,有传播者、接受者、研究者,历代不绝,乃至于形成一门学问——“史记学”。这门学问的形成过程,就是《史记》生命力延伸的过程。汉魏六朝是传播和初步研究时期,此后不断发展,20世纪以来进入高潮时期。《史记》的生命力还来源于其世界性的传播与研究:在日本,各种形式的《史记》抄本、刻本,或选本,或全本,数量在百种以上,普及程度非常广泛;在欧美国家,《史记》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全版的俄语、法语版已经问世,全本的英语版也即将完成。世界范围的《史记》研究愈来愈深入,显示出《史记》永久的魅力和生命力。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史记》的传播过程 B.“史记学”的独特魅力 C.《史记》受重视的原因 D.《史记》生命力的来源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主旨概括。

文段首先提出《史记》的生命力源于历代读者对它的接受,《史记》形成一门学问,它的形成过程就是其生命力的延伸过程。紧接着,后文提出它的生命力还源于世界性的传播与研究,后文对《史记》的传播与研究进行了解释说明。所以文段的行文脉络为“分—分”结构,归纳文段,文段主要介绍了《史记》的生命力的来源,故D项正确,当选。 A项,“《史记》的传播过程”属于分说部分,表述片面,故A项错误,排除。 B项,“史记学的独特魅力”文段并没有提及,无中生有,故B项错误,排除。

C项,“史记学受重视的原因”,脱离核心话题,非重点,故C项错误,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39 、科举制度确立于隋唐时期,宋代才逐步规范与成熟。宋太祖赵匡胤已着手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宋太宗时将唐代武则天时已出现的“糊名”措施制度化,所有试卷的卷头上有关考生个人信息部分一律“弥封”,接下来还有“誊录”等制度,这些都是出于保密的需要,防止泄密舞弊。这些制度不仅为元、明、清诸朝所效仿,也为现代高考所部分采用。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 B.科举中预防舞弊的制度 C.科举考试对现代高考的影响 D.现代高考保密技术的渊源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主旨概括。

文段首先提出科举制度在隋唐确立,在宋代成熟。第二句介绍了为预防科举舞弊,宋太祖改革科举制度,武则天时期“糊名”,宋太宗时期“弥封”“誊录”。这些制度不仅为元明清效仿,也为现代高考所部分采用。所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科举中预防舞弊的制度。故B项正确,当选。 A项,“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曲解文意,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科举中预防舞弊的制度,故A项错误,排除。 C项,“科举制度对现代高考的影响”,脱离核心话题,非重点,故C项错误,排除。 D项,“现代高考保密技术的渊源”,脱离核心话题,非重点,故D项错误,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40 、20世纪建筑遗产的文化价值,不仅存在于物质层面,即物理区位、设计、建造系统、技术与材料等方面,也存在于非物质层面,即历史、社会、科学、精神的层面(含创造的天赋等)。为理解环境对一个遗产地价值的贡献,一定要评估其室内外环境与景观,评估其在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所有评估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而为编制20世纪建筑遗产登录名单服务。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挖掘建筑遗产非物质层面的意义 B.20世纪建筑遗产的价值与评估方法 C.环境对遗产地价值的重要贡献

D.20世纪建筑遗产登录名单的编制方法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旨概括题。 文段是并列结构,前半部分是并列之一,用“不仅……也……”的句式提到了建筑遗产的文化价值;后半部分是并列之二,提到的是建筑遗产的评估方法。本文主旨句对两部分的概括总结。 选项A只是建筑遗产文化价值的一部分,仅仅提到非物质层面,不全面,不当选; 选项B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故当选;

选项C只是并列之二的内容,片面,不当选; 选项D只是并列之二的内容,片面,不当选。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41 、中国的茶、饮茶方式、斗茶风气、茶具等传入日本后,逐渐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到了16世纪,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文化——茶道。___________________。不过,日本茶道实际上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如果没有中国茶树及茶文化的引入,茶道这个日本的国粹也就无从谈起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日本原先既无茶树,也没有饮茶的习惯

B.现代日本茶道中所用的抹茶,最初就是从中国引入的

C.日本茶道数百年来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象征 D.唐代,大批日本使节来到中国学习,并把中国文化带回日本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句填空。

这是一道居中类语句填空题,横线所填的语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之前提到,中国的茶、饮茶方式等传入日本后,形成了日本的茶文化——茶道,横线处必然围绕日本的茶道继续话题,横线之后有转折关联词“不过”,是对横线处的转折,强调了日本茶道和中国茶树以及茶文化的关系。 A项,没有承接上文,没有提到茶道,故A项错误,排除; B项,虽然提到“日本茶道”,但是又引出另一话题“抹茶”,话题突兀,故B项错误,排除; C项,围绕日本茶道继续话题,同时谈到日本文化,与横线之后“中日文化交流”能够有效衔接,故C项正确;

D项, 没有承接上文,没有提到“茶道”,故D错误,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语句填空

42 、明清时期,政府田地户籍赋税统计失实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利用《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收录的安徽休宁程氏《置产簿》,对该家族在明末清初时期土地买卖过程中涉及的户粮推收进行具体分析,可以明了政府册籍登记与民间实际情形之间存在严重差异。这是由于国家制度缺乏有效的掌控能力,致使民间隐瞒田地赋役及其私相授受,成为一种较为通行的社会行为;隐瞒户粮和规避责任,也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 这段文字意在在强调:

A.《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对研究古代政府赋税实施的作用 B.明清时期政府田地户籍赋税统计失实的主要原因 C.明清时期政府赋税制度在操作层面的缺陷 D.明清时期民间土地买卖行为所引发的问题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图判断。

文段首先描述明清政府田地户籍赋税统计失实的现象。接着举例说明政府册籍登记与民间实际情形间存在差异。最后给出原因。文段属于“分-总”结构,尾句是文段的重点。 A项,《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属于举例论证部分,非重点,排除。 B项,属于文段重点句的同义替换,当选。 C项,“操作层面”表述错误,“国家制度缺乏掌控能力”是主要原因。排除。 D项,“民间土地买卖问行为所引发的问题”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