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中国煤炭行业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经济形势下中国煤炭行业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dc6cba7f524ccbff12184e5

新经济形势下中国煤炭行业:在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

新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煤炭行业

单恒伟丁润逸

【摘要】:2008年上半年,国际煤炭价格一路飙升,我国煤炭行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甚至出现了“一煤难求”的局面。然而,进入下半年以来,伴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煤炭业的辉煌也不再得以延续。以2008年7月为拐点,煤炭价格开始下行,加之下游行业需求锐减的传导作用,更使煤炭业在供求等多方面面临压力。但是,挑战也可能是机遇。新经济形势下,煤炭行业没有必要只做无谓的哀叹。对企业而言,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化阻力为动力才是上上之选。本报告以煤炭行业的定位为出发点,分析了煤炭行业当前的运行态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短期内将持续下行”的预判。在此基础上,本报告也一并分析了经济危机可能带来的机遇及挑战,从而对煤炭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经济危机 煤炭对策】 一 煤炭行业的战略定位

(一)煤炭行业在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驱动之下,能源消费大幅度增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在2007年增幅为2.4%,连续五年处于高增长态势(见图1-1)。在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各国都在调整能源使用结构,降低石油消费比例,转而提高煤炭比重。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2007年煤炭连续五年成为增长最快的燃料,全球煤炭消费增长4.5%,高于过去10年3.2%的平均水平(见图1-2)。煤炭消费增长分布广泛,除了中东以外,其他地区均有超过过去10年平均水平的增长。中国的煤炭消费增长7.9%,占据全球增长的2/3以上。此外,在消费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全球煤炭产量也呈逐年递增趋势,2007年全球煤炭生产总量已经由1997年的2295.8百万吨油当量跃升为3135.6百万吨油当量(见图1-3),其中中国煤炭产量1289.6万吨油当量,占全球煤炭产量的比例为41.1%,位居第一。

作为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与其他能源相比,煤炭具有成本低、技术风险小的突出优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未来煤炭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尽管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发风能和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但在未来20年里,全球仍不可能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而由于世界范围内原油和天然气比煤炭更为稀缺,因此世界能源消费增长将更多地依赖煤炭。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2007年底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全球总计8474.88亿吨,其中无烟煤与烟煤4308.96亿吨,亚烟煤与褐煤4165.92亿吨。预计到2030年,煤炭占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将升到28%,全球煤炭需求将增长73%。

(二)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煤炭作为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能源基础,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十一五”规划期,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储备特征和进入“重化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阶段特点,决定了在较长时期内煤炭是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将长期保持不变。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国家发改委在《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决定和明确了“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方针,提出“201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煤炭的生产量与消费量节节攀升,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力、化工等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领域,我国煤炭消费结构中,电力用煤比例最大,2007年占到全部煤炭消费量的53%。在工业部门中,钢铁、建材、化工是主要耗煤行业,分别占到2007年煤炭总消费的17%、16%和5%。尽管随着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电力和天然气利用迅速扩大,在城市中居民用煤的比例大幅下降,但居民燃煤在中小城镇和农村仍然普遍。2007年我国煤炭消费量达258641.4万吨(见表1-1)。

改革开放31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取得了长足发展,体现为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2007年底我国煤炭探明储量1145亿吨,占全球探明储量的13.5%,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之下,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仅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3%和1.1%。“富煤贫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200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比为28.5%,石油占比为35.5%,天然气占比为23.7%,核电、水电、风电占12.4%。反观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则煤炭占76.6%,石油占11.3%,天然气占3.9%,核电、水电、风电占8.2%,相比之下,石油、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较低(见图1-4)。根据我们的研究,到202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到60%左右。

(三)中国煤炭行业的政策导向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是关系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也进一步明确提出我国能源发展格局是“以煤炭为主体,以电力为中心”,将煤炭列入国家能源规划的重要位置。规划的制定,明确了煤炭在我国基础能源的战略地位,而且指明了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 为了引导和规范煤炭行业的发展,政府制定了各类政策以实施宏观调控。对煤炭行业的调控最初是把解决煤炭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如今,以《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指导,通过强化政府引导,旨在促进煤炭行业经济转型,实现我国煤炭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1.宏观调控抑制过快增长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即优化煤炭布局,调控煤炭总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加快煤炭科技创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在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抑制不合理能源需求的同时,坚决关闭非法和不具有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清理在建项目,控制超能力生产,较好地抑制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总量的过快增长。为此,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结构调整目标与措施(见表1-2)。

2.《煤炭产业政策》优化产业布局

2007年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煤炭产业政策》,从发展目标、

产业布局、产业准入、产业组织、产业技术、安全生产、贸易与运输、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确了鼓励性、限制性和禁止性政策,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在产业布局方面,《煤炭产业政策》提出:“在大型煤炭基地内,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在产业组织方面,提出:“鼓励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鼓励中小型煤矿整合改造,引导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煤炭产业政策》的发布,在政策层面上明确了对煤炭行业“扶大限小”的指导方向,有利于那些具有经营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