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dc8dd4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f

12.1 公众调查

在报告书编制前环评单位应通过走访或发表征求意见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告示和意见征求工作,重点是向周围受影响的公众介绍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同时通过问卷方式向公众了解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公众对项目建设关心的问题及主要环境要求等内容,以便在编制环评报告书时进行考虑。公众调查分团体和个人二种。对于搬迁扩建项目,公众调查工作还应考虑老污染源周围区域。公众参与调查应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重点是受影响的团体和个人。

12.2 公示

在报告书编制后建设单位应通过论证会、听证会或公示的方式进行公众调查,重点是向公众介绍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程度,以及拟采取的主要环保治理措施和效果。对于一般建设项目,公示地点可设在拟建项目所在地的政府、街道居委会或村民委员会公示栏,公示时间一般为7 天。对于敏感建设项目,公示内容应在项目建设地所在的县(市)级主要媒体上进行,如果项目建设影响到其他区域,则公示内容应在覆盖受影响地区最低一级的主要媒体上进行。公示工作应在报告书报批稿之前完成,并在报告书中附有关公示图片及公示结果。公示内容中必须包含项目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及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的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收集公示反馈意见。对公示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环保建议,环评单位应在公众参与章节中说明,并提出有关落实措施;对持反对项目建议的意见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

1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3.1 环保投资估算

根据第八章确定的污染防治措施,逐项计算污染防治投资费用,并与可研报告中的环保投资估算值相比较,如有不符,应加以说明,以便在设计预算中加以追加或调整,以保证环保投资费用的落实。环境管理、环评费用不应列入环保投资中。环境风险的投资应当列入。

13.2 运行费用估算

根据污染防治措施的折旧、人工开支、动力、药剂等消耗费用估算环保设施运行的费用。 13.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计算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计算环保运行费用占项目年总产值的百分比,计算万元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等数据,综合分析项目环保投入的环境经济损益,以及该项目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和谐统一的可能性。对项目有可能影响周围工农业生产的建设项目应作相应的经济分析。

14 环境监测计划及管理要求 14.1 环境监测计划

报告书所述的环境监测计划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为保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环保设施监控计划。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建设项目应提出具体的在线监测要求,对于小规模的建设

项目应提出日常监测和管理部门抽监要求;二是为保证企业生产对周围环境不造成污染,报告书应对厂界及周围环境敏感点提出定期监测要求。报告书应列出具体可行的监测计划。对于建设周期和开发时间比较长的项目,应该指定跟踪评价计划。

14.2 环境管理要求

环境管理要求主要指二个方面:一是在机构编制上应保证有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落实厂、车间及具体管理人员的三级环保责任制;二是在硬件设备及软件制度上要求建设单位建立完整的环境管理硬件和软件,并提出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和1S014000 审计工作的计划和时间表.

14.3 环境监理要求

根据《×××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严格实施施工期的环境监理要求。一般应当写出具体的监理程序和要求。

15 环评结论

环评结论是报告书的核心,是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要重点归纳前面各章节所做的一切工作,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表格反映环评工作成果。环评结论中主要包含的内容为:

15.1 环境可行性分析

主要是根据环评审批六项(现在有九项审批原则)基本原则逐项进行对照,分析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二、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当地规划内容,项目自身布局是否合理;

三,环境现状功能是否符合要求,当地是否有环境容量允许该项目的建设; 四、项目建设能否做到达标排放,老污染源是否做到达标排放; 五、项目是否采用了清洁生产工艺;

六、项目建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是否得到落实;

对于以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项目应分析资源和生态环境功能是否得到有效保护。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环境可行性分析应增加项目及选址的公众参与意见分析。 15.2 环评主要数据及污染治理措施 环评的主要数据包括:

项目建设的污染物发生源强:指最大日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发生源强 (质和量),这是企业进行环境治理设计的主要依据。

污染物排放总量:这是行政部门控制环境污染而设定的目标指标,也是环境管理部门进行环保管理的主要依据。

环保治理措施应列出重要的必须实施的内容,不要将第八章的环保措施清单简单搬移到环评结论中。环保治理措施应具体实用,并具有可操作性。水、气、声、固废、辐射及生态保护措施应逐项罗列。环保治理措施的文字应简洁。

16 附件

附件一 关于环评报告书简要本的基本格式要求

为了方便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情况的了解和审批,参照国家环保部的有关要求,环评单位在提交报告书(报批稿)时应提交五份简要本,同时提交简要本的电子版。简要本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立项情况、建设地点等,说明是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改项目,以及与老项目的关系。

二、工程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

简要描述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共用工程及与老项目的依托关系;工程规模、产品方案、生产工艺、主要原辅材料及设备清单,可研提供的环保措施;投资额、运行方式、职工人数、占地面积、需新征地面积,如是扩建、改建、技改项目,需说明老项目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整改要求.说明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排放方式(包括有组织和无组织),主要污染因子及环境影响因素,需要特别说明的环境敏感问题。

三、选址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

说明周边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敏感点和保护目标;选址条件及配套基础设施(供热、供水、污水集中处理、管网建设、固废集中处置等);区域规划情况.

四、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

污染物浓度分布,对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卫生防护距离及控制;卫生防护距离内的敏感点分布情况及拆迁要求。

五,对策措施

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及要求,治理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环境及排放可达性,预期环保绩效,环保投资。

六。总量控制及公众参与

总量控制措施及解决方案,公众参与及公示情况。 七、环境可行性及评价结论

根据环评审批六项基本原则逐项进行对照,分析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八、环评总结论

简要本对图件的基本要求:地理位置图、周边敏感点分布图、厂区平面布置 图以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图件。 附件二 审查要求

一、项目申请和受理形式审核要求(便民窗口) 1、报送项目的材料及格式要求: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申请书1 份(单位公章);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文字版一式8 份,电子版一式2 份; 3)建设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审批制项目)或备案准予文件(备案制项目) 1 份;

4)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2、对照国家环保部令第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核对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分类是否符合要求。

3、对照国家环保部令第15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环发[2004]164 号)以及地方规范性文件,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府【2006】122 号),核对是否该本级机关审批。

4、审核是否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的要求(限制类、禁止类不得批)。 5、是否涉及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的。

6、是否符合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相关要求(是否进行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形式及结果,报告书简本,信息公开时间要求等)。

7、是否符合国家环保部《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 号)的要求。

8、对区域或规划环评的要求。凡在江河湖海沿岸,特别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附近区域;人口集中居住区域附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确定的其他环境敏感区域及其附近等区域进行开发建设,新布设化工石化集中工业园区、基地(例如:广东省确定的“十大”重污染行业统一定点基地)以及其他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的园区、基地,必须进行开发建设规划(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没有进行规划或区域环评的,项目一律不受理。

(二) 受理登记、相关手续办理及受理情况公示(便民窗口) 1、填写相关登记表格和录入相关信息。 2、是否同意受理:

1)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

2)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在5 日内一次告知建设单位需要补正的内容;

3)对照审批权限规定不属于本机关审批的申请事项,不予受理,并告知建设单位向有关机关申请。

3、及时公布受理建设项目信息。在环保部门政府网站公布,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除外。 (三)技术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