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有感四年级作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参观博物馆有感四年级作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de9f05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a

参观博物馆有感四年级作文

【篇一:参观文字博物馆后感】

班级:自动化

组长:刘力豪 14020610137

成员:刘云龙14020610145 赵帅14020610140 张志强14020610233

薛凤祥 14020610235 指导教师:杨国平

实践时间:2015年05月16日 谢苏博14020610234 观文字博物馆后感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由于没来过安阳一直对安阳文字博物馆很向往,今天我有幸去了哪里。

刚到就看到 “中国文字博物馆”这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些大字上面是甲骨文中‘字“的模型。从大门口看博物馆主体那金玉辉煌的高大建筑,这座古式建筑真宏伟。外表刻画很多中国特有的各种图腾,散发着古老的中华气息 。穿过大门通向主题馆的道路两旁,由28片铜质甲骨组成的碑林,它隐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文化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它代表28星宿,象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中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和一”思想的生动体现。走过碑林,金碧辉煌的屋檐红黑相间的柱子的主体馆已展现在眼前,主体馆地上四层、地下还有一层,高度32.5米,建筑采用殷商时期的饕餮纹、蟠螭纹图案浮雕金顶,采用红黑图案的雕墙和雕柱,展现殷商宫殿“四阿重屋”的特征。博物馆的外形来源于象形文字“墉”,这是殷商甲骨文、金文所概括富有哲理、经典、最神圣的建筑形文字的“墉”字,不仅表现了中国文字文化内涵,也显示了文字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进入馆内便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甲骨文,这些文字是有我们的祖先按照实物形态所创造周末又到了,今天没事。我和室友一起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没事的时候在网上查过一的。中国文字应该算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中国文字的主要发展历史,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中国文字博物馆反映了中国文字

发展史的基本脉络,可以说是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尽管这些文字已不再使用,但是它也为我们现在的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值得我们去回顾去留恋。

在一楼展区,,当看到“一片甲骨惊天下”展区,我不由的惊呆了。一排排展台和大厅四周的墙壁上布满了刻着甲骨文的甲骨、卜骨,这些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见证了中华大地悠久的历史和璀灿的文明,述说着中国文字的源远流长。我从对甲骨文的人一无所知到了对甲骨文有了些许的了解,有次感到我国的文字也是那么的博大精深,那片片甲骨都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结晶。

甲骨文的发现宣告中国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形成较成熟的文字体系。如今,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4500个,能够释读的约1500字。它是商王占卜的纪录,刻在牛骨和龟甲上,也有少量的羊骨、猪骨和鹿骨等。商朝时期,生产力仍很低下,人们难以抗拒自然界的灾害。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要求助神灵的护佑,因此商代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在祭祀的同时,商王根据自己的需

要,让贞人即主持占卜的人用甲骨进行占卜,向神灵询问吉凶。具体做法是在甲骨上面钻孔或凿孔,然后烧灼,在甲骨的背面就会出现裂纹,即兆纹,根据裂纹走向判断吉凶,最后将占卜内容及结果用文字的形式刻在甲骨上。这就是甲骨文的形成,它记录了商代社会繁荣景象。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蔡伦的活字印刷术的制作流程。它分为7步,沤竹、浸灰水、打浆、蒸煮、荡帘抄纸、焙纸、揭纸。这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工程。正是有了这个发明人们才很方便的携带书籍。 在二楼,主要有钟鼎千秋、物以载文两个单元。这里展示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各式造型古朴、庄重肃穆的青铜器;出土于墓葬青铜器,每件青铜器内都有铭文“爰”字,是商代某家族的“族徽”。长短不一、难以保存的竹简;造型小巧精致的铜印;晶莹剔透,质地温润的玉器,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怎么不令我们为之叹服。

殷墟出土作册兄鼎:高22.1厘米,口径15.7厘米,腹径16厘米。銘文为“乍册兄”三个字。这件铜器的造型非常奇特,从整体看,如三个象首相连,它的足如同象鼻。它的上下以连珠纹装饰,腹部装饰着三组兽面纹。

云几鼎:这件圆鼎内侧有两个铭文。第一个字是一个族徽。第二个字是自己的“己”字。商代青铜器上的金文字数普遍很少。当时的贵

族常常把自己名字或家族的族徽铸造在上面。这件青铜器纹饰精美,正面是殷商时期常见的兽面纹。

金文是刻或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重在纪念和流传,商周时期同样重要。先秦时期政府公文、文化典籍、民间契约、书信往来等等书写在竹、木简或丝帛上面。

先看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册”与“典”两个字,“册”明显是一个象形字,为用两根绳子编联的若干根竹简。而“典”则是在“册”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为单手或双手捧册。单就甲骨文金文中“册”字的出现,就足以说明商朝时期人们已在简牍上书写。

在三楼,中国文字博物馆专门开设了“民族文字大家庭展厅”,主要展示我国的民族文字。这里展示了我国的许多民族的文字。比如: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等这些在我国少数民族使用最为广泛,在这里还有在我国沿用时间极短的文字,虽然极短,但是对于了解和发掘少数民族文化十分重要。

我国从古至今出现过近40种少数民族文字。根据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产生年代和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古代民族文字、传统民族文字、新创与改进民族文字等类别。这个展厅分为古代民族文字、传统民族文字、创新民族文字三个单元。

三楼第四展厅中有小篆,小篆是秦朝是统一使用的文字,它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看到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陈列着的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名家真迹。

进入三楼第五展厅主要展示从印刷术到资讯化,分为印刷术起源、雕版印刷、活字演变、汉字进入电脑,展现了从印刷术到信息化,将纵览汉字从雕版印刷到计算机时代的历程。

观看了文字博物馆以后,我了解了我国文字的发展历程。这些文字的创作耗费了我们祖先多少心血啊!我被这种敢于探索的精神所感动。正是有了这些文字才使得我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的方便,才是我们的世界更加的丰富多彩。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它们。并且完完整整的将它们传给下一代。

尽管现在已经进入了计算机时代,但是我们不能废弃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产。我们要将它们传承下去。我们应将它发扬光大,让世界人都知道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笔伟大的财富。让中华文化在世界大放光彩。

【篇二:关于参观博物馆有感的作文600字】

关于参观博物馆有感的作文600字

今天,是国庆放假的第二天,妈妈带我去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

博物馆周围绿树成荫,人们坐在长椅上尽情地沐浴着这温暖的阳光.有的在看报纸;有的在吃零食;有的在聊天;还有的在逗自家的小宝宝玩.到处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走到博物馆的大门口,两面中华民国的旗帜呈现在了我的眼前.那国旗是由九个金黄色的圆圈围起来的,外面是一个黑色的有九个角的大星星,星星的每个角上也都有一个金黄色的圆圈.虽然不知道这个九代表着什么,但是我依然对这面国旗充满了敬意.因为,这面国旗代表了中华民族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艰苦历程,也体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想到这里,我便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

我和妈妈首先参观了毛泽东家史家事管.一进大门,一个金光闪闪的毛主席雕像呈现在了我的眼前.雕像中的毛主席嘴巴紧闭,眉头紧锁,双手背后,显得十分严肃,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两只脚分开成八字形,像是在来回踱着步子.

从毛主席的介绍中,我了解到了毛主席平时是一个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人.而从毛主席与家人的照片上我由懂得了毛主席在家中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有对子女要求严格的父亲.他总是喜欢给子女讲一些关于革命的故事,还鼓励全家人投身到革命事业当中去.平时家里有什么事情总要和家人商量之后再做决定,从不自作主张.毛主席有一句话使我特别感慨,他说:我是国家的主席,而不是毛家的主席.平时我们在学校当了一个芝麻大点的官都要回去炫耀一翻,还指使家人替自己做这做那的,我们真应该向毛主席学习,学习他那不以名利压人的精神. 参观完博物管之后,我突然觉得自己在这一天中明白了许多,许多……

【篇三:参观博物馆有感】

参观博物馆有感

临澧县实验小学六年级81班 刘小裕

今年清明节,为了缅怀我们临澧伟大的革命先烈,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博物馆。

那天的天气不像往日那样阳光明媚,天阴沉沉的,还不时地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可我们的心却是澎湃的,依旧在爸妈的带领下来到了目的地。我们挨个参观了馆内的各个展室。展室内真是琳琅满目,每一个展室又有各自的特点,让我们一时半会儿还真不能一一看清。我们一边仔细地看,还一边小声地议论着。我觉得在所有的展室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丁玲奶奶和林伯渠爷爷的生平纪念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