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不等式的证明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5.3不等式的证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e75d95f4b73f242336c5f85

5.3 不等式的证明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等证明一些简单的不等式 2.过程与方法

认识到利用代数恒等变换以及放大、缩小是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证明不等式的训练进一步培养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证明不等式就是要证明所给不等式在给定条件下恒成立,由于不等式的形式多种多样,所以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也就灵活多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证明不等式的精髓。证明的关键在于分析欲证的不等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

比较法:比较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当不等式的两边的差能分解因式或能配成平方和的形式,则选择作差比较法;当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正数且它们的商能与1比较大小,则选择作商比较法;碰到绝对值或根式,我们还可以考虑作平方差。

综合法:从已知或已证明过的不等式出发,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欲证的不等式。综合法的放缩经常用到均值不等式。

分析法:不等式两边的联系不够清楚,通过寻找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逐步将欲证的不等式转化,直到寻找到易证或已知成立的结论。

反证法:

第一步 作出与所证不等式相反的假设

第二步 从条件和假设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的结论,否定假设,从而证明原不等式成立.

放缩法:把要证的不等式的一边适当地放大(或缩小)以利化简,并使它与不等式的另一边的不等关系更为明显,从而得到欲证不等式成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2、难点:证明不等式时方法的选取及均值不等式的应用和放缩尺度的掌握 课时安排

本课题安排3课时

1

第一课时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比较法 学习目标

(1)理解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理论依据,掌握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 (2)培养学生利用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基本方法――差值比较法 ①依据: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 ②步骤:作差 变形 符号 结论 ③用途:

a、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b、证明不等式的性质 c、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 二、数学应用

3322

例1 已知a、b都是正数,且a≠b,求证:a + b > ab + ab

33223232

证一:a + b - (ab + ab)=(a- ab) +( b - ab)

22222

=a(a-b) + b(b-a) = (a-b)(a-b) = (a + b)(a-b) ∵a、b都是正数, ∴a + b > 0

2

又∵a≠b, ∴(a-b) >0

2

∴ (a + b)(a-b) > 0

3322

即 a + b - (ab + ab)>0 3322∴a + b > ab + ab

小结:当不等式

a3?b3(a?b)(a2-ab?b2)(a-b)2?ab(a-b)2证二:2???1?的两边的差能分解因

ab(a?b)ababab?ab2式或能配成平方和的2(a-b)?a、b都是正数,且a?b ?(a-b)2?0,ab?0 ??0形式,则选择作差比较

ab法;当不等式的两边都

(a-b)2a3?b33322?1??1,即2?1,又a?b?0,ab?ab?0是正数且它们的商能abab?ab2与1比较大小,则选择

?a3?b3?a2b?ab2作商比较法。

abba

例2已知a > b > 0,求证:ab > ab 证明: aba-bab?a?a-bb-a ?ab???baab?b?

a ?a?b?0?a-b?0,?1b a-b?a??1,即aabb?abba ????b?

2

变:已知a > b > c > 0,求证:abc > abc

a?bb?ca?c a2ab2bc2c?a??b??a???????? ab?cbc?aca?b?b??c??c?aba a?b?0?a?b?ca?c,a?c?0,?a?b?cb?0,b?c?0?1,?1,?1a??b??a?bcc ???1,???1,???1???b??c??c?

a?bb?ca?caba?????? ????????1b??c??c??

2a2b2cb?ca?ca?b?abc?abc

例3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同一路线走到同一地点,甲有一半时间以速度m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n行走,乙有一半路程以速度m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n行走。如果m≠n,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指定地点?

分析:先建立甲、乙两人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t1、t2的表达式,再比较t1、t2的大小,已知行走速度,设出发点至指定地点的路程是S,即可求出t1、t2的关系式。

解:设出发点至指定地点的路程是S,甲、乙两人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依题意有

t1tSS m?1n?S,??t2222m2n

2SS(m?n)?t1?,t2?

m?n2mn 2SS(m?n)t?t??12 m?n2mn2 S4mn??m?n?? 2mn(m?n)2 S?m?n??? 2mn?m?n?其中S、m、n老都是正数,且m≠n,于是t1-t2<0,即t1<t2,从而甲比乙先到达指定地点。

三、总结提炼

数学思想:等价转化

数学方法:比较法—作差、作商 知识点:比较法:

(1)依据: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

(2)步骤:①作差法:作差→变形→判断差值与0的大小关系

②作商法:作商→变形→判断商值与1的大小关系(各项为正)

四、作业:P20 习题5.3 1、2、3 教学后记:

2a2b2cb+cc+aa+b

?? 3

第二课时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学习目标

⑴了解综合法的意义及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能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⑵了解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学会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⑶培养学生利用综合法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2 22

证明不等式: a+ b + c ≥ ab + bc + ca (学生练习师巡视不同证法投影展示)

2 222 222

证一:∵a+ b + c -( ab + bc + ca) = (a-2ab + b )/2 + (b - 2bc + c)/2+ 22 222

(c -2ca+ a)/2 = (a-b)/2 + (b-c)/2 + (c-a)/2≥0

2 22

∴a+ b + c ≥ ab + bc + ca

2 2222 2

证二:∵a+ b ≥ 2ab, 同理b + c ≥ 2bc , a+ c ≥ 2 ca

2 222 22

∴2(a+ b + c )≥ 2(ab + bc + ca) 即a+ b + c ≥ ab + bc + ca

点评:证法一是比较法,证法二是从已成立的事实出发,经过正确推理,得到要证的结论,这种利用某些已证明过的不等式作为基础,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欲证的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二、建构数学 1.综合法:

利用某些已证明过的不等式(例如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和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欲证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逻辑关系是:A?B1?B2???Bn?B

已知(逐步推演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结论。其思路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推出已知的“性质”,从而逐步向“未知”。 2.分析法

(1)证明不等式时,有时可以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肯定这些充分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以判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2)分析法是从结论入手,逆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和已知条件沟通为止。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执果索因) (3)用分析法论证“若A则B”这命题的模式是: 要证命题B为真 只需证命题B1为真 只需证命题B2为真 ??????? 只需证命题A为真 今知A为真 故B必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