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普通逻辑学习题选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厦门大学:普通逻辑学习题选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e7d960a79563c1ec5da71c3

5.a、b、c 9.a、c、d 17.c、d、e 6.a、b、c、d 10.a、b、d、e 18.a、b、c

7.a、b、d、e 11.a、b、d、e 15.a、c、e 19.a、c、d

8.a、c、e 12.a、c、d、e 16.a、b、e 20.a、b、c、d

13.a、b、d、e 14.a、b、e

五、欧拉图解题 1.

① A B C· D

③ A B D C

2.

⑤ C A B D 3.

A C A

C

(一) (二) 4.

S·P

S P P S (一) (二) (三)

5. P S

S

P

(一) (二) 6. S·P

S P (一) (二)

21

② A C B D. B ④

A D C ⑥ A D B C A C

(三) S P

(四) S

P

(三) P S S

P

(三) (四)

7.

S P

六、真值表解题 1. p 真 真 假 假 2.

p 真 真 假 假 3.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p 假 假 真 真 ﹁q 假 真 假 真 p→q 真 假 真 真 p? ﹁q 真 假 假 真 p∨q 真 真 真 假 ﹁p∨﹁q 假 真 真 真 q 真 假 真 假 ﹁q 假 真 假 真 p→q 真 假 真 真 p? ﹁q 假 真 真 假 p∨﹁q 真 真 假 真 p∨q 真 真 真 假 q 真 假 真 假 ﹁p 假 假 真 真 ﹁q 假 真 假 真 p→﹁q 假 真 真 真 ﹁p? ﹁q 真 假 假 真 (p→﹁q)→﹁p? ﹁q 真 假 假 真 由上表可知A不是B的充分条件

当p→q与p? ﹁q均真时,p∨﹁q假而p∨q真。

当p→q与p? q均假时,p∨q与﹁p∨﹁q均真。 4.将A、B、C三判断形式化

A:p←q B: p→q C: ﹁p∨﹁q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p 假 假 真 真 ﹁q 假 真 假 真 p←q 真 真 假 真 p→q 真 假 真 真 ﹁p∨﹁q 假 真 真 真 当A、B、C均真时,甲与乙均不去北京。

22

5.将A、B、C三判断形式化,A:p→q B: p? q C: p→﹁q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q 假 真 假 真 p→q 真 假 真 真 p?q 真 假 假 真 p→﹁q 假 真 真 真 当A、B、C恰为一真二假时,甲考上大学,但乙没考上大学。 6、将小毛与小田的预测分别形式化为p→q与p? q

p 真 真 假 假 第三,乙是第一,丙是第二。

7.将A、B、C三判断分别形式化为:p→﹁q、p∨q与p∧﹁q。

p 真 真 假 假 真,故甲乙均不懂英语。

8.将A、B、C三判断分别形式化为﹁p←q、p∧q、p∨q。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p 假 假 真 真 ﹁p←q 假 真 真 真 p∧q 真 假 假 假 p∨q 真 真 真 假 ﹁q 真 假 真 假 p→﹁q 真 假 真 真 p∨﹁q 真 真 真 假 p∧﹁q 真 假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p→q 真 假 真 真 p?q 真 假 假 真 据表可知,当小毛与小田的猜测恰有一真时,甲不是第一,丙是第二,所以,甲是

据表可知,当A、B、C三判断恰有两真时,“甲懂英语”为假,“乙不懂英语”为

据表,当A、B、C恰有两假时,“甲村所有人家有彩电”为假,“乙村所有人家有彩电”亦假,故不可断定“甲村所有人家有彩电”但可判定“乙村有些人家没有彩电”。

23

9.将甲、乙和丙三判断分别形式化为p→q、﹁p←q和p ?﹁q。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p 假 假 真 真 ﹁q 假 真 假 真 p→q 真 假 真 真 p←q 假 真 真 真 p?﹁q 假 真 真 假 据表,甲、乙、丙三判断不同假,故丁的话不能成立。 10.将甲、乙、丙的话形式化为p∨q、﹁p→﹁q、p→﹁q。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p 假 假 真 真 ﹁q 假 真 假 真 p∨q 真 真 真 假 ﹁p→﹁q 真 真 假 真 p→﹁q 假 真 真 真 据表,当李平是大学生而王卫不是大学生时,丁的话成立。 11.将甲、乙、丙的话形式化为p∧﹁q、p∨﹁q、p→﹁q。

p 真 真 假 假 ﹁q 真 假 真 假 p∧﹁q 真 假 假 假 p∨﹁q 真 真 真 假 p→﹁q 真 假 真 真 据表,当小陈是木工、小李不是电工时,丁的话不能成立。 12.将甲、乙、丙的要求形式化为p→q、p←q、p∨q。

p 真 真 假 假 七、分析题

1.判断(1)中“甲班学生”表达了集合概念,判断(2)和(3)中,“甲班学生”表达了非集合概念。因为,在判断(1)中“甲班同学”表达的概念反映了一类事物的群体,而判断(2)和(3)中“甲班同学”表达的概念不反映这种群体。

q 真 假 真 假 p→q 真 假 真 真 p←q 真 真 假 真 p∨q 真 真 真 假 据表,让小丁与小马均去疗养,可同时满足甲、乙、丙的要求。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