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e8af96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7

4.重视学习的合作性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面向问题的学习,其所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所以研究性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面临着复杂问题,需要依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利用群体的合力有效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加速理解,提高课堂效率。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超出自己能力的成果。这种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1.2 研究性学习产生的背景 1.2.1研究性学习的萌芽

1909年,杜威针对美国学校科学教育只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科学知识、概念和原理的现状,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提出质疑,他指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提出了“做中学” ②的口号,并在芝加哥部分学校开展实验。

20世纪 50—60年代的美国课程改革中,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③,教育家施瓦布提出了“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关于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布鲁纳曾在《教育过程》一书中作了明确的阐述,概括为三点:(1)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求未知事物的能力,促进科学概念的形成;(2)它有助于学生体会到自我发现的成就感,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意识和态度;(3)它有助于学生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在社会学科教育中,也出现类似的理论。如美国“社会学习”( social -studies),课程中出现了“公民中心”的社会学习(civil-center social studies)和“问题中心”的社会学习( issues-center social studies)等课程,这类课程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学生的态度、行为和能力,包括发现(discovery)、调查(inquiry)、挑战(challenge)、探究(exploration)、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主要由美国开始兴起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虽然从科学教育开始,但随之就渗透到社会类学科

1.2.2 研究性学习在世界范围的兴起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新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对许多国家原有的教学内容、育人方式提出了挑战,尤其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国际社会比较认同并实施研究性学习(在国外称主题研究、项目课程等)。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特别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做科学”(即“科学探究”活动)来学科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就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实验、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经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或结论④。 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理科教学就已经开始重视并实行探究性学习,在日本历次理科教学大纲中总能看到对探究性学习的高度重视,并将探究活动作为一项基本单元纳入课程内容之列。

在法国,1995—1996年“研究性学习”课程于初中二年级开始实验,称为“多样化途径”, ②③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2005.5重印) 叶弈乾、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2000.12重印) ④

任长松:《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支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课程理念》.山东教育科研.1999.12.

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真正掌握已经学到的知识。与此同时,法国在大学预备班开设了“适度发挥学生创造力”,简称TIPE课程;并将TIPE课程的成功经验称作“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TPE )。1999年法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了《关于1999—2000学年在高中二年级开展‘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TPE)实验的通知》,正式拉开高中实施TPE课程的序幕。可见“研究性学习”在法国已经从初中、高中至大学预备班统一开设,形成相互衔接的课程系列。

1.2.3 我国在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进展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上海开始了第一期中小学教材改革,1996 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在天津、山西、江西,施行了新的课程计划,将中学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 活动课三个板块,推动了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三个课程板块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关键的一步,它大大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也为研究性学习的起步创造了条件。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确立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课程理论方面,出现了“校本课程”的理念,即与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开发活动,在专家和各级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一大批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成功的例子。比较典型的有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进行的课程开发,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7 年上海率先在活动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课程建设的探索研究,组织了专门的课题组,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比较典型的探索范例:如华东师大二附中的“课题研究”、 上海大同中学的“知识论的探索”、七宝中学的“开放型主体活动课程”、华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活动辅导”、进才中学的“学科教学院”等等。还有,浙江瑞安中学与华东师范大学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合作进行的“以创新为核心的学校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了 “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专题调查、“追踪创造发明的踪迹”的体验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小课题研究三个层次的研究性课程模式。以上这些研究,强调学生的参与和积极体验,并且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下进行学习,是对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一种突破。学生需要学会从外在世界取得信息、解决问题,并且将问题与课本里的基础知识相结合,通过探究学习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此相应,必须以探究为中心重新构建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已逐步进入正规化,它的主要标志是两份课程计划,一份是基教司[2000]3 号文件——《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的通知)》,此文件将研究性学习列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另一份是 2001 年 6 月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从此研究性学习获得了更快的发展。

1.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1.3.1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中学生长期以来一直恪守的被动地、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即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究和注重解决问题的学习状态,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改变学生只从课本学习知识的传统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真正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上。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参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

系。

但是,在我们国家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所有高中物理学科中全面实施研究性学习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⑤

1.3.2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剖析,来学习物理知识,构建物理知识结构,通过实际运用达到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方法论的形成和物理思想的培养。整个过程是以知识的获取过程为依托,用机械性地重复和反复操作来实现教学目的。而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学思想的课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支离琐碎的知识与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顿悟中达到心理深层次的成功体验,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实现心理品质的良好发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高分低能”的现象说明知识的掌握不等同于能力的获得。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反映在物理学科上,就是在探究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不仅包含着科学研究方法的习得,还包含科学思维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学科内部知识的同化,还将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融合,这个过程是良好思维品质形成的重要渠道。 “研究性学习”不仅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更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中和项目的设计中有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在运用中掌握”,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为落脚点,强调健全人格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促进后天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新疆自治区高中新课程定于2008年启动。虽然高中新课程在我区尚未实行,但刚经过在职研究生学习的我已知道,高中新课程理念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已在我区石河子市的各个小学、初中和高中开展得如火如荼,并且已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作为一名自治区南疆落后地区的普通高中的物理教师,本人想在我区新课程全面实施之前,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做一点研究和探索,也是对我区高中新课程真正实施后的一点贡献。

2.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2.1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内容选择 2.1.1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指出,“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并且提出了6项具体目标:①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②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④学会分享与合作。⑤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⑥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4

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就要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指导,以《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这6项具体目标为思路,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性素质 ⑤

选自: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6号

通过物理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基础知识,把握物理知识的精髓,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打好基本功,忽视知识谈“素质”是极其错误的。

2.培养学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性素质

通过物理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规律学习与研究的科学方法,掌握物理知识规律,在具体实践中的特别方法与技能技巧,从而为学生自己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学习与研究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适应性能力素质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导向机制是以适应性能力素质为核心发展学生的五项基本适应能力,即:能独立地利用时间、空间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地获取信息、筛选处理信息的认知能力;能与人合作共事的社会交往能力;有较强的适应与超越环境,超越自我的应变能力;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发展自己某方面兴趣爱好和个性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发展性素质

传统教学下的学生学习是一种封闭式学习、授受式学习、同步式学习和重复记忆的学习,说到底是一种应试性学习,处于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能往往会被窒息,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创新学习,发展性探索学习。这种发展性素质培养包括四个目标标准:引导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物理对象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望以及研究的态度;应引导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具有批判精神,敢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题;应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活的直觉判断力以及活跃的思维发散力;应引导学习者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耐挫折的品质,勇于探究问题,一往无前去解决问题。

2.1.2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择

从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出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作为课题探究的内容,相当丰富,归纳起来课题探究内容可从以下四方面来考虑:

(1)基本概念和规律:基本概念和规律既是课题探究的基础,又可作为探究的对象。学生在学习某个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必须以探究的思维方式研究它,才能抓住其实质。课题探究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外的活动课程里,而将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教师只有在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同样渗透探究思想,才能使探究的基础更加巩固,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趋于合理化和系统化。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不单是记住某些知识点,而是要感悟知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把握。

(2)探索性实验:传统的学生物理实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等;另一类则是知识的应用性实验,如“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等实验。这两类实验都是在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后进行的,因此,学生对这些实验缺乏兴趣,难以激发起他们的创造潜能。而探索性实验的实质是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在实验前对实验结果无真正了解,该实验特点是只给出课题探究要求,其他活动由学生根据教师的适时组织引导来确定实验方案等。如“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索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接触面的性质、接触面积及其他可能因素的关系。

(3)现实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物理学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的科学,善于从现代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寻找探究性课题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选择这些实际问题进行物理学方面的探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从探究每年高考期间禁止晚上建筑施工的原因是噪声污染来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4)科学前沿中的物理问题:在物理教学中选取一些与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前沿问题相近的内容作为课题探究的方向,可解决中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陈旧性,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如选取“阿尔法磁谱仪与暗物质”为主题的课题探究,通过收集相关的材料,了解阿尔法磁谱仪的原理,暗物质和它在人类认识宇宙进程中的意义。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