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ea39afb2f60ddccdb38a0ce

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版)

一、依靠教师办学的教师管理思想 二、教师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教师管理是学校通过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三、教师管理的方法

第3节 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意义

二、班级组织的结构和类型 三、班级管理的过程

班级组织是班主任与全班同学明确班级发展目标、形成班级集体、建立班级组织、有效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 四、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合体,是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学校群体。

第十三章教育与经济发展 第1节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理论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是相对物质资本而言,它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二、筛选理论

筛选理论不同意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能提高人的生产能力的观点,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一个筛子,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的手段。 三、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不同意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与工资收入正相关的论断,认为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他在主要劳动力市场还是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而与教育程度本身并不直接相关,教育只是决定一个人在哪一个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社会化理论

社会化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功能并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个性品质,与现存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

第2节 教育的经济价值

一、教育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的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和生产及再生产科学技术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教育与经济增长 三、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

教育结构是指教育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结合方式,主要包括教育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形式结构、布局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

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形成一定的劳动力结构来实现。 四、教育与收入分配

13

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版)

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个人的收入,扩大人们受教育的机会,提供社会各阶层均等的教育机会,有助于改善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缩小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第3节 教育资源的利用

一、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指整个社会用于教育领域中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力和物力的总和,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教育投资。 二、教育投资的来源与分配

教育投资即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教育事业费是教育投资中分配用于教育事业的经常性经费,主要由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组成。

教育基本建设费是为了扩大教育规模和提高教育设备水平的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的投入。

三、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

教育成本是指培养一个学生本身平均所消耗掉的全部教育资源。 学校的适度规模是指学校的学生、教师和物资设备之间的比例构成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它包括教师的适度规模、校舍设备的适度规模和学生的适度规模。

第十四章 教育民主化与政治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指民主原则在教育领域中的深化和扩展,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个体具有越来越多的受教育机会;个体受到越来越多的民主教育。

第1节 教育民主与政治民主

一、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变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经历了两个阶段:从古代社会的“教育依附于政治”,到近代社会以来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由于教育在选择国家意识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性,形成了教育与政治关系的多种模式。 二、民主问题是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 从历史进程来看,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是民主问题,是关于政治上的民主权利在教育领域扩展与延伸的问题。

第2节 教育平等与教育民主化

一、教育平等的概念

教育不平等是指不同的个体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原因,不能享有同样的受教育机会或不能享受同样的公共教育资源。教育不平等有得到法律或政府认可的不平等和没有法律或政府认可的客观上的不平等两种情况。

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二、教育平等的理论

古代朴素的教育平等观带有强烈的等级教育思想。

古典自由主义的教育平等观突出了教育乃是“天赋人权”的思想,但这种教育平等实际上只是在“资本”面前的平等,因而,由此产生的是“双轨制教育”。 “民主主义学派”的教育平等观强调了“个人自由”是人类的最高理念,而教育平等是实现个人自由与社会民主的基本途径。问题是这种自由仍然是基于“资本”和“财富”的自由。

技术绩效主义的教育平等观把社会不平等归结为个体的竞争能力,因而学校

14

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版)

教育的大众化可以为个体提供各种发展机会,进而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平等。 三、教育平等的实践

教育平等的实践表现在数量方面是,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扫盲运动的进一步深入,这已成为世界性趋势。

第3节 教育制度与教育平等

一、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平等的制度根源

从历史上看,制度化教育是实现教育平等的基本途径;从现实来看,制度化教育又可能成为实现教育平等的制度障碍。因此,教育制度的创新极为重要。 二、终身教育:教育平等的制度基础

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创新的一个核心理念和实践,它是实现教育平等、推进教育民主化运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制度保障。

第4节 受教育权的确认和保障

一、从“受教育权”到“学习权”的转变

受教育权是指个体享有某种不可剥夺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学习权是立足于学习者主体的角度,对受教育权利、学习机会、学业成功机会的确认。学习权是对学习者选择甚至确定学习内容权利的肯定。 二、学习权的保障

学习权的保障既涉及国家政策和教育制度等宏观方面的改革,也涉及学校内部实施民主参与与管理等微观方面的创新。 三、学习竞争、选拔与平等

教育中的竞争与选拔是一种相对民主与公平的制度,但它隐含着各种影响学生学习权益的因素,因而对这种制度的创新与变革极为重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解决教育不公平的制度保证。

第5节 中国教育的民主化

一、努力实现教育民主化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我国教育民主化运动深入发展的根本保障。经过各级政府和人民的不懈努力,在“三大差别”还难以消除的情况下,我国实现了最广泛的教育平等。

二、我国现阶段教育民主化的差距和缩小

新中国的教育民主化运动业已取得巨大成就,尽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终实现教育民主化最根本的制度和社会保障。

第十五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1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作用

一、科学、技术是什么

科学首先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探索这种知识的认识活动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它并且还成为一种社会建制。 二、科学技术如何影响教育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可能影响主要表现为:能够改善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能够揭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扩大教育对象;能够改进教育资料的一切方面和一切环节。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可能影响,只有在适宜的社会体制和文化传统的中介作用下,才能变为现实。

科学技术通过思想观念和技术手段两个途径影响教育。 三、教育如何作用于科学

15

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版)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它使科学得以继承与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又使科学得以创新与发展。 科学研究的体制化,实质上是科学从业余变为职业的过程。学校为科学研究的体制化提供了理想的母体。

教育机构也承担着直接的科学生产的任务,已成为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的方面军。

第2节 教育中的科学成分

一、教育过程中的科学成分 科学作为教育目标,首先表现为培养公众的科学素养,这是每个现代人都必须具备的品格,同时还表现为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技术专家。

科学作为教育内容,不仅因为它有用,而且还因为它凝聚着真善美的因素,是真善美的完美统一。 科学作为教学方法,是因为教学是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探索别人已知而自己未知事物的过程,与科研过程有相似的内在心理机制。 二、教育决策过程中的科学成分

科学的发展成为当代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教育本身被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并且其研究规范不断向科学化接近,也是科学在教育领域的重大成果之一。

第3节 新科技革命与教育

一、“第四次教育革命”的主要特征

更加注重能力培养,更加注重教学的个别性,更多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加注重情感、素质教育,是新技术革命对教育的新挑战。 二、科学教育的新取向 科学教育的人文化,就是在教育上,科学首先应该被看做是一种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精神文化,而不是一门功利性的实用技术。

科学精神是科学界认同与遵守的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性,是科学的人道本质所要求的价值理念、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 三、知识增长对教育的新挑战

知识增长方式的变化将对教育的目的、标准、方式、能力要求等发生深刻的影响,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第十六章教育与文化

第1节 教育与文化关系的一般原理

一、文化概念的演变与文化的构成

文化是与自然和先天相对应的一种概念,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符号体系、知识技术体系、行为习惯体系、价值规范体系、信仰宗教体系是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2节 学校文化

一、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 二、使理念成为共同追求 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四、形成办学特色

学校文化是学校领导与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制度及特征管理风格的总和。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先进的学校文化有利

16

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版)

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3节 教师文化

一、教师的文化类型

教师文化是教师群体的价值取向、集体风气、人际关系、角色特点的总体特征。

二、教师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