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eac6f7967ec102de3bd8939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考前模拟试题

姓名: 专业: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教育的本质的内容的是【 】

A.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 B.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C.教育即生产 D.教育是促进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过程 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 】

A.施瓦布 B.泰勒 C.博比特 D.查特斯 3.卢梭写的教育著作是【 】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本主义与教育》 4.赫尔巴特所提供的教学是【 】

A.生活教育 B.教育性教学 C.自然教育 D.直观性教学

5.那些在课程变革中被学校和社会有意或无意排除于学校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艾斯纳把它称为【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实际课程” D.“虚无课程” 6.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学习经验C.组织学习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 7.在儿童发展的初期,儿童是用【 】来表征客体的。 A.行为表征 B.图像表征 C.符号表征 D.语言表征 8.下面对于“接受学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接受学习是机械学习 B.接受学习是有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既不是机械学习又不是有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既可能是机械学习又可能是有意义学习 9.下列不属于发现学习的教育价值的是【 】

A.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B.有助于引起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

C.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D.有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10.一般说来,在影响学习的成就动机中,【 】是儿童早期的主要学习动机。 A.认知驱力 B.自我实现驱力 C.附属驱力 D.自我提高驱力 11.加涅所划分的学习阶段中,【 】相当于通常学习理论中所讲的迁移。 A.领会阶段 B.概括阶段 C.作业阶段 D.反馈阶段 12.下列关于强化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强化物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刺激 B.在一种情境中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在另一种情境中也起强化作用 C.正强化物提高反应的概率 D.负强化物减少反应的概率 13.“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 】

A.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B.自我实现 C.一般发展 D.全面发展 14.“生成性目标”取向本质上是追求【 】

A.“解放理性” B.“实践理性” C.“科技理性” D.“普遍主义” 15.关于“教育先行”,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意味着教育已和社会相脱离 B.意味着教育能够主动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C.意味着教育不仅适应当下的社会需求,更主要的是反映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 D.它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课程教学”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32.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论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33.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有何特征?

34.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则是什么?

35.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关系怎样?

三、论述题(共20分)

37.试述课堂讨论的性质和策略。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20分)

3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传统教学目标的表述很笼统、很模糊,让教学者不容易把握,而且让学习者也无所适从。就拿培养分析能力的教学来说,传统教学目标的表述无非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对问题进行分析”等等这一类。但这种I/1标就不同了,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操作性强,用学习者的行为来表述目标,具有很强的可测性。仍拿上面的例子来说,这种目标的表述就会是:“提供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进行分类,至少85%的句子分得正确。”下面再给出它的若干表述方式:(1)按正确次序。如把下列8个数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2)精确度。如加工自行车车轮,误差在2毫米以内。(3)在1分钟以内。如在1分钟以内做仰卧起坐40个。材料中表述的是哪种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其涵义是什么?有什么优点及局限性?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考前模拟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B 5、D 6、A 7、A 8、D 9、D 10、C 11、B 12、C 13、B 14、B 15、A 二、简答题

31.“课程教学”是课程与教学相融合而形成的理念,其内涵包括:(1)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2)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3)课程作为教学事件。

32.(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33.(1)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2)教师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3)学生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

34.(1)教学与训育统一的原则。(2)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的原则。(3)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的原则。(4)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原则。

35.(1)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到“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层面。(2)二者具有等价性,即是说二者拥有同等的价值。(3)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有机统一,成为个性化课程的有机构成。 三、论述题

37.课堂讨论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探究与解决问题,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充满着“集体思维过程”的教学。组织课堂讨论的策略:(1)创设课堂讨论情境,提出富有挑战性的、真正吸引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与课题。(2)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展开讨论,要绝对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3)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与规范。

四、材料分析题

38.材料中表述的是“行为目标”取向。它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优点:(1)便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过程。(2)便于教师将其教学内容准确地与教育督导、学生家长、学生展开交流。(3)便于准确评价。缺陷:(1)它体现的“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有缺陷。(2)人的具有整体性的心理和行为被原子化了。(3)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