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海西家园教案详案(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四年级下册海西家园教案详案(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eb2bbd4e009581b6ad9eb31

滨海市中心小学教案

1、世遗土楼似明珠

教学目标:

1、了解土楼的由来。

2、了解土楼的分布、土楼的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理解土楼似明珠、世所罕见。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土楼为什么是:世界建筑的奇葩,中华文化的瑰宝。

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系统了解有关土楼的情况。 二、讲读课文。

1、介绍土楼的由来。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座。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的、利用生土夯筑成土墙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2、了解土楼的分布: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

在龙岩的永定、武平、上杭及漳州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 3、了解土楼的构造和特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土楼主要是圆形(少数是方形),土木结构,墙体以生土掺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舂压筑成。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

4、土楼被列入世界名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 2008.7.6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阅读加油站,让学生读《神秘的古城堡》、《漳州土楼》。 三、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并指导完成课后“查一查”、“做一做”。

自我设计

1

滨海市中心小学教案

2、木拱郎桥怀古韵

教学目标:

1、了解木拱由来。 2、木拱郎桥在我国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

1、木拱郎桥结构工艺的独特。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以教材资料为主截图体,以学校边的高速高架桥为背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学校边的高速路高架桥是我们每天要通过的,但是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无法用钢筋水泥架设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的木拱桥。 二、授新课。

1、 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木桥图片。 2、了解为什么要架木拱桥。

先祖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拓展对外的交通大道。 3、了解木拱郎桥现今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寿宁、屏南、古田、周宁、福安、松溪、政和等县市。 4、重点了解木郎桥的蜈蚣结构。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该结构由五六十根二十几米长的圆木作为纵梁,十来根横串梁木结构架成八字形桥拱,另外用八根梁木来固定桥梁。??

5、木拱郎桥哪一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总结。

1、总结全文。 2、引导完成课后作业。

自我设计

2

滨海市中心小学教案

3、千年古堰木兰陂

教学要求:

1、了解木兰陂是福建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2、了解木兰陂全景,和钱四娘建坡筑陂。 教学重点:

知道木兰陂是福建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木兰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西南、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木兰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是著名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全国五大古陂之一,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发挥其水利效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并思考:

木兰陂位于哪里?

(莆田市区西南5公里的木兰山下。) 它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它有什么作用?

(集引水、蓄洪、灌溉、排涝、挡潮等功能于一体。) 2、交流讨论。 3、反馈交流。 二、学习《三筑木兰陂》。 三‘完成“相关链接”。

四、师生共同完成“说一说”、“做一做”。 五、总结全文。

自我设计

3

滨海市中心小学教案

4、人鱼和谐千年颂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例子。 2、了解鲤鱼溪风光和鲤鱼溪民居。 教学重点: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奇观。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导入新课。

向学生介绍:在距离周宁县城5公里的地方,有个特别的村庄叫浦源,幽静的村子有条长约500米的小溪蜿蜒穿村而过,就在这条长里许,宽丈余的溪流中,游着上万尾的鲤鱼,它们闻人声而来,见人影而聚。正是这条灵动斑斓的鲤鱼溪,才使得此村闻名遐迩。

1、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并想一想: 人与鱼和谐相处典型例子有哪些?

如果人与自然的和谐遇到破坏,将会出现怎样的不良后果? 2、师生共同交流讨论。 3、师小结。

二、讲一讲“人鱼同乐”的故事。 三、讲《护鱼传说》的故事。 四、师生共同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总结全文。

自我设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