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岳麓版九年级下历史全册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4岳麓版九年级下历史全册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eb60f1f5901020207409cb7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苦,百废待兴。 2.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实行干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加上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大量“美援”涌入欧洲。这一切为西欧经济的恢复提供了条件。 3.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恢复,各国工业生产大体达到或超过战前水平。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是联邦德国。 4.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等条约。在此基础上,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其成员国后来扩大到12个。 5.欧洲共同体的建立和扩大,促进了成员国相互交易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也增强了成员国之间的企业竞争,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979年,欧洲共同体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首次超过美国。 6.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1年,欧共体十二国首脑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召开会议,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成立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简称《欧洲联盟条约》。 7.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正式建立。它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现在,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二战后初期,西欧许多政治家与经济学家认为,为了恢复与发展西欧各国经济,增强与美国、苏联的竞争力,西欧必须从消除贸易壁垒和其他经济发展障碍开始,首先从经济上走向联合。

欧共体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市场)。共同体在其产生及其发展过程中,首要内容是经济共同体,即欧洲经济一体化。欧洲国家随着自身实力的恢复与增强,要求改变受美元支配局面的呼声日高。在争夺欧洲市场和海外市场的斗争中,欧洲任何一国都无力单独与美国抗衡,它们要求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共同保护欧洲市场,共同开发和占有海外市场。

欧共体和欧盟不能相混,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时代,内涵也有不同。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在西欧经济恢复的条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由此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最重要是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关键是劳动者的素质,所以科教兴国是许多国家的基本要策。 2.《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有何意义?

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各国的竞争力。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温故知新

20世纪前半期,欧洲经历了哪几次大规模战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促使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 两次世界大战。因素有:一是战后欧洲地位的下降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是西欧国家为了提高国际地位需要联合;三是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迫切需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其中第三是最根本的原因。

畅想天地

1979年,欧洲共同体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首次超过美国,对欧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70年代以来欧共体经济的发展同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发生了激烈的竞争,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同时在政治上,西欧国家逐渐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这就逐渐形成了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疑难点拨

战后到70年代初,是西欧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阶段,其共同原因主要有:1.西欧各国进行社会发行和政策调整。一是社会改革,推行福利制度,适当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二是政策调整,将一些私人垄断企业国有化,并建立和控制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部门。这些政策的推行,促进了西欧经济稳定持续

高速地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2.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解决了西欧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启动资金,西欧的重工业在短期内更新了设备,并有能力购买足够的原料。美援使西欧国家经济赖以生存的出口贸易稳步发展,有利于西欧的复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秩序,防止了社会动荡和革命的发生。3.战后西欧广泛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对产业部门进行了改造,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调整发展。

战后,联邦德国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较稳定;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投入经济建设;美国的扶植政策使德国保留了较好的工业基础,并得到了大量的经济援助;政府在宏观管理经济的同时,强调市场规律的作用;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劳动者素质高。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 自己动手

了解近期欧元与美元、日元和人民币汇兑的比率。(2012年2 月22日11时24分) 100 EUR = 132.2100 USD 100 EUR = 10558.3000 JPY 100 EUR = 832.5100 CNY 课堂检测

1.下列对二战后西欧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 ①经济萧条 ②人民生活困苦 ③百废待兴 ④经济发展迅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二战后西欧经济得以恢复的外部原因是 ( A ) 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杜鲁门主义的实施

B.经济技术基础好 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3.下图是欧洲联盟的通用货币——欧元,它正式启用于 ( D )

A.1991年元旦 C.1995年元旦

B.1993年元旦 D.1999年元旦 B.1/4的财富毁于战火 D.出口贸易大幅度增加

4.下列对二战给英国带来的危害,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有41万人在战争中丧生 5.填空:

从1948年到1952年期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 17 个国家提供了共 130亿 美元的援助,其中 90% 是赠予, 10%是贷款。 6.填空:

在20世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建立欧洲 “煤钢共同体” 、 “经济共同体” 和 “原子能共同体” 等条约。 收获与不足

C.战争期间出口贸易减少70%

岳麓书社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学生姓名: 第 组 第 号 评价: 备课时间:3月6日 备课教师:罗增

课题:第11课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课标内容:

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学习纲要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

1.大战对日本的破坏2.日本的民主改革

3.美国对日本政策的演变4.日本经济的恢复及其原因 二.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1.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3.日本经济存在的问题 学习重点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学习难点

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转变为扶持 课时安排:一课时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学习提示: 战败后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特别是重视科学技术,注重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经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从50年代中期起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年代后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通过了解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科技革命推动下,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曲折和波动。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有300万人丧生,所有大城市都因空袭而遭到破坏,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广岛、长崎成为一片废墟。全国1/4的财富被毁,生产水平只相当于战前的1/3,日本经济陷于崩溃。

2.战后初期,美国占领日本,强制推行民主改革。在政治上,废除天皇统治权,保障人民基本自由,实行非军事化的国策。经济上,解散财阀,废除日本企业中的封建家族式统治,促进企业经营的现代化;同时,实行农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变为扶植。

4.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扫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5.日本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加上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府把投资主要放在发展经济上。这一切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

6.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位。美国、日本和欧共体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7.日本经济存在着严重的依赖性,工业生产的许多原料主要依靠进口,粮食自给率只有30%左右。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开始衰退,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产生很大冲击。严峻的经济形势迫使日本推行经济改革,以振兴经济。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空前严重的灾难。但日本也遭到严重破坏。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①日本军国主义是侵略战争的根源,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不仅是被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人民的责任,也是日本人民的责任。②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必须高度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复活军国主义的图谋。

2.谈谈对日本企业中员工“终身雇佣制”的看法。

持肯定态度的,可从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稳定职工队伍,增强企业的团队精神等方面说明。持否定态度的,可从不利于企业和员工双向选择,不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竟争机制,不利于员工危机意识的形成,而易养成依赖企业的铁饭碗思想等方面去说明。 温故知新

战后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日本发展经济的经验中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

提示: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①民主改革扫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②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和援助;③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④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⑤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⑥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⑦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第二问是开放性的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一般说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有:一是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二是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三是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四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 畅想天地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加强军事力量,出现了军国主义复活的现象。对此你有何看法?

提示:一是认清军国主义的本质就是战争,就是侵略;二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家和人民带来空前劫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三是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是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共同责任。 疑难点拨

1945年日本投降到1952年对日和约缔结,是美国和日本战后关系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美日关系主要内容为美国主导下对日本的占领和改造,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是体现两国关系的主要方面。

由于当时的国际大环境是从反法西斯战争向美苏冷战的过渡阶段,所以美国对日本的政策也产生了从惩罚到扶持的重大变化。

在二战后期,美国制定了一个以彻底改造日本的对日政策,这个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要从日本肃清军国主义力量,建立自由资本主义的制度,使日本成为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分子,并承担对战胜国的补偿义务,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在远东战略格局中的障碍。为了能够让自己改造日本的意志畅通无阻碍,也因为看见了分割占领德国的前车之鉴,美国决定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在战争的末期,美国利用它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主力地位,造成了美军单独占领日本的既成事实,排斥了苏联等其它盟国对日本的占领,尽管苏联等国家经过了努力,但是所得到的结果是建立了两个没有什么实权的共同管制机构,实权始终建掌握在美国的占领当局手中。

当时,二战刚刚结束,盟国间的分歧开始暴露了出来,冷战的帷幕悄然降落,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开始了争夺与较量。在二战结束以后,利用不同地区在两个时期间的动荡,两大阵营都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这种争夺在中欧、在巴尔干,也在东亚。不过,战后最初的两年中,美国对日本的希望主要是在远东资本主义阵营中增加一个成员,美国在亚洲的战略重点主要在中国。因此,美国在战后初期对日本实行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民主化改革,打击了军国主义势力,让民主力量在日本发展起来,使日本从一个封建残余浓厚的军国主义国家过渡向一个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要让日本不再可能成为美国的敌人,至于到底是让它再也站不起来,还是让它成为一个坚强可靠的盟友,并不是美国最关心的。在1945年美国制定的《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和《投降后初期基本政策》这两份文件中,美国计划实行的是严厉而彻底地惩罚日本的政策。

然而,亚洲的变局远远出乎美国的意料,1947年以后,中国CCP不仅没有被国民党的进攻打垮,反而开始了战略反攻,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江河日下,美国对中国局势日益失去了控制,越来越多的美国决策者认识到,随着中国CCP在中国的胜利日益到来,日本即将成为两大阵营在亚洲对垒的第一线,在他们看来,无论中国局势如何发展,如果要对抗苏联,一个经济水平落后、“有名无实”的中国终究不如一个工业基础强大、“真正友好”的日本。

而且从战略局势来看,如果能够保卫日本、菲律宾一线,将保证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不至于受到重大的损失,于是,美国对日本的心态,开始有了变化。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红色阵营“在亚洲的扩张”在美国人看来已经是十分迫切的危机,防止日本这个拱卫太平洋西海岸的桥头堡被苏联的力量所侵入,成为美国在冷战的大环境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今看来,仅仅是防止日本重新成为自由资本主义世界的威胁和新战争的策源地是不够的,一个虽然民主、和平,但是弱小的日本,是不可能保卫美国在亚太的利益。

而从日本国内的形势来看,1947年以后,民主化改革已经初步取得了成果,日本已经走上了建立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轨道,和美国在亚太争霸的可能性在当时已经看不到了。但是日本的左翼力量也在日本战后的萧条中壮大起来,成为了日本资本主义统治的不安定要素,甚至有爆发革命的可能。

如果中国仍然成为美国在亚洲对抗苏联的盟友,一个弱小的日本不会造成美国的麻烦,但是,如果要让日本成为亚洲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就不可能把一个弱小的日本在两大阵营交锋的前线上。于是,防止“过度削弱”日本、扶植日本的念头在美国人心中产生。 自己动手

搜集战后初期至当代反映日本城市面貌变化的历史图片,办一期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