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学期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5年下学期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ecf325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f

1.句子的内部是有层次的。因此,在汉语语法研究中,放弃句子成分分析法,引进层次分析法,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客观需要。

层次分析,美国描写语言学称为“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s Analysis, 简称IC Analysis)。最早是由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在《语言论》(Language)一书中提出来的。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观点,句子不是一个简单的词的线性组合,它是由若干个直接成分的层级构成的,而每一个较低层次的成分都是由较高层级的组成部分。显然,层次分析的客观基础就是语法构造的层次性。

2.中外层次分析法的差异

美国描写语言学运用层次分析法,只讲切分,不讲定性,即只要求明每一层面上的直接成分,不要求指明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

汉语中的描写语法学则不同,不但讲切分,还讲定性。我们运用层次分析法来分析“我看书”时,不仅要对这个句子进行切分,还需要对切分所得的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即: 我 看 书。

| 1 || 2 | 1—2 主谓

| 3 || 4 | 3—4 述宾(即动宾)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光是分析成分是一对多对应,因此汉语光凭词类和层次不能控制关系。这样,对汉语来说,光是分析层次,远远不足以说明某一语言片段的特征,因此,汉语中运用层次分析法既要讲切分,又要讲定性。

3.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由于层次分析法符合语言的语法构造特点,因此它在语法研究中能起较好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层次分析法的适用面比较广。它既可以用来分析单句的结构,也可以用来分析复句的结构,还可以用来分析合成词的结构。

(2)可以更好地分化歧义句式。例如上文的“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是个歧义句,句子成分分析法不能加以分化,但层次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加以分化。

(3)可以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更好地揭示语法规律。例如,汉语中动词单独作谓语不自由,到很大的限制,这正是通过层次分析法所获得的一条语法规律。运用层次分析法,不仅要考虑从什么地方切分,而且还要考虑为什么从这个地方切分,这就把语法研究引向了深入。

4.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

层次分析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能揭示句子内部的构造层次和显形的语法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隐性语法关系。例如:

山上架着炮。 门外修着马路。

“山上架着炮”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它即可以表示(A)“山上有炮”的意思,也可以表示(B)“山上正在架炮”的意思。这就要求我们去进一步探求新的分析手段。 (三)变换分析法

由于层次分析法的局限,自然地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引进了新的分析手段--变换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只能揭示句子内部的构造层次和显性的语法关系(一般称为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子内部的隐性的语法关系(一般称为语义结构关系)。例如:

(1)院子里放着四方桌。 (2)院子里演着梆子戏。

例(1)(2)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1)表示(A)存在,表静态;(2)表示(B)活动,表动态。但是,(1)(2)从格式上看相同,都是:NPL + V +NP, 而且运用层次分析所得结果也相同:

(1)院子里 放着 四方桌。 (2)院子里 演着梆子戏。

| 1 | | 2 |1-2 主谓 | 1 | | 2 | 1-2 主谓

13

| 3 || 4 |3-4 述宾 | 3 || 4 | 3-4 述宾

有时我们还会遇到这种类型的歧义句:(3)山上架着炮。例(3)既可以理解为(A)义,表示山上有炮;又可以理解为(B)义,表示山上正在架炮。

(A)式和(C)式之间的变换

[A]式可以跟“NP + V+ 在+ NPL”句式(我们把这种句式记为[C]式)相联系。例如:

[A] 院子里放着四方桌。→ [C] 四方桌放在院子里。

[C]式“四方桌放在院子里”也表示存在,也表示静态,而且NPL“院子里”也是指明NP“四方桌”存在的处所。类似的例子还有:

[A] → [C]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 门口站着人。 → 人站在门口。 床上躺着病人。 → 床上躺着病人。 地上蹲着许多人。→ 许多人蹲在地上。 黑板上写着字。 → 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 → 墙上挂着画。 门上贴着对联。 → 对联贴在门上。

上述情况表明,[A]式和[C]式之间有变换关系,[A]式可以变换[C]式。

(B)式和(D)式之间的变换

表示(B)义的[B]式“NPL + V + 着+ NP ”可以跟“NPL + 正在+ V + NP”句式(我们把它记为[D]式)相联系。例如:

[B] → [D]

院子里演着梆子戏。 院子里正在演梆子戏。

[D]式“院子里正在演梆子戏”也表示活动,表动态,而且NPL“院子里”也是指明“演梆子戏”这一活动的场所。类似的例子如下:

[B] → [D]

门外敲着锣鼓。 → 门外正在敲锣鼓。 外边下着大雨。 → 外边正在下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 → 大厅里正在跳舞。 隔壁打着电话。 → 隔壁正在打电话。 操场上放映着电影。→ 操场上正在放映电影。 教室里上着课。 → 教室里正在上课。

上述情况表明,[B]式和[D]式之间有变换关系,[B]式可以变换[D]式。

“山上架着炮”的变换方式

“山上架着炮”即可以表示(A)义,又可以表示(B)义。这是[A]和[B]在这个句子里重合的结果。我们通过分析可以证明这一点。当例(3)表示(A)义时,它为[A]式,可以变换为[C]式:

[A]山上架着炮。→ [C]炮架在山上。

当例(3)表示(B)义时,它为[B]式,可以变换为[D]式:

[B] 山上架着炮。→ [D]山上正在架炮。

这样,通过变换分析达到了分化有歧义的句子例(3)的目的

变化分析法的作用

(1)变化分析法的作用首先在于可以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

(2)其次,变化分析法可以用来给某种句子分类定性。举例说来,现代汉语里动词后带数量词语有三种情况:①数量词语由名量词构成。例如:买一本吃一个写一遍(述宾) ② 数量词语由动量词构成。例如:洗一次敲两下唱三遍(述宾、述补)③数量词语由时量词构成。例如:看一天停一年等三分钟(述补)。到底分析为述补结构合适,还是分析为述宾结构合

14

适呢?可以利用变化分析法帮助确定。

(3)我们看重变化分析法,更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汉语语法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 (四)语义特征分析法

变化分析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它能用来更好地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解释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这就促使我们去探求新的分析手段。语义特征分析法是八十年代汉语语法研究领域里开始采用的一种语法分析方法,最早见于朱德熙先生的《“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一文。变换分析的局限性促使语义特征分析法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上面曾举到:

(1)院子里放着四方桌。(2)院子里演着梆子戏。

例(1)(2)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句式,例(1)代表[A]式,例(2)代表[B]式,这是通过变化分析法所证实的。但是,例(1)(2)格式相同为什么会代表不同的句式呢?换句话说,造成“NPL + V + 着+ NP”这一句式歧义的原因何在?变化分析法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需要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来回答这个问题。现在重温一下[A][B]两式的例句:

[A] [B]

院子里放着四方桌。 院子里演着梆子戏。 台上坐着主席团。 门外正在敲锣鼓。

[A][B]两种句式的语义特征分析

“NPL + V + 着+ NP”之所以分化为[A][B]两种句式,关键在动词。不妨比较一下[A]式和[B]式里的动词。经分析,[A]式里的动词“放、坐、站、躺、蹲、写、挂、贴、刻、钉、绣、戴”虽然各自表示的具体意义不同,但含有共同的语义成分,那就是都含有“附着于某物”的意思。这一点可以从词典里对这些动词的释义中看出来。我们把“附着于某物”看作这些动词所共同具有的语义特征,以区别于其他动词,并标记为[+附着]。再看[B]式里的动词“演、敲、下、跳、打、放映、上”等,都不具有[+ 附着]的语义特征。如果我们把[A]式里的动词记为Va , 把[B]式里的动词记为Vb,这两类动词的差别就在于:

Va [+ 附着] Vb [- 附着]

正因为Va具有[+ 附着] 的语义特征,所以[A]式可以变换成[C]式;Vb不具有这种语义特征,所以[B]式不能变换成[C]式。

由于引进了语义特征分析,把动词按句式分为更小的类,我们就有可能将[A][B]两式从格式上加以分化: [A] NPL + Va + 着+ NP [B] NPL + Vb + 着+ NP

下列四组句子中的动词有什么区别?试分析这些动词在语义特征上的差别,并归纳出相应的动词句型。

[A]他死了三天了。/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了。/我的存折丢了两天了。 [B]他等了三天了。/她哭了大半天了。/她病了半年多了。

[C]书看了三天了。/这个工作我干了十多年了。/这个项目他们研究了五年了。 [D]那个灯笼挂了三天了。/这朵花她戴了一天多了。/这条领带他系了大半天了。 四种句式的语义特征分析

格式:名词性词语+动词+了+时量宾语+了。

[A]类句子中,“他死了三天了”中的时量成分“三天”只指明“死”这一行为动作完成、实现后所经历的时间。类似的例子还有“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了”“我的存折丢了两天了”。[B]类句子中,“他等了三天了”中的时量成分“三天”只指明“死”这一行为动作持续的时间。类似的例子还有“她哭了大半天了”、“她病了半年多了”。

四种句式的语义特征分析 [C]类句子中,“书看了三天了”中的时量成分“三天”既可以指明“看”这一行为动作完成、实现后所经历的时间,如“书我早看完了,看了三天了”;也可以指明“看”这一行为动作持续的时间,如“书看了三天了,还没有看完”。类似的例子还有“这个工作我干了十多年了”、“这个项目他们研究了五年了”。

15

[D]类句子中,“那个灯笼挂了三天了”中的时量成分“三天”,既可以指明“挂”这一行为动作完成、实现后所经历的时间,如“灯笼早挂上了,都挂了三天了”;也可以指明“挂”这一行为动作持续的时间,如“那个灯笼挂了三天了,还没有挂上”;还可以指明由动作行为造成的“事物存在状态”持续的时间,如“那个灯笼一直在大门上挂着,都挂了三天了”。类似的例子还有“这朵花她戴了一天多了”“这条领带他系了大半天了”。

四种句式的语义特征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四组句子的谓语动词有以下差异:

动作完成后所经历的时间 动作持续的时间 动作所造成的状态所经历的时间

[A] + - - [B] - + - [C] + + - [D] + + +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原因在于动词。我们不妨将A、B、C、D中的动词分别记为Va、Vb、Vc、Vd。那么,它们的语义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Va:[+完成,-持续,-状态] Vb:[-完成,+持续,-状态] Vc:[+完成,+持续,-状态] Vd:[+完成,+持续,+状态]

四种句式的语义特征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A][B][C][D]四组句子是有差别的。我们可以根据动词语义特征上的差别概括出它们的句型:

[A]名词性词语+Va+了+时量+了 [B]名词性词语+Vb+了+时量+了 [C]名词性词语+Vc+了+时量+了 [D]名词性词语+Vd+了+时量+了 四种句式的语义特征分析

***5.隐形语法关系的分析

词进入句子之后的联系是多层次、多方位的,相互影响的因素可以是超线性或非连续性的。为了同显性语法关系区别,我们把这种多层次、超线性、非连续性的语法关系,叫做隐性语法关系。

隐性语法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成分之间具有非连续性;(2)是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3)一个成分可以和其他成分发生多种关系。

李老汉陶醉地香香地吸了一口旱烟。 (1)具有非连续性:香香地-旱烟

(2)是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李老汉-陶醉地、香香地-旱烟

(3)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多层次的:李老汉(第一层)-陶醉地(第三层)

隐性语法关系也是句子或者短语所固有的语法关系。它对于我们理解句子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分化歧义结构的作用。例如:

①通知的都来了。 通知的:施事、与事 ②通知的都知道了。

通知的:施事、受事、与事(实际上分析的是语义关系) 我们的突击队连续三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丙、语义

1.词义的性质

主观性和客观性;概括性和具体性;稳固性和变异性;明确性和模糊性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