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ef2d0d0360cba1aa811da8c

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公布

一、规划总则

1、规划范围

本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为宿州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和埇桥区,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国土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为宿州市城区规划建成区的范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0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

宿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为:东至蒿沟苗安村、大店镇天门村、朱仙庄镇;西至西二铺;南至桃园镇、西寺坡镇张桥村、芦岭镇路口村;北至符离镇的梁套水库、国道G206规划线路以东500米、泗许高速公路。总面积约为942平方公里。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3、规划期限

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二、市域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策略

1、市域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策略

(1)区域联动发展;(2)产业集群发展;(3)城乡统筹发展;(4)创新协调发展。 2、市域空间发展策略

(1)东向发展,全方位承接长三角;(2)生态优先,集约开发空间资源;(3)聚集要素,促进城市极化发展;(4)差异组合,构建特色功能板块。 3、市域空间发展格局

形成“中心极化、组群互动、轴带发展、对接周边”空间开发格局。(1)向心集聚,多方

位、多角度参与区域协调发展。(2)壮大中心城市,打造皖北地区经济增长极。(3)依托产业发展轴,串接宿淮、萧砀、灵泗等各个城市组群。(4)构建宿淮产业协调发展圈,建设安徽重要的煤电化产业基地。

三、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1、市域总人口预测。近期(2015年):612万人;远期 (2030年):711万人。 2、市域城镇化预测。近期(2015年):45.0%;远期(2030年):63.5%。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核、一轴、两板块”的空间结构:“一核”:宿州中心城市。“一轴”:沿国道G310和省道S301串接萧砀、沿京台高速和国道G206串接宿淮、沿省道S303串接灵泗的城镇发展轴。“两板块”:萧砀城镇板块、灵泗城镇板块。 2、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1)宿州市中心城市。中国中部地区新兴的制鞋业和纺织服装业基地;京沪铁路沿线重要的现代加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基地;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省际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流通中心;皖北地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皖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2)次中心城市:萧城、砀城、灵城、泗城。萧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以农产品加工、合成革、陶瓷、建材、造纸、旅游休闲为主导产业。砀城:中华梨都,中国重要的果蔬生产加工基地。以果蔬生产加工、纺织、商贸旅游为主导产业。灵城:中国灵璧奇石文化之城。以新兴材料、食品加工、商贸服务、会展博览、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泗城:宿州市东部的门户城市。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

(3)重点镇或扩权强镇:蒿沟、符离、朱仙庄、桃园;周寨、杜楼、杨楼、黄口、渔沟、草沟、曹村、李庄、葛集、蕲县。蒿沟:宿州中心城市重要的卫星城镇和门户城镇,工贸交

通型城镇;以机械电子、特色物流为主导产业。符离:宿州中心城市重要的卫星城镇和门户城镇,工贸交通型城镇;以食品加工、板材加工、新型建材、商贸物流为主导产业。桃园:工矿型城镇;以制鞋业、煤电化为主导产业。朱仙庄:工矿型城镇;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科教服务和煤电化为主导产业。

(4)一般镇。划分为工矿型、工贸型、商服型、旅游型、农贸型等。

五、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公路。至规划期末,宿州市将形成“三纵两横一联”的高速公路网体系、“五纵五横” 的干线公路网体系。高速公路:“三纵两横一联”,“三纵”:济祁高速、京台高速(合徐段)、徐明高速;“两横”:连霍高速、泗许高速;“一联”:阜阳-宿州-观音机场高速。干线公路:“五横五纵”,“五纵”:国道G104泗县段、省道S201灵璧段、县道X026、国道G206宿州段、省道S101宿州段,“五横”: 国道G310宿州段,国道G311萧县段,省道S302,省道S303,省道S301与县道X056组成。

2、铁路。宿州市铁路包括现状的陇海铁路、京沪铁路、京沪高铁,在建的宿州-淮安铁路,待建的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亳州至宿州铁路及符夹复线,规划建设宿州—阜阳铁路。 3、水运。规划期内实施浍河航道、新汴河航道改建和综合整治工程,促进浍河航道向四级、新汴河航道向五级通航标准发展。规划重点建设蕲县港区东坪集作业区、埇桥港区蒿沟码头。 4、航空快速通道。规划延长宿阜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宿州至观音机场的高速公路;其次,规划将县道X026提高等级至一级公路,开辟宿州市与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联系的多条航空快速通道。

六、市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充分利用砀山黄河故道生态果林公园(世界上最大的连片果园)、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大五柳(4A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灵璧奇石园、萧县书画院等

地方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的优势,协作徐州、淮北等周边城市,整体联动,共同发展。将马戏、书法、国画、灵璧奇石等作为特色旅游项目进行开发。加强旅游交通、旅游景区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构建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体系,以带动和促进旅游相关产业全面发展。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保护原则。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及独具特色的宿州古城风貌,充分挖掘和发扬传统文化。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相结合。将特色地段的历史文化环境保护与重要文物古迹、文保单位的具体保护相结合。将继承、发掘城市传统文化内涵,与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将自然环境的整体保护与发展旅游事业相结合。

(2)保护重点。保护市域范围内的古城遗址、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群,并结合遗址的条件和适当的发掘,建设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展览馆和博物馆作为教育和宣传的基地。保护古建筑、古树名木、历史街区、革命遗址。对古建筑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修缮,以“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对古建筑、古树名木、历史街区的周围环境进行整治。隋唐大运河的遗址和遗存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进行保护,并结合旅游规划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七、城市规划区空间利用规划

1、城市规划区空间规划结构。

构建“一主三副两星三园” 大宿城空间结构。“一个主城”:中心城区;“三个副城”:汴北新区、城东新区、城南新区;“两个卫星城镇”:符离、蒿沟卫星城;“三个生态园”:濉唐河、芦岭湖、桃园湖生态园。

2、城市规划区城镇建设用地统筹布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