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ef2d0d0360cba1aa811da8c

体育设施。新建居住区按照相关标准规划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及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布局:规划期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床/千人的配置标准。建立以三级综合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专科医院为补充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市、区两级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城市建立2—3级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心血站、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等,统一布局于各区内;每个区要有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含市级布局建设的)、2—3所专科医院;每个街道要有1个市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门诊部;每个社区要有1个市区卫生服务站、2—3个诊所。同时,每个医疗机构均作为急救站,与紧急救援中心构成紧急救援体系。

教育科研设施用地布局:加快高等教育建设步伐,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整合城区的职教资源,保留老城区的部分高校用地,在城东新区东部朱仙庄新建职教基地。 4、居住用地规划

2030年,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427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8.9%,人均用地面积为38.9平方米。规划形成老城区、汴北片区、城东新区和南部经济开发区居住用地片区。在居住用地布局中,按照标准,合理配套建设中小学。 5、住房发展规划 (1)住房发展目标

住房体系:面向不同收入阶层,建立完备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形成相对完善的政府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社区。住房品质:实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的小康水平,住房成套率达到100%,改善住房设施,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住房舒适性和安全性,推动智能住宅和生态住宅建设。 (2)政策保障性住房布局指引

老城中心区、经济开发区等已有居住片区,政府通过改造、收回或回购等多种形式,逐步完善政策保障性住房体系;在新开发地区,政府通过新建、配建等形式,大力发展政策保障性住房。在汴北新区、城东新区、城南片区部分产业用地周边,建议政府通过建设面向产业的政策保障性住房和引导企业建设配套宿舍,来满足产业发展所需的居住配套。结合公交走廊及城市交通站点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在公交走廊以及主要交通客运站点地区,适当提高开发强度,建设一定比例的政策保障性住房。 6、工业用地规划

2030年,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219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9.93%,人均用地面积为19.93平方米。城市工业用地布局以产业园的形式设置:

(1)宿州经济开发区:布置在城区南部,整合现有工业用地,大力发展机械电子产业、制鞋加工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纺织服装加工产业、化工产业、商贸物流产业;(2)城东循环经济园区:布置在城东新区西部,主要发展机械电子产业、粮食食品产业、新型建材产业;(3)汴北高新产业园:布置在汴北新区的北部,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7、仓储用地规划

2030年,规划仓储用地面积为9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89%,人均用地面积为0.89平方米。规划在汴北新区泗许高速出入口附近新建1处大型物流园区,形成集贸易、储运、配送、加工、信息等为一体的物流园区。在南部经济开发区内,依托京台高速公路、省道S305,建设集商贸、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主要以集装箱、城市日常用品储存及交易为主。对现有的京沪铁路货站物流园区,近期以大宗散件货物中转、储运为主,远期控制其规模。

十、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1)铁路。由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铁路、宿淮铁路组成。

(2)公路。由国道G206、省道S101、S302、S303、S305、县道X026组成放射状对外公路,并将国道G206、省道S101、S303、县道X026公路城区段进行合理改线,构成城市的环状快速路。

(3)水运。规划提高新汴河航道等级至五级,建设新汴河蒿沟港口码头。

(4)航空快速通道。规划延长宿阜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宿州—观音机场的高速公路;其次,规划将县道X026线提高等级至一级公路,开辟宿州市与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联系的多条航空快速通道。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规划结构。规划形成“六纵十横”的道路结构。“六纵”: 从西向东分别是拂晓大道、人民路、汇源大道、港口路、东外环路、二徐路。“十横”: 从北向南分别是拱辰路、唐河路、洪河路、银河一路、汴河路、淮河路、迎宾大道、南外环路、南外环二路、南外环六路。

(2)道路等级。主干道:主要解决区间及区内的交通,是主要车流的载体。红线宽度为50~66米。次干道:集散和分流主干路交通,服务于城市区内的交通集散道路。红线宽度34~50米。支路:主要解决城市局部交通。红线宽度20~34米。 3、城市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1)汽车站。规划保留汴河路汽车站、拂晓大道汽车站,拆除浍水路汽车站,新建三处汽车站:汴北新区汽车站、经济开发区汽车站、城东新区汽车站。

(2)集散广场。规划保留现有的两处广场,并新建大型集散广场2处,满足城市市民休憩活动和交通集散需求。同时,结合公共绿地设置城市集散广场。

(3)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规划新建大型社会性停车场14个。 (4)加油站。规划新建加油站25个,保留现状5个加油站。 4、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1)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构筑以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的高效、便捷、准时、舒适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加强场站建设,大力提升公交服务水平,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的主导地位。

(2)公交系统构成。公交体系将由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含公交干线、支线)、城郊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旅游公交、出租车等构成。

(3)公交车辆发展。宿州市主城区公交保有量应达到1500标台。

(4)公交场站规划。加强铁路与长途客运和常规公交的衔接,建设灵磬路、宿怀路2个大型公交枢纽站,纺织西路、南外环二路等5个中小型公交枢纽站。

十一、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以环城河公园为中心;以城市道路绿化、汴河、沱河、运粮河滨河绿地为纽带;以煤矿塌陷区大型水域和生态园为基底,建立一个充满生机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达到“绿在城中、城在园中”的绿色生态空间布局效果,将宿州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园林滨水城市。

(2)绿地系统结构。规划形成 “一心、三带、三园、多点”的绿地系统结构。“一心”:环城河公园为生态绿心。“三带”:汴河、沱河、运粮河滨河绿地为纽带。“三园”:采煤塌陷区桃园湖生态园、芦岭湖生态园、北部濉唐河生态园。“多点”:15座城市公园。 (3)绿地规划布局。

郊野公园(郊区生态园),规划3座郊野生态园:濉河唐河生态园、芦岭湖生态园、桃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