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7年下半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ef5a29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65

27.已知固体Na2SO3受热易分解,实验流程和结果如下:

L、请回答: 气体Y是一种纯净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518g·(1)气体Y分子的电子式___,白色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 (2)该流程中的Na2S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另取固体X试样和Na2SO3混合,加水溶解后与稀盐酸反应,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写出产生淡黄色沉

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不考虑空气的影响)。 (1)【答案】.

BaSO4; (2)4Na2SO3;.

Na2S+3Na2SO4; (3)SO32-+2S2-+6H+=3H2O+3S↓。 .

-1

-1

L,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18×22.4=34,【解析】气体Y是一种纯净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518g·

结合Na2SO3中的元素可知,Y为H2S,固体X与盐酸反应生成硫化氢和溶液,溶液中加入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固体X中含有Na2S和硫酸钠。 (1)气体Y为硫化氢,电子式为

,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故答案为:

;BaSO4;

Na2S+3Na2SO4,故答案为:

(2)隔绝上述分析,流程中的Na2S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Na2SO34Na2SO3

Na2S+3Na2SO4;

(3)固体X和Na2SO3混合,加水溶解后与稀盐酸反应,有淡黄色硫沉淀产生,产生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

2-2-+2-2-+

程式为SO3+2S+6H=3H2O+3S↓,故答案为:SO3+2S+6H=3H2O+3S↓。

点睛:隔绝气体的密度确定Y的化学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硫化氢的电子式的书写,硫化

氢属于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

28.为了探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

已知: 3Fe(s)+4H2O(g) 请回答:

Fe3O4(s)+4H2(g)

(1) 虚线框处宜选择的装置是_____ (填“甲”或“乙”); 实验时应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伸入

所制得的纯净氢气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2)实验后,取硬质玻璃管中适量的固体,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溶解,滴加KSCN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

说明该固体中没有+3价的铁,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答案】 (1).乙;铜丝由黑色变红色,试管壁有水珠生成; (2).不正确;过量的铁可以将Fe还原

成Fe而不能是KSCN溶液不变红

2+

3+

29.取7.90gKMnO4,加热分解后剩余固体7.42g。该剩余固体与足量的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生

2+

成单质气体A,产物中锰元素以Mn存在。

请计算:

(1)KMnO4的分解率_______________。 (2)气体A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 【答案】 (1).60.0% ; (2).0.095mol 【解析】

7.90g?7.42gn(o2)= =0.015mol,(1)根据2KMnO4==K2MnO4+MnO2+O2,则分解的高锰酸钾为0.03mol,

32g/mol则KMnO4的分解率=

0.03mol?158g/mol×100%=60.0%,故答案为:60%;

7.90g7.9g(2)气体A为氯气,若7.90gKMnO4不分解,直接与盐酸反应放出氯气,转移的电子为×

158g/mol5=0.25mol,而分解放出0.015mol氧气转移的电子为0.015mol×4=0.06mol,因此生成氯气转移的电子为0.25mol-0.06mol=0.19mol,生成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0.19mol=0.095mol,故答案为:0.095mol。 2点睛:掌握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电子守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2),高锰酸钾最终转化

2+

为Mn转移的电子数等于先部分分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与浓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30.

Ⅰ.十氢萘是具有高储氢密度的氢能载体,经历“十氢萘(C10H18)→四氢萘(C10H12)→萘(C10H8)”的脱氢过程释

放氢气。已知: C10H18(l)C10H12(l)

C10H12(l)+3H2(g) △H1 C10H8(l)+2H2(g) △H2

△H1>△H2>0;C10H18→C10H12的活化能为Ea1,C10H12→C10H8的活化能为Ea2,十氢萘的常压沸点为

192℃;在192℃,液态十氢萘的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约为9%。请回答: (1)有利于提高上述反应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__。

A.高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高压

(2)研究表明,将适量的十氢萘置于恒容密闭反应器中,升高温度带来高压,该条件下也可显著释氢,理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335℃,在恒容密闭反应器中进行高压液态十氢萘(1.00 mol)催化脱氢实验,测得C10H12和C10H8

的产率x1和x2(以物质的量分数计)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①在8 h时,反应体系内氢气的量为__________mol(忽略其他副反应)。 ②x1显著低于x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图2中绘制“C10H18→C10H12→C10H8”的“能量~反应过程”示意图。 ...

Ⅱ.科学家发现,以H2O和N2为原料,熔融NaOH-KOH为电解质,纳米Fe2O3作催化剂,在250℃和常

压下可实现电化学合成氨。阴极区发生的变化可视为按两步进行,请补充完整。 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2Fe+3H2O+N2=Fe2O3+2NH3。

【答案】 (1)C;(2)反应吸热,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与此同时,温度升高导致十氢萘气化,浓

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生成氢气量显著增加。

(3)①1.951;②反应2的活化能比反应1小,相同温度下反应2更快,所以相同时间内,生成的四氢萘大部分都转化为萘,故x1显著低于x2.

(4)

【解析】Ⅰ.(1)C10H18(l)

;(5)Fe2O3+6e-+3H2O=2Fe+6OH-。

C10H12(l)+3H2(g) △H1,C10H12(l)

C10H8(l)+2H2(g) △H2,△H1>△H2>0;

均为吸热反应,且都属于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

A.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增大,但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B.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故B错误;C.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增大,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D.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C;

(2)总反应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增大,当温度达到192℃时,十氢萘气化,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生成氢气量显著增加,故答案为:反应吸热,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与此同时,温度升高导致十氢萘气化,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生成氢气量显著增加;

(3)①温度335℃,在8 h时,十氢萘为1.00 mol,测得C10H12和C10H8的产率x1=0.027,x2=0.374,即生成C10H12和C10H8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27mol,0.374mol,设反应的C10H18的物质的量为a,反应C10H12的物质的量为b,根据反应 C10H18(l)

C10H12(l)+3H2(g)

1 1 3 a a 3a C10H12(l)

C10H8(l)+2H2(g),

1 1 2 b b 2b

则a-b=0.027,b=0.374,则a=0.401,因此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3a+2b=3×0.401+2×0.374=1.951,则氢气的量为1.951mol,故答案为:1.951;

②反应2的活化能比反应1小,相同温度下反应2更快,所以相同时间内,生成的四氢萘大部分都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