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训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训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f2cedb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9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训练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海岸沙丘岩是指在海岸沙丘形成较稳定时,其表层的矿物被水溶解,渗入岩石空隙结晶后蒸发干结而成的链状砂质沉积岩。西奈半岛与以色列南部的沿海地区相邻,在沙丘与海洋的过渡地区都分布有连片的海岸沙丘岩。以色列的沙丘岩宽度比西奈半岛的大得多,沙丘东部边缘的肥沃农田向内陆延伸达40公里。

1.以色列比西奈半岛的沙丘岩海岸宽的主要原因是 A. 盛行风向 B. 洋流流向 C. 海浪作用 D. 海岸走向 2.沙丘岩广泛分布的地区

A. 多有贝壳类化石和鹅卵石 B. 近岸海域坡陡水深 C. 沙丘洼地常见季节性湖泊 D. 沙丘链与海岸线垂直

3.与以色列中部高地相比,影响其西部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 A. 土壤贫瘠 B. 水源短缺 C. 风沙危害 D. 低温冻害 【答案】 1.D 2.C 3.C 【解析】

1.根据材料可推测海岸沙丘岩早期是由风力沉积形成的沙丘。该地为地中海气候,盛行西南风,风携带尼罗河三角洲处的沙源,以色列虽然距离沙源地较远,但是南北向的海岸走向,使得风能够搬运沙源深入到较远的内陆,所以后期形成的沙丘沉积层宽度也较大。D正确。 2.根据信息可知,该地区的溶解作用与蒸发作用更容易发生,高温利于地表水溶解岩层物质,蒸发利于加快表面干结。沙丘岩的形成需要高温和干湿季差异显著,蒸发旺盛等条件。所以,这种气候特征易形成沙丘间洼地的季节性湖泊,C正确。海岸沙丘的主要沙源是来自近岸水域的河流或者海洋沉积物,该地海岸沙丘面积广,所以沉积物质沙源应该较多,该地的海域水一般较浅。B错误。沙源被风搬运至海岸沉积而成,一般颗粒较小,常见贝壳碎屑物,所以不常见鹅卵石,鹅卵石常为河流搬运沉积的产物。A错误。沙丘沿海岸线分布延伸,形成链状,与海岸线平行。D错误。

3.根据信息“在沙丘与海洋的过渡地区都分布有连片的海岸沙丘岩”,可见农田的西部紧邻沙丘,而且考虑到上题的结论,沙丘易流动,掩埋东部农田。所以C正确。信息给出东部为广大肥沃土地,因此选项A不正确。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平均气温高于零度,利于作

1 / 1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训练

物越冬,低温冻害不易发。以色列中部高地与西部农田都比较容易发生干旱缺水的问题。 中高纬度湖泊水体的温度、溶解氧等物理性质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和季节变化,湖水中的溶解氧来源于大气和水草、水藻的光合作用。下图示意美国北部湖泊夏季(a)和冬季(b)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相对于其他季节,夏季湖泊均温层内含氧量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 A. 水温升高,水中溶解氧逃逸 B. 细菌分解有机物加快 C. 与上层水体交换加剧 D. 鱼类呼吸消耗增多

5.冬季,与有冰覆盖但无雪覆盖的湖泊相比,冰面有厚雪覆盖的湖泊鱼类更容易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A. 湖水中没有光合作用 B. 水温更低 C. 湖水分层现象消失 D. 水温偏高 【答案】 4.B 5.A 【解析】

4、根据图中夏冬季节的湖水温度相比较,夏季均温层温度是升高,一般情况下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愈高,水温升高,溶解氧会逃逸。但夏季均温层的温度为10摄氏度,与冬季相比并没有升高多少,所以不可能会导致含氧量急剧减少(从温度变化对比,抓住设问中的急剧两个字);从夏季湖泊图中可以看出夏季均温层的温度低于上层的变温层,下层与上层的水体交换不会出现加剧现象;而鱼类分布主要在变温层,但变温层的溶解氧却为9ppm,明显大于均温层,所以ACD都错;而夏季在湖底层的生物残体由于水温升高其受细菌分解速度加快,当这些有机物发生腐败分解时,会消耗掉大量的溶解氧。

5.冬季,冰面有厚雪覆盖的湖泊,冰雪对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反射作用,使得到达湖泊的光热资源少,抑制了湖泊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湖泊中含氧量减少,鱼类更容易死亡,A正确;有冰雪覆盖的湖泊,冰层阻止空气与湖泊热量的交换,使得湖泊内温度更高,B错误;冬季湖水上下的温度、含氧量等方面有差异,湖水分层现象依然存在,C错误;冬季湖泊的水温远远低于夏季湖泊水温,因此不可能是水温偏高导致的鱼类死亡,D错误。故答案选A。 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是植物群落覆盖地表状况的一个综合量化指标,是描述植被群落及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我国华北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下面左图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右图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 1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训练

6.左图中甲、乙、丙生态区与右图植被覆盖度曲线匹配正确是 A. 甲—1、乙一Ⅱ、丙—Ⅲ B. 甲一Ⅲ、乙—Ⅱ、丙一Ⅰ C. 甲一Ⅱ、乙一Ⅲ、丙一Ⅰ D. 甲一Ⅲ、乙—I、丙—Ⅱ

7.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右图中I曲线代表的生态区 A. 对北京的环保效益更明显

B. 为京津唐地区提供的生活消费物资更丰富 C. 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D. 土地生产力更低

8.与I、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 草场过度放牧 B. 作物成熟收割 C. 森林过度采伐 D. 雨季光热条件差 【答案】 6.C 7.D 8.B 【解析】

6.根据资料可以判断左图中甲为农业生态区、乙为森林生态区,丙为草原生态区右图中因为森林植被比草原植被覆益度高,农业区受不同耕种状态影响而出现明显的波动,所以I为草原生态区,Ⅱ为农业生态区,Ⅲ为森林生态区,故C正确。

7.I曲线代表草原生态区,故其对北京的环保效益不会比其他区更明显,京津唐地区的生活消费物资主要来自农业生态区,生物多样性小于森林生态区,草原土壤土地生产力低于其他两区,所以D正确。

8.I曲线代表草原生态区,曲线为农业生态区6 月为华北夏粮等作物的收获季,耕地裸露故植被覆益度显著降低,所以B正确。

索科特拉岛在过去的600或700万年间,一直被非洲大陆孤立在外。岛上生活着700多种极其罕见的动植物,其中右图植物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株高2米,茎直立,肉质,较粗,表皮光滑褐绿色,茎基部膨大呈近球形,表皮灰色。叶互生,着生于分枝顶端,叶柄短,革质。图左为索科特拉岛位置示意图, 右图为植物景观图。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 1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训练

9.据右图推断,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 温暖湿润 B. 旱雨季分明 C. 高温多雨 D. 高温干燥

10.该岛稀有生物品种多的地理条件是 A. 纬度低地形复杂 B. 构造运动强烈 C. 与大陆隔绝时间长 D. 气候复杂多样 【答案】 9.D 10.C 【解析】

9.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岛上植物有瓶状茎、叶柄短、革质等特点,这些特征是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气候进化的结果,反映了该岛气候干旱,高温干燥。 10.读材料可知:“索科特拉岛在过去的600或700万年间,一直被非洲大陆孤立在外。” 长期的地理隔离使其拥有很多特有动植物,故选C。其余选项不是物种独特的原因。 读“某地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1.等温线与当地等高线的契合程度是指两者的平行程度,平行程度越高则契合度越高,反之则越低。相对于闭合等温线L2而言,L1与当地等高线契合程度较低。对图中L1契合度较低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 冬季风 B. 太阳辐射 C. 海陆位置 D. 地形

12.相对于a、b、c山体的南坡而言,d山体的南坡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d山体

4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