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规定十八个虚词的用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考纲规定十八个虚词的用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fa8636d700abb68a882fb39

⑴对,对于:

例: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 ③当其欣于所遇 ⑵在,在??方面:

例:①得复见将军于此。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⑤苟全性命于乱世 ⑥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方面) ⑶向:

例:①不拘于时,学于余。②而耻学于师。 ③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④操蛇之神(山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⑷跟、同:

例:①故燕王欲结于君。②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⑸到:

例:①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⑹从、自:

例:①月出于东山之上。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⑺比:

例: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良曰:“长于臣”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⑻被:

例:①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而君幸于赵王。③不拘于时,学于余。

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⑼给:

例:故天欲降大任于是人也 ⑽引进对象,不译。

例:①至于幽音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至于顿丘。 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

⑴放在句子开头,表示句子前后的承接关系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相同 例: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②于是相如前进缶。

⑵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译为“在这??”“从这(此)??”

例:①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②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③晋于是始墨(晋国从此开始穿黑色丧服)。④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训练题:

1、下列各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DE)

A、故燕王欲结于君。于:介词,和。 B、行成于思,毁于随。于:介词,从。 C、师不必贤于弟子。于:介词,比。 D、不拘于时。 于:介词,被。 E、智勇多困于所溺。于:介词,被。 (B做事或处理问题成功是从思考开始的,失败是从随便开始的) 2、指出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

⑴尝谢于家圃。 于:介词,在。⑵其一犬坐于前。于:介词,在。

⑶李右言于李愬曰。 于:介词,向。⑷而景状益近于自然。于:介词,引进对象。 ⑸我以为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于:介词,给。⑹苛政猛于虎。于:介词,比。 ⑺起于鲁。 于:介词,从。⑻行十日十夜至于郢。于:介词,到。 ⑼胡不见我于王。 于:介词,向。⑽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于:介词,和。 ⑾况于将相乎。于:介词,引进对象。不译。

⑿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于:介词,引进对象,不译。 ⒀臣之客欲有求于我。于:介词,对。⒁良曰:“长于臣”。 于:介词,比。 ⒂吾不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于:介词,被

因:

1、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 “趁机”“凭借”“通过”“就着”等。

例:⑴不如因而厚遇之。因:趁机。 ⑵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通过。 ⑶因河为池。 因:就着。 ⑷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因:趁着。 ⑸罔不因势象形(没有一件不是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 因:顺着。

⑹因厚赂单于。 因:趁机。 ⑺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因:凭借。 ⑻恩所加则思无因喜而谬赏(施加恩惠的时候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就错误地奖赏)。 因:因为。

2、连词:

表示承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便”等。

例: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③因跪请秦王。 ④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训练题:

1、与“因拔刀斫前奏案”中的“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⑤ )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凭借。 ②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因:凭借。 ③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因:因为。

④风云因而变色。 因:因为。 ⑤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因:于是。 ⑥孝公既没,惠公、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因:继承。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因”的意义和用法。

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因:于是。 ⑵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凭借。 ⑶因击沛公于坐。 因:在。 ⑷因释其耒而守株。 因:于是。 ⑸于今无会因。 因:机会。 ⑹因留怀王以求害时。 因:于是。 ⑺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因:因为。

若:

1、代词:

⑴人称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们)”“你的(你们的)”

例: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若入前为寿。 ③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⑵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样”

例: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用这样的做法去求得这样的心愿,费尽心力去做了,到头来必定有灾祸。) 2、连词:

⑴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使”

例:①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⑵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可译为“或者”,或者不译。 例:以(带领)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③表示提出另一话题,可译为“至于”。

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至于一般人,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计的产业,就不会有一贯向

善的思想)。

3、副词:表示大体上若此,不很肯定,可译为“好象”“似乎”“仿佛”等。 例:①若脱笼之鹄。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4、动词:可译为“如同”“像”“如”。

例:①不若君之美也。 ②则干若枯絮。 5、复音虚词:若夫、至若、若是、若此。

⑴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

例:①若夫霪雨霏霏??(要说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停) 若夫:要说那或者象那。

②至若春和景明??(至于春日晴和,阳光明媚) 至若:表示另提一事,至于。 ⑵若是、若此:代词,代替上文,表示某种情况,与“如此”同,可译为“这样”。 例:①使(假使)汝不识诗书,或(或许)未必艰(坚守)贞(贞节)若是。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训练题:

1、下列各句中的“若”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徐公不若君之美。 若:动词,如。 B、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若:连词,如果。 C、公曷为出若言。 若:代词,这样。 D、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若:代词,你。 2、指出下列各句中“若”的意义和用法。

⑴关山度若飞。 若:副词,表推测,好象。 ⑵仿佛若有光。 若:副词,表推测,好象。 ⑶细若蚊足。 若:动词,像。 ⑷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若:动词,如。 ⑸若翁廉,若辈得无贫乎。 若:代词,你们。

⑹若止印二三本。 若:连词,表假设,如果。 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若:连词,表假设,如果。 ⑻若据而有之。 若:连词,表假设,如果。 ⑼门庭若市。 若:动词,像。

⑽若何为生我家。 若:代词,你。

⑾虚若无物。 若:副词,表推测,好象。 ⑿君既若见录。 若:代词,这样。

为:

1、介词:

⑴表示动作行为对象,可译为“向”“对”。

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持其踵,为之泣(对着) ③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④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⑵表示动作行为替代,可译为“替”“给”。

例:①公为我献之。 ②臣为韩王送沛公。 ③君为我呼入。 ④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⑤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⑶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在”

例:①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 ②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前。 ⑷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

例:①慎勿为妇死。 ②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 ③尚思为国戍轮台。 ④向为身死而不受。

⑸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例:①为肥甘不足口与(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吗)。②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③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⑹表示被动,有时与“所”结合,构成“为??所”“为所”格式。

例: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竟为秦所灭。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④则为深谷林莽所蔽。 ⑤为天下笑者,何也?

2、助词: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 例: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训练题:

1、下列各句中“为”字的用法及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介词,替。②臣请为王言乐。为:介词,向,对。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为:动词,处理。④公为我献之。为:介词,替。 A、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B、①④不同,②③同

C、①④同,②③同 D、①④不同,②③也不同。 2、指出下列名句中“为”的用法及意义

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为:介词,替。⑵我固为子孙创业也。为:介词,为了。 ⑶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为:介词,替。⑷若为何生我家? 为:介词,为了。 ⑸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介词:因为。

⑹为击破沛公军。 为:介词,替。⑺常(虞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为:介词,替。 ⑻如姬为公子泣。 为:介词,对。⑼有宁越、徐尚、杜赫之属为之谋。为:替。 ⑽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为:介词,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