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规定十八个虚词的用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考纲规定十八个虚词的用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fa8636d700abb68a882fb39

②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焉:代词,他,代人。 B、①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兼词,于之。 ②且焉置土石。 焉:兼词,于何。 C、①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丰江水。 焉:代词,哪里。 ②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焉:代词,什么。

D、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焉:助词,相当于“然”。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焉:助词,表示陈述语气。 2、指出下列各句中“焉”的意义和用法。

⑴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兼词,于之。

⑵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树阴浓密)蔽日,伏焉。焉:兼词,于之。 ⑶今其室十无一焉。焉:语气助词,了。

⑷而人之所罕至焉。焉: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⑸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焉:兼词,于之。 ⑹焉知其奇若此。焉:疑问代词,哪里。

⑺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焉:疑问代词,哪里。 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疑问代词,哪里。 ⑼晋国,天下莫强焉。 焉:兼词,于之(比它)。

且:

1、连词:

⑴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况且”“再说”等。

例: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③且焉置土石。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亦举大名耳。⑤且秦强而赵弱。 ⑵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用在两个动词中间可译为“而且”“又?又?” “一边??一边??”。

例:①三军既惑且疑。 ②河水清且涟漪。 ③率众拜且哭。 ④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⑶表示假设或让步关系,用在偏句的开头,可译为“如果”“假使”“尚且”。 例: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 ⑷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 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副词:

⑴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在不久以后发生,用在动词前,可译为“将”“要”“将要” 例:①不出,火且尽。 ②吾攻赵,旦暮且下。 ③以为且噬己也。 ④祸且及汝。 ⑤今吾且死。

⑵表示数目的接近,用数词前,可译为“将近”。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⑶表示在短暂时间内,用在动词前,可译为“姑且”“暂且”。 例:①吾今且赴府。 ②存者且偷生。 ③且放白鹿青崖间。

训练题:

1、选出对“且”字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且:连词,表并列。(应为副词,将要) 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赴府。且:副词,暂且。 C、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且:连词,表示转折,但是。 2、指出下列各句中“且”的意义和用法。

⑴且人患志之不立。 且:连词,表示递进,而且。 ⑵贼能且众(贼人本领大而且人数多),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且:连词,递进,而且。 ⑶为众人(一般人)师且不敢。 且:连词,表示让步,尚且。 ⑷旦夕且死。 且:副词,将要。

与:

1、连词:

⑴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跟”“同”等。

例: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②岂无山歌与村笛。 ③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⑵表示选择关系,常与“不如”“不若”“宁”等相配合,可译为“与其”。 例: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2、介词:

⑴引进动作的谐同者,可译为“和”“跟”“同”。 例:①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我和你们用尽平生力量铲除险阻)。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 ④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⑵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和??相比”。

例:①人之与狗则远矣。 ②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③与战胜得者,其实百倍。 ⑶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给”“替”。

例: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②去时里正与裹头。 3、副词:相当于举,表示所说的范围没有例外,可译为“全”“都”。 例:与前世而皆然。 4、动词:

⑴给予、授予:例:①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②屈平不与。 ⑵交好、结交、亲附: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⑶赞成、赞许:例:①吾与点也。 ②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迷失道路而能知返,这是

以往的圣贤们所赞许的)。

⑷参与、参加:例:蹇叔之子与师。 5、助词: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或反问语气,相当于“欤”,可译为“吗”。 例:①王之所大欲,可得闻欤? ②轻寡人与? ③是谁之过与。 6、复音虚词:孰与、与其。

⑴孰与,可译为“与??相比,哪一个(谁)更??”。 例: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⑵“与其”常与“不如”“不若”“孰若”“岂若”等配合使用,表示两件事的比较 取舍,可译为“要是??哪里比得上”。

例: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②与杀是僮,孰若卖之。

训练题:

1、下列各句中“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 与:连词,和。 ②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与:助词,吗。 ③唉!竖子不足与谋。 与:介词,和。 ④夫子之言性与道,不可得而闻也。 与:连词,和。 ⑤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动词,结交。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⑤ 2、指出下列各句中“与”的意义和用法。

⑴独与老翁别。 与:介词,和。 ⑵知幸与不幸。 与:连词,和。 ⑶然雪与日岂有过哉。与:连词,和。 ⑷则与一生彘肩。 与:动词,给。 ⑸公先与百姓面藏其兵。 与:亲近,亲附。 ⑹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与:亲附,归附。 ⑺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与:动词,赞许,赞成。 ⑻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 与:动词,帮助,结交。

⑼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得到他们的心有方法,他们想要的替他们聚集,

他们讨厌的不要施行)。与:介词,替,给。

也: 助词:

1、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⑴表示判断语气。

例:①沛公参乘樊哙者也。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⑵表示肯定语气。

例:①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②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我几

年来想雇船顺长江往下游走,到现在还没有成功)。

③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里有一条百

舌头,也不能说明其中的一个地方)。

⑶表示疑问语气。

例:①公子畏死耶?何泣也? ②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

③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⑷表示感叹语气。

例: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至于誓天断发,何其衰也。 ③书非借不能读也。 ⑸表示祈使语气。

例: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②瞻予马首可也。 ⑹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例:①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例: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训练题:

1、对下列各句中“也”字表达的语气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⑴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通尚,崇尚,提倡)首功(按斩得敌人头颅的数量计功)之国也。 ⑵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⑶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风马牛不相及也。 ⑷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⑸拔剑割肉,一何壮也。

A、判断 肯定 肯定 疑问 感叹 B、肯定 判断 肯定 疑问 感叹 C、判断 肯定 感叹 疑问 感叹 D、肯定 判断 感叹 疑问 疑问 2、指出下列各句中“也”的用法和意义。

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用于句末,表肯定。 ⑵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也:用于句末,表判断。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也:用于句末,表肯定。 ⑷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恩惠没有遍于百姓,老百姓不会听从的)。也:用于句末,表肯定。 ⑸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也:用于句末,表疑问。 ⑹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也:用于句末,表判断。 ⑺然是说也,余犹疑之。也:用于句中,表停顿。 ⑻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也:用于句中,表停顿。 ⑼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也:用于句末,表感叹。 ⑽何不幸而遭此荼毒也。也:用于句末,表疑问。

乎:

1、介词:相当于“于”。

⑴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从”“到”等。 例: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颓然乎其间者。

⑵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给”等。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⑶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例:以吾一日长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