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AlAAql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7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有答案)AlAAql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fb6d02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4

12.这篇散文语言生动有趣,请以第⑤段为例加以赏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3-15题(8分)

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宋】李纲①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②,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①李纲:北宋末、南宋初名臣,一度起用为相,因其抗金主张遭罢免贬斥。这首词大约作于南渡初期的被贬途中。②玉树:曲名,指《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为爱妃张丽华所作。

13.从题目来看,这首词的写作地点是□□。(1分) 14.对画线部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歌沉玉树”运用事典虚写历史,精当而凝练。 B.“古寺空有疏钟发”语调低沉,益显感慨深沉。 C.从“空有”到“如梦”,层层递进,深化了诗意。 D.动词“惊”极富表现力,给人以岁月惊心之感。

15.这首词上片怀古,下片言志,两者是如何有机地融为一体的?(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1题。(18分)

①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

②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辙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③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

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

④太史公曰: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史记·曹相国世家》(有删节)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欲务声名者( ) (2)惠帝让参曰( ) ..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其治要用黄老术() .

A.邀请 B.求取 C.需要 D.要领 (2)岂少朕与() .

A.轻视 B.缺少 C.削弱 D.不多时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参为齐相国/参辄饮以醇酒 B.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帝富于春秋 .... C.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陛下言之是也 D.醉而后去/试私从容问而父曰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20.对第③段汉惠帝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心思细腻 B.沉着机变 C.宽容敦厚 D.勇于纳谏 21.曹参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6题(13分)

试笔说

[明]方孝孺中/华-资*源%库

①吾居乎乡,客遗善笔二。分其一于友人,而用其一。锐而端,圆而劲,以摹画咸与心称,爱之不忍妄用,遇佳纸墨洎①文辞则以书,书毕涤而藏之。恣意率手有所作,则用其次者。是以虽甚久而犹新焉。

②他日,友人至。问其所得,则曰:“敝而弃之矣。”诘其用,则纪钱粟货利卑猥事,不稍惜,视之与里巷所为偏欹软恶者等。不知其为美也。吾闻而叹之。友人曰:“子何叹之细也?以余用斯笔也而违其任,余则有过矣。虽然,世之用人者得无有甚于余之用笔者乎?笔易为也,美者易得也,用久必敝,固其职也。今夫所谓贤士君子者,天之生也难,生而不夭死、不疾病、获全其美也,尤难。然而用之者不任之以立政教、修纪法、居庙朝、治海内,而卑位冗职是命,一不快于意,不待其敝而弃之,且加不胜之法焉者亦众矣。不彼之叹而于笔焉,惜是尚为知类也哉?”

③吾愧乎其言,谓之曰:“笔吾所任也,故吾知爱而叹之。任人非吾事也,吾其敢僭而叹乎?若姑修其可任者以待人之任己,何暇乎世之叹而吾之疑邪?”

【注】①洎(jì):浸润,这里指润色。

身为汉相而“不治事”,为何能得到太史公的肯定?综观全文,分条概述原因。(4分)

22.第①段“吾”“爱之不忍妄用”的具体表现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友人认为不爱惜善笔只是小事。 B.友人对“吾”的叹惜不以为然。 C.友人发现没把握好用笔的尺度。 D.友人承认自己用笔不当的过错。 24.

是 。(3分) 25.对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反问直接反驳友人的话,语气强烈。 B.照应首段“吾居乎乡”,自谦而留有余地。 C.以自己的不敢“僭而叹”衬托出友人的慷慨直言。 D.有自嘲、有暗讽,引出下文“人才如何自处”的思考。 26.本文以用笔喻人,比喻是否贴切?请加以评价。(4分)

三、写作(70分)

27.人们常说,学习的意义是提升自我。也有人说,博学者未必有见识,读书多也不一定使人更高尚,学那么多有何意义呢?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7年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参考答案

1.(1)故不为苟得也(2)恍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别》(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1)D(2)A 3. B

4. 不通过艺术形象寄托感情而只是空讲忠孝节义

5. 设问,引起阅读兴趣/引发思考;承接、回应上文“很多人”的批评,引出下文对此的进一步反驳、对自己提出的文学评价方法的补充;使条理更清晰,评价更显周全。 6. D 7. C

8. 评价作品的思想性要重点分析艺术形象的价值,体会寄寓其中的感情;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抽象言论中的思想,辨析其中复杂概念的内涵外延,并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评价作品的艺术性可通过读者的反应研究作品是否拥有打动人心的表现力。评价作者重在考察其人其作的思想、艺术高度,以及其人其作在文学史上的稀缺性。

9. 视觉上先写雨的落点,再写雨的队形,最后写雨不断扩散的覆盖面,由近及远;听觉上则写了初春新雨的无声。

10. 联想、想象(或答“通感”),形象地写出春雨细而轻盈、连绵不绝、随风飘荡的特点,体现出从容自在、享受生命情趣的人生追求。

11.第②段、第⑤段分别将人的“旧”和春雨的“新”、人生活的乏味和春雨的自在有趣进行对比,第⑦段想象春雨对人心的温柔抚慰;突出春雨清新灵动、生意勃发、滋润万物的特点,表达对春雨的赞美;三次写人,从“不开花”、“不放花”推进到“不看花”,对现实中人们的迟钝麻木、冷硬脆弱、缺乏生机和情趣进行反思,寄寓回归自然、保持乐观蓬勃的生命状态的期待。

12. 本文运用比拟手法,赋予春雨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语言活泼传神。第⑤段以“不来这一套”、“那都是夏天搞的事”、“打雷谁不会?打雷干嘛?”等口语化的短句俏皮地模拟春雨的口吻,展现其心理活动,一连两个反问,语气斩钉截铁,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春雨纯真质朴又略带执拗的形象,笔调轻松幽默,饶有趣味;之后“趴”、“看”等动词逼真地描摹轻盈的雨珠打在玻璃上挂而不落的样子,春雨好奇殷勤的情态跃然纸上,读来童趣盎然。(也可从其他角度入手) 13. 鄱阳 14. C

15. 上片以“千里长江”等永恒自然之景,反衬六朝衰亡、人世沉浮;“歌沉玉树”暗藏“逸豫可以亡国”的慨叹。下片由见证历史的高远之月转向眼前起落之潮、渺渺之波,进而联想到自己被贬流放的人生,以“岁寒途远”喻环境险恶、抗金道路漫长艰难,抒发自己要像松柏那样挺拔顽强,坚持到底的志向。词末作者登高望远,化用柳宗元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以不畏风雪、傲然独立的渔翁自比,表明矢志不移、坚持抗金、挽救国家危亡的决心。怀古思国家命运,言志表人生选择,两者有机结合,紧密联系。

16. (1)追求 (2)责备17.(1)D(2)A18. B

19. 曹参听到这个消息,告诉门客赶快整理行装,说:“我即将入朝担任丞相”。过了不久,朝廷的使者果

然来召曹参(入朝)。 20. B

21.(1)以清静无为的道家理念治国;(2)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符合当时社会需求;(3)在“法令既明”的前提下,萧规曹随,体现自知之明;(4)不治事而“守职”,抓大放小,任贤务实;(5)治理结果取得成效,受到天下人赞誉(答出四点即可)

22. 日常随意记录只用较次的笔,有好纸好墨、润色文辞后才用它书写;写完就洗净珍藏。 23. C

24. 善笔易得,用笔者尚且用坏了才丢弃;人才难得,用人者却不仅不重用,还随意抛弃,甚至对人才施加无法承受(不相称)的刑法的也很多。 25. D

26. 贴切。“笔”作为文房四宝切合文人身份;“善笔”笔管端直精美、锋毫圆润劲健、使用合意称手等特点与人才的刚健正直、贤明通达相吻合;“吾”用笔的郑重恰恰体现人才应得到的礼遇;友人不懂善笔的价值、不加爱惜,与用人者的糟蹋人才如出一辙。本文从多个角度挖掘出用笔与用人的相似点,比喻恰当合理。(也可评价“不贴切”,言之成理即可。) 27.参照“201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一类卷 (63—70分) (一类下63—64;一类中65—67;一类上68—70)

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二类下52—54;二类中55—58;二类上59—62)

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三类下39—43;三类中44—47;三类上48—51)

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四类下21—24;四类中25—29;四类上30—38)

偏离材料,角度或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材料。(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文面不整洁,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