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讲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幼儿园区域活动讲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fe986e30b1c59eef9c7b440

现能力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布置区域活动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各个活动区的空间位置

教师首先要根据各个活动区的特殊需要在现行的活动室空间内为其寻找最佳的位置。如,美工区经常需要水,所以它最好离水源近些。科学区、生物区需要自然光线,而且要便于将活动延伸到户外场地,因此,最好选向阳的一面,并能方便地通往阳台、院子等处。

1、动静尽量分开,避免相互干扰。有些区活动量小,需要安静,而有些区则比较热闹,容易喧哗。因此这两类活动区最好离得远些,以满足各自的需要。

2、区域之间要有适当的“封闭性”,避免因“界限”不明确而产生消极影响。可以利用各种玩具柜、书架、地毯等现有设备作为各区的分界线或屏障。同时又要考虑各区活动的方便程度。 3、活动室内的“交通路线”力求畅通无阻,以避免幼儿在活动时产生拥挤、碰撞等情况。为此,活动室中央和各个门口最好不要设置活动区。

4、最好留有一块供集体活动用的场所。当然这个场所不一定非要单独开辟,如果有的活动区能够容纳下所有的幼儿则完全可以代替之。

5、避免出现“死角”,即教师视线不能随时看到的地方。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二、逐一布置各个活动区 要注意的问题:

1、安全问题。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是安全的。如,家具的摆放要牢固、平稳等。 2、自理问题。投放的材料应该是幼儿自己就能取到,并放回去的。

3、心理气氛问题。应努力为幼儿营造活动所需的心理氛围。如,图书区,就应以安静为主,不要大声说话或喧哗等。

规则问题。由于幼儿可能并不熟悉材料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可能会对其安全造成潜在的危险,或因此而起冲突,妨碍其他幼儿的活动,所以在把活动区完全开放之前,应首先让幼儿知道并熟练掌握相关的规则。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区域活动的指导原则 区域活动的指导模式 区域活动的指导步骤

区域活动的指导误区及解决方法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及定位 案例分析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指导原则 1、目标性原则

这是区域活动实施中首先考虑的问题。教师要依据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确立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并在区域的创设、材料的提供、教师的指导等方面要与目标保持一致。 2、自主性原则

这是区域活动性质所决定的。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自由选择区域、选择材料,自由操作、摆弄,活动的时间、次数、速度都让幼儿自已决定,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已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

3、兴趣性原则

区域活动的内容、设备、材料都应符合幼儿的要求,满足幼儿的愿望,使幼儿对它们感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

12

4、探索性原则

区域活动的环境应该富有童趣,引起幼儿联想,思索;活动的内容应丰富多彩,玩具,材料要多种多样,引发幼儿独立思考和想象勇于探索和创造;教师的指导要避免直接指导,应让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自已操作,探索,思考解决面监的各种问题,积累经验。 5、多样性原则:包括区域内容、材料提供、教师指导、援助方法等方面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真正达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6、适应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必须从幼儿实际出发来决定活动内容和教育要求,要有层次有递进性,以适应幼儿的不同需要,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合适自已的位置,充满自信的活动。 7、互动性原则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教师通过设置的有关的情景,向幼儿提出教育要求,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幼儿在活动中反应出来的各种情况又可改变老师的情景和指导要求。在活动中教师采用师生同步的指导行为,使孩子觉得老师是他们的伙伴和朋友,共同享受活动的乐趣。因此,活动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活动的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活动区活动的指导的一般性的原则和方法:

①要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②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来弥补幼儿园条件之不足。③要坚持必要的教育管理。④要时刻注意幼儿的活动安全。⑤要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要急于提供答案。⑥要注意发挥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⑦要注意进行个别指导。⑧要进行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以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指导模式

一、区域活动指导模式的目标:

我们把区域活动指导模式目标概括为:创设与利用良好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依靠自已的兴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尝试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造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区域活动指导模式的结构

结构是模式的表现形式和核心部分。根据区域活动的性质特点,我们把区域活动指导模式分为以听说表现为主,以动手操作为主,以探索发现为主的三种类型: 1、以听说表现为主区域活动的指导模式:(适用于阅读、音乐、美术等区域)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感知,观察援助 →展现交流,分享成果

①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目的是引起幼儿的内在动机,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多种形式的活动,主动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幼儿创设特定的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空间,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如图书,画报,幻灯,录音故事,音乐等)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②引导感知,观察援助:区域活动是一种自主性游戏,应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内容,自主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听、说、表达的有关内容,观察捕捉援助的时间,指导幼儿学会初浅的知识和技能。

③展现交流,分享成果:通过作品展示,互动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可采用故事表演、美术作品的介绍等方法来实现。 2、以动手操作为主区域活动的指导模式:(适用于建构,手工制作等区域)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察引导,鼓励探索→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13

①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目的同前一模式。但教师的任务是为幼儿提供能满足需要的材料,并设置有关的问题情景,供幼儿观察感知之用。如折纸步骤逐一呈现构建好的积木“飞机”、“汽车”等,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感知、发现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进而自己进行操作探索。

②观察引导,鼓励探索: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相关物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当幼儿操作时发生困难,应及时给予启发或援助,帮助鼓励幼儿获得成功。

③展示作品,交流分享:可让幼儿介绍自已探索操作时碰到的困难、作品制作方法的演示等,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坚持性及探索精神。

3、以探索发现为主区域活动的指导模式:(适应于科学区,益智区等)

感知讨论,激发兴趣→引导探索,尝试发现→验证交流,迁移应用

以探索发现为主的区域活动指导模式的构建,力度改变以教师讲、示范为主和幼儿听、模仿的被动接受局面,把幼儿推在前面,成为主动活动的主体,教师退至幼儿的后面,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分析指导的对象和决定指导的方法,哪些幼儿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作隐性的指导,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引发幼儿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①感知讨论,激发兴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目的是让幼儿在感知或讨论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的任务是让幼儿明确感知的目的和任务,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要提出一些引起幼儿思考的问题,组织幼儿开展讨论,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引起幼儿探索,思考的兴趣。

②引导探索,尝试发现:要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对于幼儿的探索尝试不要多加干涉,要善于等待。因为受能力和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幼儿的尝试、发现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教师要有耐心,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帮助和鼓励。

③验证交流,迁移应用:这是探索活动的最后一环,也是提高 幼儿迁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可让幼儿将探索尝试的结果进行当众验证演示,也可以启发幼儿把探索发现获得的知识经验迁移应用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去。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使幼儿自信心和成功感得到了增强,又使幼儿的探索尝试、迁移应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区域活动的指导步骤

活动区虽然是幼儿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场所,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

教师对活动区的活动的积极关注、悉心指导,才能使其教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创设活动区到完全开放活动区,使幼儿达到自由选择、自主活动、自我教育的水平有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一、过渡阶段

这是幼儿尚无活动区活动经验的时期,对于该阶段的幼儿来说,活动区是一个新鲜刺激,他们很愿意进入活动区活动,但往往不清楚该怎样做,于是,容易出现到处乱窜的现象。 所以,教师一开始就要向幼儿介绍各活动区的内容、材料和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起活动规则,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介绍活动区时,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①先介绍,后开放。介绍一个区,开放一个区,以提高活动区的功效,增强有序性。 ②开始最好以小组教育活动的方式进行,以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③每天每组只介绍一个活动区。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有助于幼儿很好的领会和掌握。 ④介绍的同时,就可以给幼儿提供实际练习的机会。

14

二、自主阶段

这一阶段,幼儿不再按组进入活动区,而是按各自意愿有序地进入活动区。此时,教师的角色、工作重点、指导方法都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

其主要任务:一是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幼儿需要及时调整活动区;二是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可见,这两个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以观察与评估为前提:一方面是对活动区设置情况的观察与评估;另一方面则是对幼儿活动状况的观察与评估。 对活动区的观察与评估包括:①各个活动区的使用频率;②活动材料的数量和难易程度;③幼儿间的冲突与环境的关系;④事故与环境的关系。

对幼儿的观察与评估包括:①幼儿的兴趣;②活动参与情况;③社会交往水平;④认知发展水平;⑤遵守规则情况。 实例

1、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创设环境,提供充足的材料供幼儿选择。

首先为幼儿每人准备进区卡,每个区域插卡的可供六位幼儿插卡进入区域活动,这样既便于教师观察每位幼儿的活动,又让幼儿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能参加到每个区域中去。材料的选择内容服从于教学活动目标,创设开发性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没有完成或延伸的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区域来实施。如在区域中,幼儿可以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通过“玩牌”的游戏,既可以排序、依样接画?...又可以找相同的图案、拼图等,既有数学概念的学习,又是拼图能力和讲述能力的培养。

其次材料投放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暗示性。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比如在益智区中的数字、圆点、实物,幼儿可以在相同材料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进行匹配、分合式、连线、用数字列算式、口头编应用题列算式等操作,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三是培养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的兴趣。

幼儿在选择区域活动时受材料本身的吸引,不能关注到所有的活动区,我就向大家展示幼儿在各个区域的探索成果,来引起其他幼儿的兴趣。这时老师不失时机的做“广告”,并激励幼儿有更多、更规律的玩法。

如在美工区中幼儿展示了自己的捏泥作品,教师可引导幼儿有规律的采用各种颜色,再添上一幅背景图或剪纸作品等,让幼儿向更深层次的开展活动,效果会更好。同时在活动中向幼儿介绍多样的学习方法,让幼儿在开放性的区域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并激励幼儿把自己获得成功的办法介绍给大家,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会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

最后是给幼儿创设一个安静、独立的区域空间。让幼儿专注的投入到自己的探索中去,给幼儿更多的练习、自主学习、探索、积累经验和拓展认知的机会。如我把相对安静、探索的阅读区、探索区、益智区安排在相邻的地方;把动手操作的建构区、美工区安排在一起;把需要用听、讲、唱、敲打、等来完成的音乐区、表演区单独隔开,做到互不干扰,互为方便,让幼儿充满自信的专注在自己的探索上。 区域活动指导的误区和对策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深获幼儿教师的喜爱。教师是组织区域活动的主导者,但在指导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通过对教师指导错误分析,该如何避免这些指导错误,更好地发挥教师指导作用,来满足幼儿的求知愿望。 误区一:教师没做到耐心,细心观察,快速给予幼儿指导。

情景1:橙橙是个做事较慢,自理能力及体力较差的孩子,找了半天他终于找到自己的区域,但还找不到托盘玩具,教师便帮他找来了印画的托盘玩具,知道他动作慢,也不会印,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