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化学高一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化学高一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fece96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3f

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两种金属A与B和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A是正极,这说明金属性是B强于A,A不正确;电子不断由B电极经外电路流向A电极,B不正确;正极导电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选项C正确;A的金属活动性不一定排在氢前面,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和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答题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易错点是选项D。

1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度加大的是( ) A.加热

B.不能稀硫酸而用浓硫酸 C.往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 D.不能铁片而用铁粉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加热时,反应速率加快,故A不选;

B.不用稀硫酸,改用浓硫酸,与Fe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生成氢气,故B选;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故C不选; D.铁片改用铁粉,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D不选; 故选B。

13.某有机物苯酚,其试剂瓶上有如下标识,其含义是( )

A.自燃物品、易燃 C.爆炸性、腐蚀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

B.腐蚀性、有毒 D.氧化剂、有毒

为腐蚀性标识,为有毒物质的标识,说明苯酚是有毒的腐蚀性液体,故选B。

【点睛】

认识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需要平时学习时注意常见标识的记忆和理解,解答本题也

可以直接根据苯酚的性质判断。

14.下列关于反应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 kJ·mol-1 C.反应热有正、负之分,燃烧热ΔH全部是正值

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H2O时的反应热叫作中和热,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 液态H2O为基准的,选项A错误;

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 ,则CO(g)+O2 (g)=CO2 (g) ΔH=-283.0 kJ·mol -1 ,则2CO(g)+O2 (g)=2CO2 (g) ΔH=-2×283.0 kJ·mol -1 ,逆向反应时反应热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选项B正确; C、燃烧热ΔH都是负值,选项C错误;

D、在25 ℃、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水应为液态)所放出的热量是该物质的燃烧热,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5.下列物质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聚乙烯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以下,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符合题意; D.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16.全钒液流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VO2+(蓝色)+H2O+V3+(紫色)

VO2+(黄色)+V2+(绿色)+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聚乙烯

C.油脂

D.淀粉

A.当电池无法放电时,只要更换电解质溶液,不用外接电源进行充电就可正常工作 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VO2++2H++e-=VO2++H2O C.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由紫色变绿色 D.放电过程中,正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 【答案】A

【解析】A、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该电池的电解质是不断被消耗的,当电池无法放电时,更换电解质溶液即可工作,正确;B、放电时,反应中V 2+离子被氧化,应是电源的负极,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反应为V 2+- e - 应: V O 2 + +2H ++e -

V 3+,错误;C、放电过程中,正极附近发生反

VO 2++H 2O,正极附近溶液由蓝色变黄色,错误;D、放电过程中,正极附近

VO 2++H 2O,消耗氢离子,溶液的pH变大,错误;故选A。

发生反应: V O 2 + +2H ++e -

17.目前我国城市公布的空气质量报告中的污染物一般不涉及 ( ) A.S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城市公布的空气质量报告中的污染物包括悬浮颗粒物、SO2、氮的氧化物等,而CO2不包括在内,答案为C。

1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氯气通入冷水中:Cl2+ H2O=ClO-+Cl-+2H+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Ba2++2OH-+2H++SO42-=BaSO4↓+2H2O D.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Ca2++HCO3-+OH-=CaCO3↓+H2O 【答案】C

【解析】分析:A.次氯酸是弱酸,不能拆开; B.氨水不能溶解氢氧化铝;

C.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D.还有一水合氨生成。

详解:A. 氯气通入冷水中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O+Cl-+H+,A错误;

B.NO2 C. CO2

C.可吸入颗粒物

B.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Al3++3NH3·H2O=Al(OH)3↓+3NH4+,B错误; C.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Ba2++2OH-+2H++SO42-=BaSO4↓+2H2O,C正确; D.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Ca2++HCO3-+2OH-+NH4+=CaCO3↓+H2O+NH3·H2O,D错误。 答案选C。

19.下列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C(s)+H2O(g)=CO(g)+H2 (g)

B.Ba(OH)2?8H2O(s)+2NH4C1(s)=BaCl2(aq)+2NH3?H2O(l)+8H2O(l) C.C(s)+CO2(g)=2CO(g)

D.CH4(g)+2O2(g)→CO2(g)+2H2O(l) 【答案】D

【解析】理论上凡是能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以设计为原电池,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不能设计为原电池,A错误;B、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为原电池,B错误;C、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不能设计为原电池,C错误;D、该反应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理论上凡是能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以设计为原电池,解答时注意结合选项灵活应用。

20.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⑤⑥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

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能引起严重的空气污染,不是新能源;核能使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常见未来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这些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属于环境友好型能源,故选B。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Cl?Cl键、1molH?Cl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4kJ、242.7kJ、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431.8kJ。则由H2和Cl2反应生成1molHCl需要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____kJ的热量。

?2?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甲、乙两图中,能表示该反应能量变化的是图_____(填“甲”或“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