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ff3358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9a

(1)1千克大蒜中含S元素_______克。 (2)硫化丙烯的化学式为_______。

21 . 有核电荷数的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能形成氧化物AO,其中A的质量分数为60%,且A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B元素原子内无中子,C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试回答:

(1)写出各元素的名称及以元素符号:A________ B________; (2)写出A和C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22 . 有一种气体A,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溶于水生成B,B显酸性,但不稳定,易分解生成C和气体A。气体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A、B、C各是什么物质?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____,B____,C____; (2)写出A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____。

23 . 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敏链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采用图中这种连接方式,这是为了保证两电阻的 相同。

24 .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正在绕月运行,若以地球为参照物,该卫星是___________(填“静止”或“运动”)的;探月卫星距地球指挥中心约为3.9×105km,地球指挥中心向探月卫星发射的指令,经___________S到达卫星。(传播速度为光速)

25 . 在科学拓展课中,甲同学向两个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迅速盖紧瓶盖后充分振荡,结果发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他认为据此实验现象,可以判定NaOH和Ca(OH)2均能与CO2发生反应。

(1)乙同学认为上述判定方法还存在不严密之处,他的理由是________。

第 5 页 共 13 页

(2)丙同学根据B瓶中出现的浑浊现象,判定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提出了可以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去判断。那么,若要判定NaOH和CO2发生了反应,在排除了(1)中的干扰因素后,接下案的方法是________。

26 . A﹣H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A属于盐,常用作建筑材料,E是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H的溶液呈浅绿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完全标出)。

(1)写出F的俗称______,H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④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反应。 (3)少量气体B通入F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三、探究题

27 . (绍兴-31)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试管①中溶液pH>7。于是得出结论: 。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 (交流讨论)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其理由是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二种推理:

推理1: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 推理2:含有Na2SO4、Na2CO3

正确的是推理 (选填“1”或“2”)。

第 6 页 共 13 页

28 . 小华在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将磁体向右插入螺线管中时,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 (2)将磁体从螺线管中向左拔出时,会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_______偏转(选填“左”或“右”)。 (3)通过前两步实验,可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_________________方向有关。

29 . “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 +2H20====2Na0H +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实验编号 钠块大小 硫酸铜溶液 ① ② ③ ④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1)(实验结论)

⑴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________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⑵实验①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2)(实验反思)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________. (3)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旒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________.

第 7 页 共 13 页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绿豆大小 稀溶液10ml 产生蓝绿色沉淀 绿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稀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浓溶液10ml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30 . 某化学学习小组用一定量的稀盐酸对15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进行科学探究。实验装置和有关数据如下:

当A装置中无气体产生时测得B装置的质量增加了4.7g;C装置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且无明显现象;稀盐酸与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_____

(2)15g样品最多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__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

31 . 大家都知道:“摩擦生热”。那摩擦做功与生热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焦耳等科学家运用多种方法、不同实验,测出做功(W)和做功产生的热(Q)两者之间的比值关系。其中最经典的是1847年焦耳设计的桨叶轮实验:如图甲,在一个装满水的绝热桶里放入铜制的翼轮,多次用下落的重物带动翼轮上的叶片转动,转动的叶片与水摩擦,产生的热使水的温度升高。焦耳通过测量_____和重物下落的距离,计算出重物做的功,即翼轮克服水的摩擦所做的功(W);测量绝热桶中水升高的温度,从而计算出水吸收的热(Q)。

(1)焦耳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_____。

(2)小柯利用刻度尺、温度计、天平、双层真空平底圆柱体保温杯、水等器材,粗略测量做功和做功产生的热之间的比值关系。具体方案是:

①用刻度尺测量空保温杯内部高度,记为h杯。

②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水,记为m水,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记为t1。

③将水倒入保温杯中,测量杯中水的高度,记为h水。计算出h杯-h水,这也就是杯中水下落的高度。

第 8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