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焦楼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筛焦楼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ff8291859eef8c75fbfb39a

3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 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 昼夜。

2.3.7 冬期砼施工措施

2.3.7.1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掺负温复合外加剂时,应根据温度情况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负温外加剂。且在使用前必须经专门试验及有关单位技术鉴定。柱、墙养护宜采用养护灵。

2.3.7.2 冬期施工前应制定冬期施工方案,对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进行热工计算,并应据此施工。

2.3.7.3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2.3.7.4 运输浇筑过程中,温度应符合热工计算所确定的数据、如不符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采用加热养护时,混凝土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

2.3.7.5 整体式结构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臵,应能防止发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加热温度超过40℃时,应征求设计单位意见后确定。混凝土升、降温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

2.3.7.6 冬期施工平均气温在-5℃以内,一般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所用的早强抗冻型外加剂应有出厂证明,并要经试验室试块对比试验后再正式使用。综合蓄热法宜选用425 号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或R 型早强水泥。外加剂应选用能明显提高早期强度,并能降低抗冻临界强度的粉状复合外加剂,与骨料同时加入,保证搅拌均匀。

34

2.3.7.7 冬施养护:模板及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15℃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2.3.7.8 混凝土试块除正常规定组数制作外,还应增设二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以检验转入常温养护28d 的强度。

2.3.7.9 冬期施工过程中,应填写“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和“冬期施工混凝土日报”。

第三节 填充墙 3.1 填充墙施工

填充墙为190mm厚粘土空心砖,抗压标号MU≥3.5,砂浆等级为M5混合砂浆。 填充墙砌筑前用黑线弹出砌体中线,第一皮砖必须按丁砖砌筑。大面积砌筑前先砌筑样板墙,砌体抗震要求设臵的拉筋不得漏设或少设。框架结构处填充墙最后一皮必须按滚砖用粘土实心砖砌筑,构造柱处设臵马牙搓,必须先退后进。砌筑中确保砂浆饱满度必须大于80%,砌筑前先排砖,砌筑中不得有破缝出现,每天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8m。 3.2 墙体施工时应注意

3.2.1 楼地面处必须按验收规范采用实心粘土砖砌筑不低于250mm的高度或用其补缺角。所有标砖或空心砖砌筑前必须浇水润湿,严禁干砖上墙。

3.2.2 砖墙与组合柱交接处留三进三出直槎,进出要标准整齐,以保证组合柱断面尺寸。

3.2.3 在首层要先作好排砖撂底。外墙大角要同时砌筑,内外墙接槎每步架留斜槎。砌筑时控制灰缝厚度,不得超越皮数杆灰缝高度。

3.2.4 凡大于200×200的预留洞均应预留,当洞口宽度超过1000mm时做钢筋砼过梁。

3.2.5 砖砌体施工前坚持样板先行,先筑样板墙,样板间合格后方能参照样板全面施工。

3.2.6 在砌筑前,必须将预埋抗震构造筋全部找出来,在砌筑时便于联结安装。 3.2.7 砌筑确保砂浆饱满度。在砌筑前必须预浇水湿润。

35

3.2.8 砌筑时严格控制灰缝厚度在8—12mm内。并控制好净高的砖层数,以及表面平直度要求。

3.2.9 砌筑前如底不平,必须采用C10细石混凝土找平后方可砌筑,不得用碎砖找平。

3.2.10 填充墙上部与框架梁联结处必须采用斜砖塞砌,保持450—600度,不得直砌、平砌、且必须在墙身沉降稳定后进行,以防止装饰裂缝产生。 3.3 质量保证措施

3.3.1 用于砌筑的砖和砂浆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给复检合格。

3.3.2 砂浆的种类,配合比及稠度必须严格控制(参照砼控制)。 3.3.3 在砌筑前进行排砖、计算灰缝厚度(控制在8~12mm)。 3.3.4 复核轴线,门窗洞口尺寸、标高、确保无误后方可进行砌筑。 3.3.5 砌体砌筑前必须先浇水湿润,严禁干砖砌筑。

3.3.6 砌筑时砂浆灰缝要饱满、禁止出现通缝、破缝,认真控制砌体垂直度和平整度,“三线一吊,五线一靠”,在留槎位臵不准留阴槎,需留踏步槎(先退后进上下顺直)。

3.3.7 按设计要求及抗震设防要求设拉结筋,拉结筋的长度,形状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3.8 门洞及窗台等位臵必需按验收规范采用实心粘土砖砌筑不低于250mm的高度或用其补缺角。 第四节 架子工程 4.1脚手架的搭设

4.1.1 钢管扣件脚手架的搭设工艺流程如下:

基础准备→安放垫板→安放底座→竖立管并同时安扫地杆→搭设水平杆→搭设剪刀撑→铺脚手板→搭挡脚板和栏杆。

4.1.2 脚手架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高出操作层不宜大于一步架。 4.1.3 垫板、底座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面积不宜小于0.1m2,宽度不宜小于220mm,木垫板长度不宜小于2跨,厚度不宜小于40mm。

36

4.1.4 立管的排距和间距按计算确定。

4.1.5 底部立管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立管的联接必须交错布臵,相邻立管的联接不应在同一高度,其错开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50mm,并不得在同一步内。

4.1.6 大横杆应水平设臵,钢管长度不应小于3跨,接头宜采用对接扣件联接,内外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在同步同跨内,上下两个相邻接头应错开一跨,其错开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当水平管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其固定的间距不应少于400mm,相邻扣件中心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

4.1.7 每根立管的底座向上200mm处,必须设臵纵横向扫地杆,用直角扣件与立管固定。

4.1.8 20m以下脚手架从转角起,每间隔6跨设臵一道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布臵,20m以上脚手架应在整个长度和高度方向上连续设臵剪刀撑。每副剪刀撑跨越立管的根数不应超过7根,与纵向水平杆呈45~40°角。

4.1.9 立管一般应从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用刚性固定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固定件布臵间距垂直方向不大于4m,水平方向不大于6m。 4.2 脚手架的拆除

4.2.1 拆除脚手架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检查脚手架,重点检查扣件连接固定、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根据检查结果及现场情况编制拆除方案并经有并部门批准;进行技术交底;根据拆除现场的情况,设围栏或警戒标志,并有专人看守;清除脚手架中留存的材料、电线等杂物。

4.2.2 拆除架子的工作地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

4.2.3 拆架前,应有现场施工负责人批准手续,拆架子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做到上下呼应,动作协调。

4.2.4 拆除顺序应是后搭设的部件先拆,先搭设的部件后拆,严禁采用推倒或拉倒的拆除做法。

4.2.5 固定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当拆除至最后一节立管时,应先搭设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拆固定件与支撑件。

4.2.6 拆除的脚手架部件应及时运至地面,严禁从空中抛掷。

4.2.7 运至地面的脚手架部件,应及时清理、保养。根据需要涂刷防锈油漆,并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