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林冲之“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再论林冲之“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036f352a8114431b90dd886

黑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三、个性之“忍”

(一)“不怕官,只怕管”的官僚心理

《水浒传》中,林冲刚一出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从他的穿着打扮和气质风度中不难看出,林冲是个不一般的人物。在矛盾和冲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就会表现得非常明显和突出,所以作者施耐庵将林冲的一出场,就置身于一种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从而展现他的人物性格特征。

一个禁军教头,妻子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别人调戏,这是令人不能容忍的。得知这一消息后,林冲非常气愤地赶到了岳庙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

?

,正待下手要打时,认得是本管太尉之子高衙内,却“先自手软了”?。手软

了,是因为林冲怕。这件事情从表面上讲,原来高衙内不晓得她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等事;但是从深层次讲,则是其官僚心理在作怪,诚如他自己所言“不怕官,只怕管”?,林冲职位低下,怕太尉面上不好看,怕黑暗势力会报复自己,所以他只得忍,并展现了“软弱”的性格特点。为求自保,为了要当一名宋朝的“好官”,所以当发现调戏自己娘子的人竟然是自己顶头上司的干儿子时,林冲“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只得心中“郁郁不乐”,忍了下来。

当林冲再一次得知高衙内的诡计,赶到樊楼欲上前解救其娘子时,并未直接踹开房门抓住恶徒高衙内,再狠狠地教训他一顿,而是先喊了一声:“大嫂开门”,再进去救人。对于衙内的再次欺辱,林冲此时一定是愤怒的,但他却又是十分清醒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是不敢出手去打高衙内,还是不敢反抗赵宋权,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给高衙内提供足够的逃跑时间,以免见面尴尬。林冲因为怕高太尉会报复自己,怕撕破脸皮后自己的甜蜜生活会被破坏,而妻子也不

- 7 -

黑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曾受污,所以只得故意放走了高衙内。

林冲因怒将陆虞侯家“打得粉碎”,大骂陆谦不义,并且拿把解腕尖刀四处要找陆虞侯算账。林冲四处去找出卖自己的陆虞侯算账,而不是去太尉府找“主谋”高衙内报仇。这里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林冲很重义气,对于朋友的出卖和背信弃义,他是不能接受的,也是十分痛恨的;另一方面,林冲还是害怕高衙内,不敢去惹他,不敢去动他,只能拿陆谦来出气。忍衙内,不忍虞侯,因为虞侯不是他的上司,决定不了他的升迁,改变不了他的仕途。

“小不忍则乱大谋”,林冲一直在忍,一直在逃避,就算开始有些反抗了,其反抗的程度和范围还是很有限,而且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林冲的忍辱负重正是这种“不怕官,只怕管”的宋朝官僚心理在作怪,他怕高太尉,怕黑暗势力会报复自己。为求自保,为了要当一名宋朝的“好官”,林冲只得忍,只得让,不敢反抗赵宋权,更不敢触及实质性的问题。

(二)“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

小农意识,原指为求得自家温饱,在固有的田地上自行耕作,表现出求

稳、保守、患得患失的狭隘心理,“小富即安”就是其常有的表现形式。“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

孟子的这种“小富即安”理论,讲的就是: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

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就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也什么都不在乎。林冲,身为一个禁军教头,有家室,有收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所依赖就会有所顾虑,有所忍让。“有恒产者有恒心”,林冲的忍辱负重,是出于官僚心理,也是出于这种“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

岳庙前,当发现调戏自己娘子的竟是本管太尉的干儿子时,林冲却“先自手软了”,收起了拳头,并放走了衙内,心中也只是“郁郁不乐”。为求自保,为了要当一名“好官”,林冲受到了侮辱和压迫时却不敢反抗,而鲁智深见到自己的

- 8 -

黑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朋友受辱时就不能忍受,“你却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他就不买高太尉的账,也不吃他那一套,非要找那高太尉算账。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嫉恶如仇,林冲与鲁智深两个人的性格之间顿时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林冲是胆小怕事的,他怕高太尉会挟怨报复,他怕自己的官职会不保,他更怕自己苦心经营的甜蜜生活会被破坏。“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林冲的忍辱与苟安,是因为他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所依赖,亦有所顾忌,有所忍让;鲁智深的强悍与仗义,是因为他是一个出家人,无所依赖,亦无所惧怕,也什么都不在乎。出于自保心理,且基于这种苟安妥协的小农意识,林冲只得忍。

投奔之路,面对庄客们的无礼,林冲被激怒了,先搅倒火炉,再怒打庄客,而后一个人自在地吃酒。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自己本是一个禁军教头,是当官的,而这些庄客们只不过是平民老百姓,凭什么要受他们的气呢?另一方面,反正自己已经杀了人,人都敢杀,还怕什么呢?所以林冲此时表现出了一种无所在乎的强悍。林冲之前会忍,会让,就是因为自己有家室,有身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杀了人后,官职不保了,什么都没有了,也什么都不在乎了。易杀千百人,难为赵家臣,这也就说明了林冲的一忍再忍,正是出于这种“小富即安”的心理。

同样,在《水浒传》中,还有一位“狠”角色,他就是武松。先打虎,再杀嫂,到后来的血溅鸳鸯楼,武松的“狠”与林冲的“忍”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林冲一生都在忍,一直在压抑着自己,一直在忍辱负重;武松却是有恩必报,也有仇必报,一直在发狠。这两人性格间的差异会如此之大,还是源于“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当得知自己的亲哥哥是被嫂嫂和西门庆合伙给害死后,武松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已经被瓦解了,就剩自己一个人了,什么都没有了,也什么都不在乎了,从而表现出一种无所顾忌的强悍。林冲是因为在乎自己的所得,害怕会失去,害怕会被报复,所以在去沧州的路上虽然受尽了折磨,却还是在忍。临行前的休妻一事,不但表现了林冲的无奈与悲凄,而且表现了他的忍辱与苟安。

- 9 -

黑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林冲还在幻想着妥协,幻想着释放后与娘子团聚,并恢复往日甜蜜幸福的生活。他的不幸,他的忍让,体现了有产者的不幸与局限,与之相比,只有无产者才有大无畏的精神。

正如马克思所言:无产阶级是真正的革命阶级,肩负着使人类进入理想社会的历史使命,是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小说中,鲁智深和武松二人就属于无产阶级,都是和尚,什么都没有,无牵挂,也就没什么可顾忌的,所以能够快意恩仇。而林冲却不一样,他是一个禁军教头,有家室,有身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所依赖,才有所顾忌,所以他一直在忍,这也就是“小富即安”小农意识的不幸与可悲之处。

(三)无原则的善良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中华民族自古就可以包容一切,并忍受一切,是“忍”出来的最顽强的民族。这种民族之“忍”,体现了一种传统礼让和大度风范,也是一种无原则性的表现。“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林冲的忍辱负重,出于“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同时也来源于这种无原则性的善良。

误入白虎节堂后,林冲因“罪”被脊杖二十,刺配到沧州,他忍了,且只是归因于“恶了高太尉”。刺配之后,林冲还是在忍,而且天真地以为,流放后就可以免受高太尉等人的欺凌。这一路上,董超和薛霸二人,因被高太尉收买所以不停地虐待和欺凌林冲,先迫使他用烫水洗脚,再给他穿上麻编的草鞋,把林冲的脚弄得是“鲜血淋漓”,连读者都不能忍了,可林冲还是在忍。

野猪林中,当董超、薛霸两个押监用绳子将林冲绑在树上,拿着水火棍,要结果了他性命时,林冲还在向他们求情,希望放过自己,他甚至连一点反抗的意识都没有,要捆便捆,要杀便杀。当鲁智深救下了林冲,要杀了这两个押监时,他还是在极力阻挡,并放过了他们。正是这种软弱的性格和无原则的善良,才致使昏庸的统治阶级及其爪牙一次又一次地、越来越大胆地对林冲进行迫害,最终家破人亡,大仇未报,以悲剧收场。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