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计划以来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十五”计划以来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04c160858fafab069dc02bd

“十五”计划以来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研究

图 6 江西省星级饭店数据图

而“十五”与“十一五”期间江西省的旅行社的发展虽然数量上不断上升2008年底就已达到707家旅游线路有数百条,但质量上却为达到较大的变化,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行业规模小,2008年江西省旅行社数量占全国总量的3.4%,营业收入却仅占0.9%,由此可以看出江西省旅行社总体规模偏小。二是产品单一性明显,竞争手段不足。相比过去,江西省旅行社推出的产品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但质量普遍不高。 4.3.4 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加快

省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逐年增加,由“九五”前期每年21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000万元。大投资带来大变化,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区、森林公园等建设速度加快,旅游目的地形象明显改观。直至“十一五”期间,品牌创建取得成效,旅游目的地体系逐步形成。下面对“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逐一比较。

旅游城市:“十五”期间,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景德镇市、鹰潭市五市先后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成为江西省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对外形象窗口。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拥有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已有9处,分别是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景德镇市、鹰潭市、上饶市、宜春市、吉安市、井冈山市,还拥有1处中国旅游强县(婺源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处(南昌市、景德镇市、赣州市)。

9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学士毕业论文

表 6 江西省各类旅游风景区拥有数量表 (个)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森林公园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自然遗产 1990年 1 4 7 11 2 0 0 1995年 4 4 9 11 3 0 0 1999年 4 4 9 17 3 0 1 2005年 7 11 34 51 3 1 1 2010年 8 12 43 51 3 2 4 资料来源: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年

风景名胜区和各类旅游区:“十五”期间,全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4A级景区的数量分别比“九.五”期末增加了1.75倍和2.5倍。江西省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庐山),世界地质公园1处(庐山),国际重要湿地1处(鄱阳湖湿地)。全省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4处,国家地质公园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107个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0个,其中4A级14个,3A级6个[4]。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有世界自然遗产4处(庐山、三清山、龙虎山、龟峰),世界地质公园2处(庐山、龙虎山),国际重要湿地1处(鄱阳湖湿地)。全省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处,国家自然遗产3处,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3处,国家地质公园、矿山公园5处,全国水利风景区14处,国家湿地公园10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99个,其中5A级2个、4A级4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处[5]。

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十五”期间,江西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山、湖、城、村为主体,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3]。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已形成了以“四大名山”(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四大摇篮”(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共和国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摇篮安源)、“四个千年”(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寺)和“一湖”(鄱阳湖)、“一村”(婺源)、“一海”(西海)、“一峰”(龟峰)、“一道”(小平小道)、“一城”(共青城)等为主体,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5]。

5 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的分析

5.1 “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战略部署,全面融入全

10

“十五”计划以来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研究

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密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坚持景区城市乡村旅游相统筹、红色绿色古色旅游相融合、观光度假休闲旅游相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深入发展红色旅游,突出发展生态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强力推进复合型旅游,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方式,增强旅游产业发展能力,全面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实现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8]。

5.2 江西省旅游业发展SWOT战略分析

S(优势)、W(劣势)、O(机遇)、T(威胁)分析[9]:

表7 江西省旅游业SWOT分析表

S(优势) 1.区位优势:从江西的东偏北到江西的正南方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所在地——长三角、珠三角。 2.生态环境:江西的生态自然环境保持很好,森林覆盖率高达63.1%,拥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并被评为国际湿地。 3.人文资源:江西拥有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历史人物遗迹,如八大山人、陶渊明、汤显祖以及驰名中外的陶瓷文化遗址。 4.红色资源: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方志敏纪念馆、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秋收起义纪念地、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等。 5.商品特色:陶瓷艺术品具有垄断性地位,可以生产出绿色食品、保健品、中草药保健品。 W(劣势) 1.旅游管理体制存在不顺现象;体制机制创新不够,改革开放相对滞后。 2.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入境旅游发展缓慢,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新兴旅游产品缺乏,旅游基本消费所占比重过大。 3.一批品位高的旅游资源尚未转交为产品优势,宣传推广力度不强,旅游知名度提升较慢。 4.旅游企业呈现“散、小、弱、差”的现状,数量虽多,质量不高,产品单一性明显,竞争手段不足。 5.政府引导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难以拓宽。 6.旅游产业基础薄弱,要素结构不尽合理;旅游市场化转型较慢,产业链条有待延伸。 T(威胁) 1.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与周边省份旅游业之间竞争较大。 2.发达国家及中国一些发达地区的有污染性的产业向江西省转移,对旅游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人民群众对旅游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4.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提升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能力面临着挑战。 6.行业的竞争与产业的融合使旅游产业面临着挑战。 O(机遇) 1.全球经济逐步回暖,中国将进入大众旅游时代。 2.国民经济转型加速,旅游产业优势将更加明显。 3.政策支持不断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催生江西旅游业的“鄱湖牌” 。 5.红色旅游深入发展,品牌优势明显;乡村休闲备受亲睐,乡村旅游前景广阔。 6.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发展基础更加稳固。 资料来源: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011年

11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本科学士毕业论文

5.3 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战略

通过SWOT战略分析对江西省旅游业发展进行评价,结合江西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应根据自身优势和机遇采取发展战略[10]:一是旅游精品工程的打造。搞好旅游精特产品的开发,如以革命圣地和创业奋斗地为依托的红色旅游产品,以名山为依托的山岳型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办好重点旅游节事活动,如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婺源乡村文化节;举办大型旅游文娱节目,如赣州客家风情为主题的特色文艺节目;发展特色旅游商品,如陶瓷、丝绸、剪纸等手工艺品。同时还应注重在对旅游资源产品开发过程,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尤其是保护那些当前开发价值不大、而可能在未来更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11]。二是开拓更为广阔的旅游市场。首先要注重江西旅游形象的推广,紧扣“江西风景独好”的主题,以成为沿海地区的休闲、度假后花园为目标,打造出更好的江西整体旅游形象;其次要大力拓展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既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国际,又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三是推动各类旅游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开展红色旅游二期工程的建设;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四是加强对旅游业发展要素的配置。支持旅行社做大联强,支持大型旅行社走国际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之路;进一步完善全省旅游交通体系,尤其是省内旅游公路、省际公路连接线和特色景观旅游公路、自行车观光公路、乡村旅游公路的建设;加快旅游城市和景区的高星级酒店建设,改善接待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旅游购物网络体系,集中展销地方旅游商品,发挥江西省的生态优势,为旅行者提供特色餐饮。五是做好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创新旅游管路体制;加强旅游法规建设;完善配套政策设施;构建科学规划体系;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延伸旅游产业链条[12]。六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健全旅游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建立旅游标准化体系;全面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同时对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

6 结束语

江西省旅游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时期都以较快速度向前发展。尤其是“十五”计划以来,江西省旅游业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呈现出一片大好局面,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这也体现出了一个新兴产业应有的活力。但居安思危,就会发现,江西省的总体旅游水平虽取得较大成就,但仍较低,仍有较大的潜力提升空间。这就进一步要求政府为推动旅游也发展而不断创新,不能懈怠,使江西省旅游业既好又快的发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