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复习题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生物化学复习题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06b26d684868762caaed574

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我们称它为阻塞性黄疸,如新生儿胆道闭锁、胆汁粘稠等。

第十二章 水和无机盐代谢

一、填空题

1.正常成人体液的总量约占体重的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 %,而细胞外液中的血浆占 %,细胞间液占 %。

2.细胞内、外液中电解质组成的差异很大,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主要阴离子是 和 ;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主要阴离子是 和 。

3.正常成人每天分泌8200毫升消化液,对各类营养物质进行消化。而后绝大部分消化液被 重吸收,仅有 毫升随大便排出。若发生腹泻可使 液大量丢失,导致循环衰竭。

4.血浆与细胞间液的交换主要在 部位进行,交换的动力主要取决于动脉端或静脉端的 。 5.正常人体水的来源有 , 和 ,人体排水的途径有 , , 和 。正常人每天水的出入量为 毫升。

6.成人每天对NaCI的需要量约为 克,进入体内主要分布于细胞 液,过多的NaCI主要由 排泄,其排泄特点是 , , 。

7.成人每天对KCI的需要量约为 克,进入体内主要分布于细胞 液,过多的KCI主要由 排泄,其排泄特点是 , , 。

8.正常成人血钾的浓度 mmol/L,当机体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等导致组织蛋白分解或酸中毒时,血钾浓度 ;纠正的方法是 。

9.低血钾时,静脉补钾的原则是:“见尿补钾”其含义是通过观察患者尿量,了解 器官功能,决定补钾的量。同时还要注意补钾时浓度不易 ,速度不易 。

10.醛固酮的作用是 ,同时也增加了CI和H2O的重吸收。

11.影响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因素有: , , ;当过量摄入食盐时,由于 升高,导致人口渴、抗利尿激素分泌 ,使尿量 。

12.血钙包括 和 ,二者含量约各占 。当碱中毒时 钙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可引起 。 二、选择题

1.正常人每日水的必然丢失量是;

A 500ml B 1000ml C 1500ml D 2500ml 2.正常成人每日经肾脏排出的最低尿量: A 100ml B 500ml C 1500ml D 2000ml

33

3.水的主要排泄器官是:

A 皮肤 B 肺 C 肾 D肠 4.正常成人经皮肤非显性出汗蒸发的水有: A 300ml B 500ml C 100ml D 350ml 5.维持细胞外液容量、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是: A NaCI B KCI C K2HPO4 D NaHCO3 6.对心肌兴奋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 A 钙离子 B 钾离子 C 钠离子 D 氯离子 7.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高血钾:

A 糖原合成 B 碱中毒 C 蛋白质合成 D 大面积烧伤 8.对昏迷、禁食的病人每天必须补充的无机盐是: A NaCI B KCI C NaHCO3 D 钙盐 9.小肠对钙、磷吸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食物中的钙磷浓度 B 1.25-(OH)2-D3 C 年龄 D 维生素D3 10.正常成人的钙磷乘积是:

A 35-40 B 30-40 C 40-50 D 20-30 三、简答题

1. 简述水、电解质有何生理功能。

2. 简述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影响其分泌的因素。

答:抗利尿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神经核和室旁神经核所形成。位于口渴中枢的前方,彼此有分布的交错。抗利尿素形成后附着于神经纤维蛋白携带体,沿着下丘脑垂体神经束往下移动,贮存于垂体后叶的微血管基膜附近,当神经冲动到达时,抗利尿素便释放出来。 醛固酮(aldos-terone) 为盐皮质激素的主要代表。成人每日分泌5~150微克。其主要生理作用为保Na+排K+,从而保Cl-、保水,维持细胞外液量相对稳定。它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并通过Na+-K+、Na+-H+置换而增加K+、H+排出;Na+重吸收增加,使细胞外液有较多正电荷和较高渗透压,于是带动Cl-和水被动重吸收;它也减少汗液、唾液、胃液的Na+

排出。醛固酮的分泌受多种因素调节。血容量减少,血压降低,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其分泌增加;另外,血浆Na+浓度降低,血钾浓度升高,直接刺激球状带,使其分泌增强。亦受腺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调节,平时ACTH的作用小,应激时,则对醛固酮分泌起重要支持作用。

3. 简述影响钙磷吸收的因素。

答: 一、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在肠道的吸收。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鱼肝油、鸡蛋黄、黄油、肝、奶等。此外,皮肤经

紫外线或阳光照射后,可自身合成维生素D。因此,儿童经常晒太阳对促进骨骼发育有益。

34

二、乳糖促进钙吸收。乳糖可和钙形成低分子可溶性络合物,增加小肠吸收钙的速度。

三、蛋白质有利于钙吸收。蛋白质消化分解出来的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和精氨酸,可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有利于钙吸收。但过量摄入蛋白质,则增加尿钙排出。

四、适宜钙、磷比值促进钙吸收。通常,钙、磷比值在2:1时益于钙吸收。动物实验证明,钙、磷比值大于1∶2时,钙从骨骼中溶解和脱出增加,严重时可导致骨质疏松症。

五、某些食物成分影响钙吸收。植酸盐、纤维素、糖醛酸、藻酸钠和草酸等,均可降低钙的吸收,这些成分均存在于常见食物中,如菠菜、空心菜、苋菜等。

六、脂肪过多过少均影响钙吸收。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肪吸收不良,均可导致游离脂肪酸过多,其可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钙皂,不利于钙吸收。

七、酗酒吸烟妨碍钙的吸收。过量的酒精、尼古丁均可妨碍钙的吸收,为此要少饮酒和戒烟。

八、酸性时钙吸收增加。在酸性环境下时,钙容易溶解吸收。因此,在烹调含钙丰富的食物时加点醋,可提高钙的吸收率。

十、 运动可增加钙的吸收。“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促进钙在骨骼的沉积。

十一、 十、某些激素影响钙吸收。内分泌功能的正常与否也决定着钙的吸收多与少,如甲状旁腺激素、雌雄激素、甲状

腺素等。

十二、 十一、矿物质和药物影响钙吸收。影响钙吸收的其它因素还有矿物质,如钠、钾、锶、氟、磷酸盐;药物中的抗

生素、抗癫痫药、利尿剂等。

第十三章 酸碱平衡

一、名词解释:

1.酸碱平衡 : 是正常人体维持体液的酸度在很小范围内波动的调节功能,以保持正常生理活动和代谢的需要。正常情况下,血浆略偏碱,pH值为7.35~7.45。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较多的酸性产物及一些碱性物质,但血浆pH值却能维持在较稳定的范围内,这主要靠三个方面的调节作用 2.挥发酸 :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是碳酸。糖、脂肪蛋白质在其分解代谢中,氧化的最终

产物是CO2,CO2与水结合生成碳酸,碳酸可释出H+,也可形成气体C02,从肺排出体外,所以称为挥发酸。

3.固定酸 : 是指不能变成气体由肺呼出,而只能通过肾由尿排出的酸性物质,又称非挥发酸。如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硫酸、磷酸和尿酸;糖酵解生成的甘油酸、丙酮酸和乳酸,糖氧化过程生成的三羧酸;脂肪代谢产生的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等。

4.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是细胞外液H+增加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减

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在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判断中,阴离子间隙(AG)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血浆蛋白正常时AG上升,一般为非氯(Cl-)的酸性物质增加所致,HCO3-被消耗,由伴随的阴离子所替代以

35

平衡阳离子,此时Cl-无变化,表现为高AG代谢性酸中毒。如伴随的阴离子通过代谢重新生成HCO3-(如乳酸等),AG及酸碱平衡可恢复正常。若阴离子在滤过后不能重吸收(如SO42-),则细胞外液容易收缩,Cl-重吸收增加,出现高氯性酸中毒,此时Cl-正常。

5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指原发性PaCO2升高而导致pH值下降。临床上本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

与其他酸碱平衡障碍同时存在。根据发病的快慢可又分为急性呼吸酸中毒以及慢性呼吸酸中毒两大类

二、填空题

1.参与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组织、器官主要有 , , 。 2.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其浓度比是 ,依此计算血浆的PH值 。 3.红细胞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和 ,主要参与中和红细胞内生成的 酸。

4.固定酸由细胞进入血液,主要由 缓冲对中和,生成 可在肺脏分解生成 呼出。细胞代谢生成的CO2进入血液,在红细胞内被转化成挥发酸,主要由 缓冲。

5.肺通过 来调节血浆NaHCO3/H2CO3缓冲对中 的含量,维持血液PH恒定。

6.肾对酸碱平衡调节是通过肾小管泌 和泌 ,回收或再生 ;并排出固定酸或过多的碱来调节血浆中 的含量,维持酸碱平衡。

7.当血浆NaHCO3原发性降低或固定酸产生过多时,肾小管加强泌 和泌 ,以排出固定酸并回收 ,维持酸碱平衡。

8.有各种原因导致血浆中 含量原发性降低而引起的酸中毒,称代谢性酸中毒。此时血浆PH值 ;CO2-CP ;PCO2 ;AB,SB 。

9.有各种原因导致血浆中 含量原发性升高而引起的酸中毒,称呼吸性酸中毒。此时血浆PH值 ;CO2-CP ;PCO2 ;AB,SB 。

10.酸中毒时,肾小管泌 和泌 加强,而泌 作用被抑制。血钾浓度 ,尿的酸碱度呈 性。 三、选择题

1.下列食物中的成碱食物是:

A 淀粉 B 脂肪 C 蔬菜、水果 D 蛋白质 2.下列食物中的成酸食物是:

A 苹果 B 黄油、奶酪 C 西红柿 D 青杏 3.机体代谢生成的呼吸性酸(挥发酸)是: A 碳酸 B 磷酸 C 酮体 D 乳酸 4.人体排泄固定酸的器官是: A 肾 B 肺 C 皮肤 D 肠 5.血液中对挥发酸起缓冲作用的是: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