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1《邓稼先》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1《邓稼先》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0b5b07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4

不同处: 五.中考题(8分)

(见《点拨》七下P121第四题的“1”) 2.(2006,天津,2分)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沙漠是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的“自然”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对孩子来说,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最数除夕了。 B.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C.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D.死海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人一到海里就会自然飘起来。 六.探究性学习(5分)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强调,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但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主创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请你结合“两弹一星”制造背景,谈一谈对“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的认识。(5分) 七.综合性学习(7分)

本文的形式是“散”的,但主题是集中的。请探究并回答如下问题: 1.为什么说文章的形式是“散”的?(2分) 2.文章集中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2分) 3.全文的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3分) 八.写作练习(30分)

在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使你感动的人,他们或是名人,或是普通人,但他们的精神使你难忘、感动。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第十一课 邓稼先

Ⅴ. 一.1.A 点拨:B项“鲜”应读xiǎn;C项 “燕”应读yān ; D 项“泊”应读pō

2.C 点拨:A 项应为“锋芒毕露”;B 项应为“家喻户晓”;D 项应为“死而后已” 3.D 点拨:A 项“鲜”应释为“少”;B项“喻”应释为“明白、知晓”;C 项“截”应释为“割断”。

4.B 点拨:注意前后分句之间的内在关系。

5.C 点拨: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结合句子分析即可。 6.(1)引用(2)排比

7.核武器 原子弹 氢弹 杨振宇 物理学家 诺贝尔

二.1.提示:①传统眼光② 历史眼光③全球视野 点拨:参看“写作特点1”

2.提示: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种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点拨:参看“写作特点3”

三.1. 荒凉凄惨 说明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恶劣 点拨:体会诗歌中的环境描写和氛围渲染。

2.有失去战友的悲痛之情,有肩负振兴民族的使命感和完成烈士遗志的决心。 点拨:密切联系上下文所表达的意思来进行揣测。

3.理论的正确与否是靠实践去检验;在核武器试验时检验理论,危险巨大。

4.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四.1.孔繁森是一个崇高、忠诚、无私的共产党员干部形象 。

2.用岁月的改变,时间的变迁来侧面烘托和强调孔繁森精神的永存,表明孔繁森不会被人忘记的。 点拨:联系具体语境,揣摩这种反衬方法的作用。

3.可看出他清正廉洁,大公无私;为民着想,忠于职守,目光远大的品行。 4.两文都用简明的语言列举大量事实来充分表现人物品质。《邓稼先》侧重于正面介绍,而选文则侧重于侧面描写,抒情的成分多。 点拨:要注意比较阅读,分析其异同点,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五.1.(1)示例(依次填入):山(草)色入帘青 往来少亲人 无权威之指津 戈壁蘑菇云

点拨:要结合上句的内容,填写相关或相近的内容。

(2)示例:a. 薪火相传 话稼先 b. 学稼先,传好精神接力棒。 点拨:主题的名称实质上就是题干中的两点内容的概括。

2.B 点拨:题干中“自然”的含义是自然界的意思,与它含义相同的是B项。A项的“自然”是副词,表示理所当然,C、D两项的“自然”表示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

六. 答案不唯一。点拨:可从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迫切性来谈;可从“两弹一星”到立足国际舞台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来谈,等等,言之成理即可。

七.1.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稳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

2.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的补充和扩展,用对比方式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邓稼先贡献之大,也是第二部分的拓展。第五部分重点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等崇高品格,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