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2单元第4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2单元第4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0c32e3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22

第4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化

汉代儒学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1.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①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③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1)政治:重用儒生。汉武帝初年,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 (2)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3)教育: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

(1)新儒学对先秦儒学中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等思想进行了继承发展,以适应汉武帝时期的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2)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三纲五常”等理论,使之更加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造纸术

①概况: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 1 -

②意义: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数学:《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3)农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4)医学

①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

2.文学:汉赋

(1)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3.书法

(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2)魏晋时期: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绘画

(1)秦汉时期: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代表:《夫妇宴饮图》。

(2)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代表人物是顾恺之,绘画理念是“以形写神”。

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

殷商时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兽骨,其次是青铜器和玉石器。春秋时期,竹木简牍盛行,丝帛也成为书写材料。由于简牍笨重、丝帛昂贵,汉代人发明并改进造纸术,纸在我国逐渐普及并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科技文化的时空定位

?探究 儒学的官方化

- 2 -

史料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

[解读] 史料中“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反映出儒家思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再分析“自身之约束”行动上的规范等方面的作用。

[试答]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国计民生。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

以唯物史观看待儒学思想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材料 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和更牢固的统治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 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论述了儒家学说取得成功的原因。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提示】 观点一:赞同其观点。儒家学说正是符合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安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才最终取得正统地位。如孔子的“仁”的学说、“和为贵”,董仲舒宣扬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及程朱理学等有利于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

观点二:不认同作者观点。儒家学说从创立就极力在道德上为统治者和社会不平等作辩护,为中国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但在战国时期、秦朝、汉初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受统治者的欢迎,相反经常受到打击。统治者采用什么思想作为统治思想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紧密联系,不完全取决于该思想本身。

- 3 -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绵阳一诊)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

A.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 B.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 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了儒家的学术研究

A [由材料“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可知,儒家思想统一,进一步强化了大一统思想,故A项正确;“消除”一词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并没有影响儒家的地位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没有涉及学术研究问题,更强调教化,故D项错误。]

2.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 )

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

A [由材料“故其德足以……天夺之”可知,董仲舒将儒家的德治上升到天命的高度,表明他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没有涉及道家、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理论依据的是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将“德治”思想提升到天意的高度,故D项错误。]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