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六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六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0f80e62cd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0

专题检测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史珪,河南洛阳人,少以武勇隶军籍。太祖受禅,用为御马直队长,四迁马步军副都军头兼大剑都指挥使。

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珪博访。珪廉得数事白于上,验之皆实,由是信之,后乃.渐肆威福。民有市官物不当价者,珪告其欺罔,当置法,列肆无不侧目。上闻之,因下诏曰:“古人以狱市为寄者,盖知小民唯利是从,不可尽法而绳之也。况先甲之令,未尝申明。苟陷人于刑,深非理道。将禁其二价,宜示以明文,自今应市易官物,有妄增价直欺罔官钱者,.案鞫得实,并以枉法论。其犯在诏前者,一切不问。”自是珪不复敢言。

时德州刺史郭贵知邢州,国子监丞梁梦升知德州。贵族人亲吏之在德州者,颇为奸利,梦升以法绳之。贵素与珪善,遣人以其事告珪,图去梦升。珪悉记于纸,将伺便言之。一日,上因言:“尔来中外所任,皆得其人。”珪遽曰:“今之文臣,亦未必皆善。”乃探怀中所记以进,曰:“只如知德州梁梦升欺蔑刺史郭贵,几至于死。”上曰:“此必刺史所为不法。梦升,真清强吏也。”因以所记纸付中书曰:“即以梦升为赞善大夫。”既又曰:“与左赞.善。”珪以谮不行,居常怏怏。

九年,坐漏洩禁中语,出为光州刺史。会岁饥,淮、蔡民流入州境,珪不待闻,即开仓减价以粜,所全活甚众,吏民诣阙请植碑颂德者数百人。太平兴国初,以为扬、楚等九州都巡检使。

四年,征太原,命珪与彰信军节度刘遇攻城北面。从征幽州,坐所部逗挠失律,责授定武行军司马。数月,召为右卫将军、领平州刺史。督浚惠民河,自尉氏达京九十里,数旬而毕,民咸便之。会江、淮民麴谋首等数十百人聚为盗,命珪率龙猛骑兵五百往捕,悉获之。六年,迁隰州刺史,知保州、静戎军。上缘边便宜十五事,皆从之。

雍熙中,从曹彬征幽州,为押阵部署,以所部下涿州。师还,卒,年六十一。珪多智数,好以甘言小惠取誉于人,故所至不忍其去云。 .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七十四,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 周:广泛。 .B.将禁其二价,宜示以明文 示:告示。 .C.因以所记纸付中书曰 付:交给。 .D.好以甘言小惠取誉于人 誉:美名。 .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史珪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

①珪廉得数事白于上,验之皆实 ②民有市官物不当价者,珪告其欺罔 ③珪悉记于纸,将伺便言之 ④坐漏洩禁中语,出为光州刺史 ⑤珪不待闻,即开仓减价以粜 ⑥为押阵部署,以所部下涿州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认为一般民众是唯利是图的,不能用不完善的法令来处罚他们,这也是古人把诉讼和买卖相依托的原因,这表现出了宋太祖的宽厚之处。

B.郭贵曾任德州刺史,放纵亲族与下属在德州非法牟利。梁梦升担任德州知州以后,将他们绳之以法,招致郭贵报复,梁梦升却因此事得以升迁。

C.史珪率军参与了征伐太原和幽州的战事,而他在两地的表现却大为不同,征伐太原时与刘遇通力合作,而征伐幽州时却率领军队只是徘徊观望。

D.史珪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对曲谋首的平定任务,将百八十名强盗一网打尽。几年后他在升任新职的路上,自行处理了十五件事,都得到了皇帝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犯在诏前者,一切不问。

- 1 -

(2)贵素与珪善,遣人以其事告珪,图去梦升。

(3)督浚惠民河,自尉氏达京九十里,数旬而毕,民咸便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书杭检讨遗事 (清)洪亮吉

杭检讨,名世骏,钱塘人。少举于乡。乾隆元年,以鸿博科官翰林院检讨。先生性伉爽,

能面责人过,同官皆严惮之。乾隆中叶,上思得直言及通达治体者,特设阳城马周科试翰林等官,先生预焉。日未中,已得数千言,语过戆直,末又言:“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时先生试毕,意得甚,方趋同官寓邸食,忽内传片纸出,言罪且不测。同官恐,促先生急归。先生笑曰:“即罪当伏法,有都市在,必不污君一片地也,何恐?”寻得旨放归。

先生家故不丰,以授徒自给。主扬州安定书院者几十年,以实学课士子,暇即闭户著书,.不预外事。又疏懒甚,或频月不衣冠。性顾嗜钱,每馆俸所入,必选官板之大者,以索贯之,.

积床下,或至尺许。其幺么破碎及私铸者,方以市物,两手非墨污即铜绿。然先生虽若有钱

癖,尝见一商人获罪鹾使,非先生莫能解,夜半走先生所乞救,并置重金案上,先生掷出之,不顾。

最不喜读邸报,里居二十年,同岁或积官至大学士、尚书、总督,先生不知也。岁戊子,刘文定纶适服阕,特旨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内召,过扬州访先生。先生见其服冠,诧曰:“汝今何官?”曰:“不敢欺,参预阁务者已数年矣。”先生谑之曰:“汝吴下少年耳,亦入阁办事耶?”哄堂笑,乃别。

先生一岁必两归钱塘,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左近望仙桥下。时钱文敏

维城视学浙中,词馆后进也。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头踏过桥下,文敏已从舆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舆揖曰:“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掩,即回面语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曰:“汝何人?学使见敬若此。”曰:“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

(选自《虞初续新志》)

注:①伉爽:刚直豪爽。②阳城马周科:选取直言御史的考试(马周,唐代监察御史,以直言名)。③幺么:微小。④鹾(cuó)使:盐运使。⑤邸报:朝廷官报。⑥头:临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预焉 预:准备。 .

B.以实学课士子 课:教授。 .C.以索贯之 贯:穿连。 .D.业知不可掩 业:已经。 .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杭世骏伉爽性格的一组是( )。

①能面责人过 ②末又言: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 ③两手非墨污即铜绿 ④先生掷出之,不顾 ⑤最不喜读邸报 ⑥时先生以扇自障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杭世骏参加选取直言御史考试,指出朝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弊端,惹了笔祸,同僚替他担心,他竟不以为意。

B.杭世骏放归以后,长期在扬州安定书院教授学生,养家糊口,闲暇时闭门写书,平时还喜欢积藏铜钱。

C.杭世骏性格刚直,恃才傲物,对与他同榜登科的人做了朝廷大官进行挖苦嘲讽,借以发泄心中的不平。

D.杭世骏回钱塘,有一次与年轻人玩赌博游戏,被去拜访他的钱文敏碰上,杭世骏借口家居狭窄,拒绝了他的要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 -

(1)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 (2)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

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下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六,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州缓其狱 狱:案件。 .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C.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借给。 .D.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克:能够。 .

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薛奎遇事敢言的一组是( )。

①白州缓其狱 ②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④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下然也 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被人指认为凶手,赌徒服罪,但薛奎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这体现了薛奎断案明察。

B.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丁夫,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丁夫赔偿损失。这体现了薛奎体察百姓疾苦。

C.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这说明薛奎深得百姓爱戴。

D.他拿出自己的薪俸资助不赡养自己母亲的不孝儿,要他好好供养母亲;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这体现了薛奎为政恩威并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2)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潘美,字仲询,大名人。父璘,以军校戍常山。少倜傥,尝语其里人曰:“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禅,命美先往见执政,谕旨中外。陕帅袁彦凶悍,信任群小,嗜杀黩货,.且缮甲兵。太祖虑其为变,遣美监其军以图之。美单骑往谕,以天命既归,宜修臣职,彦遂入朝。上喜曰:“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岭南刘走之。开宝三年,征岭南,以美为朗州团练使,进克富州,

数寇桂阳、江华,美击

遣将率众万余来援,遇战,大

- 3 -

破之,遂克贺州。十月,又下昭、桂、连三州,西江诸州以次降。进次韶州。.

复遣其弟保

兴率众拒战,美即率厉士卒倍道趋栅头。距广州百二十里,兵十五万依山谷坚壁以待,美因筑垒休士,与诸将计曰:“彼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火,彼必溃乱。因以锐师夹击之,万全策也。”遂分遣丁夫数千人,人持二炬,间道造其栅。及夜,万炬俱发,会天大风,火势.甚炽。

众惊扰来犯,美挥兵急击之,

众大败。斩数万计。长驱至广州,

尽焚其府库,

遂克之,擒送京师,露布以闻。七年,议征江南。十月,命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偕往,进次秦淮。时舟楫未具,美下令曰:“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遂麾以涉,大军随之,吴师大败。及采石矶浮梁成,吴人以战舰二十余鸣鼓溯流来趋利。美麾兵奋击,夺其战舰,擒其将郑宾等七人,又破其城南水寨,分舟师守之。金陵平,以功拜宣徽北院使。太平兴国初,改任南院使。四年,命将征太原,美为北路都招讨,部分诸将进讨,并州遂平。继征范阳,以美知幽州行府事。及班师,命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捍北边。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军,其地险阻,为北边咽喉。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美尝巡抚至代州,既秣马蓐食,俄而辽兵万骑来寇,近塞,美誓众衔枚奋击,大破之。封代国公。八年,改忠武军节度,进封韩国公。雍熙三年,诏美及曹彬、崔彦进等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明年卒,年六十七。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五十八,有删改)

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遇美素厚 遇:对待。 .

B.进次韶州 次:驻扎。 .C.间道造其栅 造:修造。 .D.以美知幽州行府事 行:兼摄(官职)。 .

2.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潘美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命美先望见执政,谕旨中外 ②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 ④又破其城南水寨,分舟师守之 ⑤尝巡抚至代州,既秣马蓐食 等州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③若攻之以火,彼必溃乱 ⑥美独拔寰、朔、云、应

)。

A.岭南刘屡次进犯桂阳、江华等地,到潘美率兵进击时,他又于广州城北一百二十

里处率众拒战。潘美出其不意,以火攻取胜,于是攻克广州。

B.太祖即位后,潘美受命到陕西晓谕陕帅袁彦,希望袁彦顺应天命,归属宋朝,袁彦听从了劝告。太祖因此十分高兴,认为潘美替他完成了心愿。

C.太平兴国年间,潘美多次受诏出征,先平并州,后征范阳,又驻守北方边境,在代州时打垮了突然来犯的辽国骑兵。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代国公。

D.宋朝征讨江南,在舟楫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潘美果断下令涉水而战,打败了吴军。后来在采石矶打败其水军,夺船擒将,又攻破了城南水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 (2)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