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与对策探讨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与对策探讨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1139debf121dd36a32d828e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论文

4.3.2债券发行机制

要有合理的发行中介,可以选择有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区的分行组织承销团,或选择合适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作为承销员,并由地方政府作为发债主体最终确定承销商。

4.3.3债券的发行规模

在发债规模的方面,可以采用债务率(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当年政府收入)这个指标。债务率反映地方政府财政满足偿债需求的能力,该指标是对地方政府债务总余额的控制。该指标值越大,说明政府动用当期财政收入偿债的能力越强。关于债务率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从各国多年的实践来看,将债务率维持在 100%左右,比较有利于政府控制债务规模,又能发挥债务的积极效应。我国也可以采取这样的制度,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政府设置不同警戒线,确保财政收入偿债能力在合理的限度内。

4.3.4债券发行的利率

地方政府债券不同于国债和企业债券,因此发行利率也不同于国债和企业债券的利率,发行利率理应介于这两者之间。要说具体的发行利率,要在充分考虑筹集资金的需要和所能起到的调节经济作用的基础上做出决定。另外,要想增加地方政府债券的吸引力,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和债券利率政策,向投资者提供优惠,吸引更多财力。

4.4 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进行控制

地方债务是一种经济信用行为,所以它的规模必须存在一个合理的尺度,因为,如果债务规模太小无法达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闲置资金的一种浪费,但是如若规模过大又超过政府的偿还能力,造成债务危机,影响政府资信。要使地方债务控制在适度规模,就要求各地方政府建立规范完善的债务规模控制机制。

4.4.1建立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指标体系进行规模的控制

国际上主要采取一种基本方法,资金需求控制模式(余额控制和增量控制)从需求方面看主要是表1中的八项指标 表1 余额和增量控制的方法 控制方法 负债率 债务率 计算方法 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当年地方GDP 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当年政府收入 第18页 共 44 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论文

偿债率 债务依存度 资产负债率 新增债务率 担保债务比重 利息支出率 当年债务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 当年举借债务数额/(当年财政支出+当年债务还本付息) 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年末政府资产额 当年新增债务额/当年财政收入增量 年末担保债务余额/当年财政收入 当年利息支出额/当年财政收入 上述八项指标从余额和增量两个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控制,负债率主要反映地方经济问题对政府债务的承载能力及地方政府的风险程度,或地方经济增长对政府举债的依赖程度。对一个政府的外债,国际公认的负债率警戒线是20%。债务率反映地方政府财政满足偿债需求的能力,该指标是对地方政府债务总余额的控制,国际上对各国地方政府债务率没有统一标准,但从各国实践看,一般在100%左右。 偿债率反映地方政府当期财政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本息的比重。债务依存度反映当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借款的依赖程度。 而资产负债率、 新增债务率、担保债务率则从总体风险状况、 当期财政收入增量对新增债务的保障能力、 担保风险等不同角度对债务进行控制。 由于我国国情不同,政府各层次与国外的差异性较大,对财政收入的统计范围也与国外不尽一致,以及GDP等方面的统计不同,我们也不能完全沿用同样的指标来判断地方政府债务是否存在风险。 依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可以简单从以下几个指标来看:

从财政偿债能力考虑, 财政的偿债能力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按时对公债还本付息的能力。一国政府的财政偿债能力是影响该国发行公债规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a负债率

负债率=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当年地方GDP

负债率主要反映地方经济问题对政府债务的承载能力及地方政府的风险程度,或地方经济增长对政府举债的依赖程度。对一个政府的外债,国际公认的负债率警戒线是20%。依我国来说,截至 2012 年底,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当年 GDP(518 942 亿元)的比率为 36.74%。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大多有相应的经营收入为偿债来源,只有在被担保人和债务人自身偿债出现困难时,政府才需承担一定的偿还或救助责任。审计结果显示,2007年以来,各年度全国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当年偿还本金中,由财政资金实际偿还的比率最高分别为 19.13%和 14.64%。考虑以上因素后,2012 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 39.43%, 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 60%的负债率控制标准参考值。

第19页 共 44 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论文

b债务依存度

债务依存度=当年举借债务数额/(当年财政支出+当年债务还本付息额)

该指标从流量上反映了当年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举借债务实现的,即财政支出对债务收入的依赖程度。一般来说,政府的债务依存度越高,政府的债务负担越重,政府的财政困难越大。在运用公债依存度指标的时候,应该注意口径统一的问题。由于 2009 年之前,我是不允许地方支付发行债务的,为了分析的一致性,我们这里采用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国际上对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有一个公认的警戒线,为 15%-20%。

从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来考察, 对于国民经济应债能力这个考察角度来说,认购主体的负担能力是关系公债规模大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使得公债能够顺利发行的关键因素。 c.债务率

债务率=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当年财政收入

该指标值越大,说明政府动用当期财政收入偿债的能力越强。关于债务率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从各国多年的实践来看,将债务率维持在 100%左右,比较有利于政府控制债务规模,又能发挥债务的积极效应。根据审计署得出的审计结果,截至 2012 年底,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为 105.66%。若将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按照 19.13%、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按照 14.64%的比率折算, 总债务率为113.41%,处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的债务率控制标准参考值范围之内。

从金融机构角度考虑,一般地方政府是直接向金融机构借款,所以在进行债务规模控制工作时,也不能忽略了对金融机构的控制。也就是说必须规定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银行等金融机构才可以贷款给地方政府。 d.地方政府金融资产对比金融机构净资产

地方政府金融资产对比金融机构净资产=对地方政府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净资产值 该指标反映金融机构因与地方政府的挂钩贷款而承担的风险。该指标值越大说明风险就越大,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各政府实际情况规定相应的警戒线。规范金融机构也很重要,要使金融机构不能任意贷款给政府机构。

4.4.2地方政府加强预算控制健全预算会计将地方债务纳入预算

地方政府要加强预算控制和健全预算会计。当前,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来增强地方投资能力,实现地方财政与中央投资项目的同步配套,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确实有必要。但是,对于如何在发挥地方政府债券最大效益的同时,防范

第20页 共 44 页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论文

可能存在的风险,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必须加强政府会计建设,完善预算会计、基金会计等,真正发挥地方政府债务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把一些政府预算外支出纳入预算内,该有的支出可以发生,但可以避免的支出尽力控制在预算内,可以不发生的要控制它的发生,加强和健全预算会计是十分有必要的。

4.4.3准确估计地方政府债务承受能力控制其规模

虽说当前举债促进经济建设是有必要的,但是地方政府的经济和财政能力究竟能承受多大的债务规模,该债务规模以什么结构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分布才能避免对地方政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负作用,目前还没有定论。所以我们可以结合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政府官员的管理经验进行估计,可以准确把握债务承受能力的值域及变化规律。这样我们可以估计出财政能力,可以大概了解债务规模,对政府的债务规模进行控制。

4.4.4 学习和借鉴破产机制对债务进行清算控制规模

破产机制是一种资产的重新组合,不是资产清算。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地方政府对自身财政的管理不当才是其破产的根本原因,所以破产制度的核心是财务重组。地方政府要结合国际上对地方政府破产的经验,尽管方法有所差异。但都包含了三个重要因素:对破产程序触发因素的定义;财政调整(即对债务人把开支与收入对应,把借贷与偿还能力对应);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关于债务重组和减免的谈判。在破产的阴影下。破产机制鼓励自发地议价和谈判,稳定了对地方借贷的风险和益处的预期。如果没有破产机制,事前监管很容易变成过度的行政控制,这样对债务的规模也起到了有效的约束。

破产机制对解决预算软约束也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实行破产程序,中央对地方不再代为偿还债务,加强地方政府偿债的责任心,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硬预算约束,并减少中央政府的隐性负债,遏制地方政府产生道德风险。同时也是对地方政府财政失职和地方债务不谨慎的惩戒。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中央政府面对地方政府发生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应该有强硬态度,避免地方政府偿债对中央政府的过度依赖。加强债务形成之前的谨慎性,在初期对其进行预算,分配违约风险;将地方债务及其偿还情况与官员激励制度相结合,成为考察官员的因素;注意平衡公共服务需求与债权方权力的关系;同时,坚持硬预算约束也会使出资人持有更加谨慎的态度,从源头避免部分风险过大的债务发生。

4.5.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地方债务进行监督

构建行之有效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举

第21页 共 4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