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 编辑运营实务》詹新慧著 第一章读书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网络与新媒体 编辑运营实务》詹新慧著 第一章读书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1793d3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2c

第一章:认识网络与新媒体的编辑与运营

目的:认识网络与新媒体的技术特征与传播特征,认识网络与新媒体的编辑的内涵、外延及其价值、作用,认识网络与新媒体运营的发展演变与功能影响。结合案例来理解网络与新媒体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认识网络与新媒体

目的:认识其概念,“网络与新媒体”是指两种概念,还是融合在一起?

一、 关于网络

网络:是指由节点和连线构成,使各类孤立的机器或个体相互关联,可传输、接收并共享的一种系统样态。

计算机网络: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实现互联互通、软硬件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是一种构架,也是一个系统。要想构建一个网络,需要无数个节点以及运行于系统中的各种应用。今天的互联网络似乎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因此,新媒体只是这个筐里的一个产品。

二:关于新媒体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以

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介形态。

人们对“新媒体”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关于新媒体一个共识是其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一是技术的特征,其二是技术的属性,无论是网站、客户端还是其他应用,必须具备媒介的功能、价值、传播链和传播效果等。

三、关于网络新媒体:

对于网络与新媒体两方面的认识:

第一:网络是基础设施,新媒体是建立在基础设施之上的一类应用。

第二:网络被认为是基于有线网络的,pc计算机为终端的web网上的各类网站及社交媒体,新媒体被认为是基于移动网络、以手机或iPad为终端的wap网及各类运用。 总之,对于网络与新媒体的认识要用动态的思维。

四、网络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一)互联网的技术特性

第一:开放性,系统开放、传播开放、用户开放

第二:数字化,在服务器可以无限量增加的前提下,所有内容压

缩为数字或数据后,就能无限存储。

第三:超时空,只要有一根网线、一台计算机,人们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通过互联网接收和传播任何信息。 第四:超链接,指网络与新媒体中的两个元素、对象之间借助网络技术实现连接的一种最基本的技术。

第五:超文本,本质是在文本内部和文本之间建立关系,采用超链接的方式,实现不同空间的快速访问、实时交互,将原来单一的文本变成超级文本、立体文本。

第六:交互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与机器的互动,另一方面是人通过机器与他人交流互动。 (二)互联网的多平台价值

第一:数据平台,指利用互联网的海量空间来满足用户浏览信息,查阅资料等

第二:交流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互动特性构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分享、传播信息的交流空间。 第三:商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开放、超时空的特性来实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在线异地交易、远程交易等。 第四:娱乐平台,利用互联网的海量特性、多媒体特性满足用户音乐、影视、游戏等方面等的娱乐需求。

第五:工作平台,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提供各类软件、各种工具及相关网络服务。

第六:政务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信息海量性、超时空性

为政府搭建政务新闻发布、社会职能服务和政民沟通交互的空间。

(三)网络与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第一,快速及时,同步传播。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向外传播任何事实。

第二:多样手段,多媒体化。将各个传统媒介功能集合。 第三:多元传播,并存交融。互联网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传播形态集于一身。

第四:交互性强,参与度高。一方面用户可以自由的发表意见,提交看法等,另一方面传受角度位置可以方便互换,传受者之间界限模糊。

第五:大数据,云存储。

第六:个性化,定制化。Pc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不是很多,但在移动端。基于“人手一机”的现状,用户更希望进行个性化定制,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看自己喜欢的视频。 第二节:认识网络与新媒体编辑

一、 网络与新媒体的内涵与外延

网络编辑的两层含义:一是网络与新媒体机构运用各种在线传播手段,对在线新闻报道和评论的内容、形式进行选择、鉴审、加工、制作、设计、策划、组织,并通过各种在线传播渠道将其呈现出来的活动;二是指从事网络与新媒体编辑工作的人员与其相对应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