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6-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整体阅读及应考讲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江苏专用)2016-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整体阅读及应考讲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17eb10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db

爱看书的康强

第一单元 小说阅读

补上一课 尺幅千里说生活,百态人物道世相

——小说整体阅读及应考

丈夫的账单 [美国]马克·吐温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支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本小说虽文约而情节完整,想象空间广阔,请简要概括本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答案 开端:“丈夫”花钱招聘了一位年轻的女打字员。 发展:“丈夫”喜欢上打字员,预付薪水,送花,共进晚餐。

高潮:婚外情暴露,向“夫人”“岳母”赔礼——买衣服送给他们,平息家庭危机。 结局:另聘一中年女打字员。

一、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这三者共同服务于小说的主题。在解答小说阅读的形象类、情节类、环境类题目时,往往最终都要归结到小说的主题上,所以,人们习惯上又把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称为“四要素”。 (一)人物形象

1.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又称为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与生活原型相比,往往

爱看书的康强

爱看书的康强

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及其作用 (1)正面描写

①外貌(肖像)描写: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人物的语言要体现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 作用: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促进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③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

作用:使人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举手投足中窥见人物的心态、心境、性格等。 ④神态描写:是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的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⑤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交叉在一起。

作用: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侧面描写

即不把笔墨用在要描写的对象上,而是通过对环境或其他人物的言行进行描写,从而突出所要描写的对象的特征。这种描写方法不仅是对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还是塑造人物形象、增强其立体感的重要手段。侧面描写主要有环境烘托、人物衬托、人物对照等。

作用:往往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环节或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作用: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二)情节与线索 1.线索的特点

小说的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故事中的时间、地点,还可以是小说中的事件、作者的情感。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又有明暗线、双主线、主次线三种。

爱看书的康强

爱看书的康强

线索的作用是贯串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2.情节的构成 (1)基本模式

情节基本的组成部分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使结构和情节更完整,在结尾加上“尾声”。 (2)特殊模式

①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是一条直线,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让人物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②欧·亨利式: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所以称为“欧·亨利式”。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会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3.情节的展开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事情。好处是可以使文章显得井然有序,文气自然贯通。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只是把要强调的东西提到前面。倒叙可以使文章曲折有致,形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平铺直叙。

(3)插叙: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片段或事件,对主要情节进行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或说明,使故事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大都没有情节,前后也没有过渡的语句。

(5)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有两种形式: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事,再说乙事;②时而说甲事,时而说乙事,按照情节进行轮番叙述。平叙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晰,照应得体。 (三)环境描写

小说的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进行的描写。它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现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和情节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二、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应充分认识其特征。

爱看书的康强

爱看书的康强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常常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受篇幅限制,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常突破思维定势,给读者以惊异感。

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

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它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做到主次分明。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微型小说的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微型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三、小说的整体阅读

高考虽然是全面考查考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但命题却往往只是从小说中选择若干“点”作为切入点。这不仅因为小说这一体裁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小说中“情节”“人物”和“环境”的任何“点”都是牵动全篇的,还因为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环境”三者也是密切相关的。从“点”上命题却能辐射全篇,就是这类试题的特点。因此,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强化整体意识、善于从“篇”中寻求“点”上问题的答案就显得尤其重要。 1.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考生在答题之前,必须先快速浏览整篇文章,大致弄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小说写了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②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③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还要初步思考一下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获得对小说的整体感知,准确把握住主题,是解答所有阅读题的基础。获得“整体感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在解答内容复杂、关涉全篇的试题时,能迅速在文中找到试题的对应点。

把握小说的主题,是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对小说的深度理解。解答小说阅读题,必须首先抓住“主题”这一核心,否则答题就容易走偏。 2.整体着眼,理清情节

情节是小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小说的人物塑造、主题揭示都是在情节的展开中进行的。关涉“情节”的试题,可能在整个情节链中的某一个“点”(开头、结尾或“拐点”等)切入,但答题却必须从整体着眼。这是因为情节中的任何一个“点”只有置于整个情节链中才能显

爱看书的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