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期末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构造地质期末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18c8128a300a6c30d229f1c

52. 同沉积褶皱:在岩层形成的同时逐渐变形而形成的褴皱。

53. 底辟构造: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力的作用

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

54. 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紧闭的,而

向斜较开阔。

55. 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的,其中向斜

较紧闭,而背斜较开阔。

56. 滑脱构造:沉积盖层顺基底剪切滑动所形成的隔档式或隔槽式褶皱称滑脱构

造。

57. 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纵弯褶皱作用。 58. 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褶皱,称横弯褶皱作

用。

59. 弯滑作用:指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曲成为褶皱的作用。

60. 弯流作用:纵弯褶皱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时,不仅发生层间滑动,而且某些

岩层内部还出现物质流动现象。

61. 剪切褶皱作用:又称滑褶皱作用,这种作用使岩层沿着一系列与层面不平行

的密集劈理面而发生差异滑动而形成“褶皱”。在这种褶皱作用中层理面已不起控制作用,只是反映滑动结果的标志,故又称被动褶皱作用。

62. 柔流褶作用:指高韧性岩石(岩盐、石膏和煤层等)或岩石处于高温高压环

境下变成高韧性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类似粘稠的流体那样的流动变形,从而形成复杂的褶皱。

第五章 节理

63. 节理: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未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节理。 64. 剪节理:由剪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 65. 张节理:由张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

66. 节理组:指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变化的一群节

理。

67.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

称节理系。

68. 根据节理产状与褶皱轴向关系分类: 1)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平行的节理。 2)横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垂直的节理。 3)斜节理:节理走向与褶皱枢纽斜交的节理。

69. 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关系分类:

1)走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平行的节理。 2)倾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垂直的节理。 3)斜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大致斜交的节理。 4)顺层节理:节理面与所在岩层层面产状大致相同的节理。

第六章 断层

断层: 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

滑距:滑距是指断层两盘的实际位移距离,是根据错动前的一点,错动后分成两个对应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两个对应点之间的真正实际位移距离称为总滑距。 断距:是指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

地堑:主要由两个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

地垒:主要由两个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反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上升盘。

同沉积构造:又称生长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

韧性剪切带:又称韧性断层,它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遭受剪切作用而形成的狭长强烈应变带。

构造窗与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时,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由断层圈闭的较年轻地层,这种现称构造窗。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被大部分剥蚀,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征孤零零的外来岩块,称为飞来峰。形成构造窗或飞来峰,需发育推覆构造或大型逆冲断层,将远距离岩块推来并遭受剥蚀,才具备形成这两种构造现象的条件。

二、判断题

1. 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

2. 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大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 3. 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大于真倾角。 × 4. 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 √ 5. 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距离。 × 6. 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 7. 确定角度不整合主要从沉积、古生物方面。 ×

8. 不整合的时代就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代表的时代。 √ 9. 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走向便可换算出倾向。 × 10. 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倾向便可换算出走向。 √ 11. 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有关。 ×

12. 岩层的出露宽度只与岩层厚度及其产状有关。 √

13. 岩层的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产状、地形产状及其之间的关系。 √

14.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

15.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16.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

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

17.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大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

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

18.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

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