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练习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练习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1c6dc3c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9

课时练习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要和谐必有诚。

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彼此坦诚相待,才使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可以说,离开诚谈和谐,无异于 ,形式上轰轰烈烈,结果确是一无所获。不难想象,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 )。如果人与人之间关系如此,社会和谐就很难实现。

诚是和谐持续发展的保障。诚不仅是建立和谐的基石,还是维系和谐的润滑剂。“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人与人之间讲诚信可以延伸和谐之路。原本和谐的关系,不靠真诚维系,结果和谐也会丧失。蔺相如与廉颇 ,和谐共处,齐心协力辅佐赵王,而在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后两人关系产生裂痕,正是蔺相如的坦诚、大度使“将相和”的佳话 。当前在我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论是在虚拟的网络上,还是在真实的现实中,缺乏诚信的事件还在不断出现,危害到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所以没有诚信作为保障,社会和谐很难长久维系。

诚还能检验和谐的真伪。那些表面的和谐,禁不住诚的检验,在诚的面前就会原形毕露。楚汉合盟这个因利益建立起来的假和谐,不就在项羽背弃承诺之后而 了吗?

要和谐必有诚。要想诚满天下,只靠教育不靠法律是不成的。对违约诈骗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就要靠制度制裁,靠法律约束,不仅让其处处碰壁,而且使之得不到便宜。

有了诚,和谐才能成长;有了诚,和谐才能维系;有了诚,和谐才能禁得住考验。如此,才能让“诚果”累累,才可使和谐满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缘木求鱼 文武双全 脍炙人口 烟消云散 B.缘木求鱼 一文一武 千古流传 烟消云散 C.临渊羡鱼 一文一武 脍炙人口 不了了之 D.临渊羡鱼 文武双全 千古流传 不了了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的能力。①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临渊羡鱼: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结合“离开诚谈和谐”分析,选用“缘木求鱼”。②一文一武:指两个人,一个是文人一个是习武的。文武双全: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一般指一个人。结合“蔺相如与廉颇”分析,选用“一文一武”。③千古流传:是永远流传于后世。脍炙人口:意为美味人人喜欢吃,借以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受到众人的称赞和传诵。结合“正是蔺相如的坦诚、大度使‘将相和’的佳话”分析,选用“千古流传”。④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不了了之:用不能了结事情的办法去了结。指把未做完的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结合“不就在项羽背弃承诺之后而”分析,选用“烟消云散”。故选B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交流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合作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做事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

B.交流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合作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做事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C.交流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合作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做事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

D.交流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合作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做事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由前一句:“不难想象,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故后面应补充失去“诚”的做法,即“话到嘴边留半句”,就是说话不要太绝,给自己留条退路;“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热情,却在暗地里使奸;“未肯全抛一片心”,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综合分析,D项正确。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违约诈骗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就要靠制度制裁,靠法律约束,不

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

B.对违约诈骗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就要靠制度约束,靠法律制裁,不仅让其处处碰壁,而且使之得不到便宜。

C.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对违约诈骗的,就要靠制度约束,靠法律制裁,不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

D.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对违约诈骗的,就要靠制度制裁,靠法律约束,不仅让其处处碰壁,而且使之得不到便宜。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有诚信不良记录”的程度比“对违约诈骗”轻,应该在前面,故排除A、B两项。“不仅……而且”的内容应该是递进关系,应该“得不到便宜”在前,“处处碰壁”在后;而且“制度制裁”“法律约束”动宾搭配不当,故排除D项,选C项。

1.[高考源点: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课文中,蔺相如是怎样出场的? 我的答案: 答案 (1)蔺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左右为难、束手无策的矛盾中出场的。(2)课文先写赵国君臣面临的“三难”:秦王求璧,赵国君臣“予”则深恐上当,“勿予”则更恐秦国发难,这是两难;“求人”不得,这是第三难。正是这样层层铺垫,再通过缪贤荐才之举,方使蔺相如露面。露面也仅仅是侧面描写。(3)而对蔺相如的正面出场的描写中,他的一番分析,有条有理,有根有据,更令人信服。

2.[高考源点:分析作品结构]“相如奉璧使秦”的过程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

我的答案: 答案 蔺相如出使秦国,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

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蔺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蔺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后,对比了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无信,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迫使秦王不得已“辞谢”,同意割城。

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又使秦王考虑到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条件,于是蔺相如断然采取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他也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蔺相如得以“完璧归赵”,化解了赵王的困境,捍卫了赵国的尊严,打击了秦国的威风。

好处:这样的布局如同把蔺相如置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能够将他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现。

3.[高考源点: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作者是如何通过三个故事刻画蔺相如的形象的?对廉颇、蔺相如二人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我的答案: 答案 (1)作者写蔺相如主要从缪贤的评价“其人勇士,有智谋”张本,详写了他经历的三件事。在“完璧归赵”中写他献策、入秦、智斗,最终将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到赵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在“渑池之会”中,写他逼秦王击缶,戏秦臣献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在“负荆请罪”中,写他避让廉颇,慷慨陈志,化解矛盾。这三件事,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件,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对国家忠心耿耿、不畏强暴、深明大义的品质。

(2)对蔺相如的描写主要用了明写、详写的方法,笔墨酣畅,具体入微。除了正面描写外,还用了侧面描写、对比描写等方法。对廉颇的描写采用了暗写、略写的方法,往往是寥寥几笔,便使其性格全出。

4.[高考源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为什么?

我的观点: 答案 观点一:同意。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更自然。②此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