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1e4fc7cb7360b4c2e3f6471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

的,他们基本不可能独立的去解决和完成一些复杂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来学习就会简单得多。因为,老师把复杂的事情分解成为几个简单的、容易完成的小问题,然后将小问题分配给小组的各个学生,用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它,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促进学生的共同学习和进步。下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教学案例: 案例一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和物体》这一章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认识这一节中,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一、学习准备:1、将全班学生按分组原则,每6人做一组; 2、每组抽2个人去收集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和圆锥、椭圆等不规则模型,另外准备三件干净的毛巾。

3、其余的一个作为观察员,

二、学习过程:1、我们把其余的三个人用毛巾把眼睛蒙起来(该过

程由老师来完成,避免操作失误),

2、把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圆锥、

椭圆等不规则模型随意摆放在桌子上,让蒙上眼

睛的三位同学,靠感觉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找出来。

3、观察的同学认真记录三位同学的行为表现,包

括:谁认错了,错了几次;谁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

对了,对了几次。

记录表如下:

观察员: 时间: 内容 被测者 甲 乙 丙 错误次数 对的次数 三、评价总结:1、从课前准备到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材料准备的是否充分、学习过

程有没有作弊等),对准备充分的、表现好的给予表扬; 2、分析认错同学的错误原因,给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3、总结:回归课题,突出该课时的重点,讲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和相互间的区别。

本节内容就可以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进行和完成,这样进行教法,实物和讲授结合,通过观察、接触和感知,很容易的让学生接受了这些新事物的特征和区别。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乘法是刚刚接触到的运算形式,比较抽象,要他们短时间明白 和理解不太容易,但是我们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用直观的实物,配合上小组合作的力 量解,化难为易,一切问题就迎刃而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

(二)、在开放性题目的解答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的思维,想法都不尽相同,也就

是说,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智慧和才能,如果在遇到答案是开放性的教学事件的时候,我们可以放开手,让学生尝试学习,最终的学习结果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当然教学质量也会在不知不觉的得到高。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案例一

问题:有10位学生,有5间房间,每两个学生住在一个房间,学生编号1-10,房间编号为9,10,11,12,13,要使每两个学生的编号的和为房间号,可以怎么安排? 步骤一、老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概要的介绍和引导做题方法,例如“题目所说的两个学生的编号之和就是他们所住的房间号,那么九号房间那些同学可以住?1号和8号可以吗,2号和7号呢?”

步骤二、小组讨论。通过步骤一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们通过合作来学习和探究9号的其他情况和11、12、13号房间的所有情况。讨论时可以提示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分析学习。例如: 9号房间 10号房间 11号房间 12号房间 13号房间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思考

步骤三、小组之间上台进行汇报讲解,如果有条件,可以配合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展示。把每个组之间不同的做题和分析方式进行直观的展示,做到资源共享,共同学习。 案例二

问题: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素数和合数后,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两个相邻的非0自然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就是素数。

步骤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倍数、因数和素数、合数的知识点,做相应的提示,比如:所谓的两个相邻的非零自然数,我们可以设第一个为a,第二个为a+1。如果他们的和2a+1不是3的倍数,必须符合什么条件?一个数a除以3,有几种结果,余数分别是什么?

步骤二、组内开始合作讨论、1、“如果他们的和2a+1不是3的倍数,必须符合什么条件?一个数a除以3,有几种结果,余数分别是什么?” 讨论分析:

(1)当余数为1的时候,那么2a+1就是3的倍数:

(2)当余数为0的时候(即整除的时候),那么2a+1肯定不能被3整除了,但是他是不是素数呢?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下的结果和结论:

a 3 6 a+1 4 7 2a+1 7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