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9册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9册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1e503347e21af45b307a8fb

“浃”读作“jiā”,不要读成“xiá”。

“尬”读作“gà”,不要读成“gǎ”。

“大腹便便”的“便”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作“pián”。

(2)字形:

“浃”字的右半边要注意最后写“大撇”“捺”(指导书写)。 (3)理解词语意思:

汗流浃背: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浃:透、遍及。

尴尬:(1)处境困难,不好处理(2)(神色、态度)不自然。本文取第2种解释。 大腹便便--肚子很大,很肥胖。便便:形容肥胖的样子。 扶老携幼--扶着老人,领着小孩。携:拉着。 疑惑--心里不明白,困惑。

恍然大悟--忽然间明白了。恍然:忽然;一下子。 (4):积累词语:

( )老( )幼 ( )( )大悟 汗流( )( ) ( )( )谢绝 前( )后( ) 大腹( )( )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注重从音、形、意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围绕拐杖发生了那些事情。

2.检查读课文,归纳主要事件。

“刚上汽车”、“汽车靠站后再次启动”、“骑车到站了”、“车子来了”等时间段所发生的事情

3.浏览课文,给文章划分部分。

4.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积累词语。

附:板书设计

拐 杖

让座 照顾 搀扶

9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体会小姑娘的表现的基础上理解“我”的表现,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能根据提示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理解“我”的做法和感受,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我”的做法和感受,体会写作特点。

四、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验真情实感;在讨论启发中体会写作特

点,渗透写作技巧 。

五、教学过程

(一)回忆对小姑娘的印象 归纳小姑娘对“我”的帮助 1、回忆课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小姑娘、我) 2说一说对小姑娘的印象

3、浏览课文,说一说小姑娘是怎样帮助“我”的。(情况、做法)

【设计意图】初读后学生对小姑娘特点的把握并不难,本环节设计目的在于学生有了感知之后,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条理清晰的表达能力的同时为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理解 “我”的做法和感受 体会互相关爱之情。

过渡:小姑娘纯真善良热心真诚令人称赞,可课文仅仅是在写小姑娘的吗? 1. “我”是怎样为小姑娘考虑的?画出相关语句

谎言:“我下一站就下车” ;装瘸:“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走出车门” 2.体会“我”的感受 理解“我”这样做的原因 感悟互相关爱之情

过渡:“我”直接向小姑娘说明自己是健康的人岂不是更为她着想吗?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10

(1)联系小姑娘的做法和我的表现,思考:“我”是怎样想的,才有这样的决定? (2)回报交流,顺学而导

a.在什么情况下“我”做出这样的决定?

(明白自己在享受特殊照顾后---“原来让座风波是拐杖惹出来的,我恍然大悟”)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小姑娘把自己当成了“腿脚不便”的人) 出示:

我婉言谢绝了她的好意,她微笑的脸上露出淡淡的尴尬。

这时,有一只手扶住了我,还是刚才那位要让座的小姑娘。“小心!”她一脸惊恐地叫出声来。

我明白了是自己制造了误会还辜负人家的好意,造成了小姑娘的“尴尬”;明白了好意被拒绝的她没有埋怨没有远离,有的是对我发自内心的真诚帮助,多么纯真、善良的好姑娘!

b.换位思考 走进“我”的内心

对话:这位手拿拐杖的阿姨,您明白了小姑娘把您当成了“腿脚不便”的人来热心照顾。您为什么不直接向她说明,反而作出了提前下车和下车装瘸的举动呢? (3)感悟互相关爱

a.出示:汽车到站了,我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走出车门。她细心地搀扶着我下车,在车门关闭的一刹那才匆匆地回到车上。

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我”和小姑娘互相为对方着想的美好情感) b.朗读体会:师引读“我”的表现

当我拿着拐杖刚上汽车时,小姑娘----生接读

当我不明就里,婉言拒绝她的好意时,小姑娘 ----生接读

当汽车再次启动,我的身体前仰后合,本能地握住拐杖时,小姑娘----生接读 当我被小姑娘的真爱所感动,谎称自己马上要下车时,小姑娘----生接读

当我为了保护小姑娘的爱心,佯装残疾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下车时,小姑娘---生接读 当目送汽车远去时,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我”为小姑娘考虑的角度抓住“我”的做法上钩下联,走入“我”的内心,体会“我”的感受,感悟互相关爱之情

追问:此时,“我”心里在默默地祝福这位好心的姑娘,还在想些什么? 3.理解“我”的再次上车时的举动 体会为他人着想

11

(1)理解我的举动

出示:车子来了,我把拐杖提得高高的,快速上了车。我不忍心再让一个有爱心的人受到伤害。

点拨一:“伤害”指什么?

点拨二:是什么让我于心不忍?我会想什么?

(2)简谈认识(小姑娘、“我”、做法的理解、自己的思考)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全篇的角度考虑,体现其对内容的理解对人物的评价对自我的思考,也同时为下面的小练笔做好了铺垫 (三)读写结合,表达所想所感

1、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动笔写,互评、互改、自改。 结合细节谈想法

围绕“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特别是受到他人的帮助自己该如何做”来写 3、展示读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对文本的感悟中提高到对身边人或事的思考。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体会课题的作用

课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用一个词语概括。(让座)明明写让座,为什么不以“让座”为题而以“拐杖”为题呢?

(1) 都是拐杖惹的祸---由拐杖引起的误会、展现小姑娘的爱心 (2) “ 拄”、“ 举”拐杖的举动表达“”“我”善良之心、关爱之情 (3) “拐杖”贯穿课文的始终,就像一根线把故事串了起来 2、体会新意

“让座”这个助人之举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课文新鲜在哪儿?是什么吸引了你? (1)角度新:写给“我”这样的正常人让座 (2)情节新 a误会出波折

①自然造成的误会:小姑娘误以为“我”腿有残疾;“我”误以为小姑娘认为“我”怀了孕或是看错了人。

② 特意而为的误会: “我”装瘸,让小姑娘继续认为“我”是残疾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