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策略安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策略安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29de9166c175f0e7cd13712

农地抵押贷款的发展模式、制约因素及策略安排

谌争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进一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和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信贷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组织相关人员深入试点县(市、区)进行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的实地调研和具体指导,并在辖内南县涉农金融机构进行了农村土地流转抵押贷款的创新试点和摸索,创新“公司(农户或农合组织)+土地经营权抵押(产品预期收入质押)+信贷”的贷款模式。目前,该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对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多种因素制约阻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在粮食主产区的推广应用,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一、益阳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作用

(一)土地流转步伐明显加快。近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后发赶超、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思路,着力抓好“引导、管理、服务、示范”四个关键环节,通过转包、转让、出租、土地投资入股、互换等形式,吸引农业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岗职工、种养大户等参与土地流转,益阳市农村土地步伐加快。2008年全市耕地流转面积达50.2万亩,比2007年增长33%,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7%;目前全市耕地流转面积79.98万亩,比2008年增长59.3%,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2.1%,涉及农户26万户,比2008年增加8.26万户。

(二)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试点工作不断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是指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保障农民承包权的前提下,信托中介服务机构接受农民的委托,按照土地使用权市场化的需求,通过规范的程序,将土地经营权在一定期限依法、有偿转让给其他公民或法人从事农业开发经营活动的行为。2010年4月,益阳市委正式启动沅江市草尾镇土地信托流转试点。前段试点工作中,沅江市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200多万元投入试点,出台优惠政策、安排专项资金,培育带动土地流转的经营大户,扶持出让土地的农民进行技能培训、进城镇购房建房等,试点成效明显。目前,草尾镇成立了农村土地托管投资有限公司,全镇已流转土地6万亩,其中信托公司正式签约面积5400亩,此外该公司还储备信托土地5500亩,受理申请签约面积21370亩。挂角蔬菜生产基地、艾青大蒜生产基地、天隆高产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等均通过土地信托流转进驻草尾镇,从事综合农业开发。2010年7月2日,全市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试点工作推进会在沅江召开。会议要求,要把握工作原则,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深化和扩大草尾镇的试点,在全市范围内试点扩面,要求在2010年年内,各区县(市)都要以草尾镇的模式为基础,搞一个乡镇的土地信托流转试点。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刘宗林与会,充分肯定了益阳市开展土地信托流转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示省委农村工作部将继续关注、深入研究,适时总结推介益阳经验。

(三)土地流转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土地流转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生产模式,促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连片开发,提高了产出效益。据有关部门调查,2008年,全市种粮面积在20亩以上的种粮户达5570多户,并涌现出了一批承包经营土地过万亩的大户,有46户种粮大户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水产养殖在1000亩以上的大户有300多个;造林面积在万亩以上的大户有17户。据测算,适度规模经营效益比农户分散经营效益普遍高出30%以上。2008年,全市每亩耕地产出效益达2398元,比上年提高271元,每亩养殖

水面产出效益达2919元,提高184元,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5亿元,增长5.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非农收入增加。土地流转改变了“亦工亦农、亦商亦农”的兼业化状态,农民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了城市化和现代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非农收入。如,2009年下半年,株洲肥力高公司与大通湖区千山红镇金沙洲村达成合作协议,与湖南农业大学“双百富民工程”项目组的教授们一道,在该村建立了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项目用地采用土地流转方式获得,农民每年每亩可获得330元土地转让金,公司反过来又请村民在原有土地上打工,增加了农民的在家务工收入。该项目计划示范面积6000亩,首期示范基地580亩。现在第一批500亩美国圣帝蕃茄长势喜人。艾青蔬菜种植有限公司承租沅江市草尾镇西湾洲村85户农户的618亩耕地,85户农户每年可获土地租金42万元,有技术、有门路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在家的妇女和体弱男劳力被艾青公司聘用,每个流转户可获得的土地租金和劳务收入均在万元以上;安化县马路茶厂租赁农户土地320亩,投入资金116.8万元,建设茶厂原料生产基地,每年除付给农户土地租金4.8万元外,还安置近百人进行茶叶基地的培管、茶叶的采摘及茶叶加工,每年付培管工资及采摘茶叶工资约36万元,茶叶加工工资10万元。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非农收入2689元,比上年增长17.2%,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59.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五)土地流转有利于吸收农业投资。过去由于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科技水平偏低,影响了产出效益。近年来,益阳市各级党委、政府一改过去片面强调引进工商企业的传统做法,转而把目光投向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借用外力助推本地土地流转,把农业生产引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吸引了多方投资,改善了农业设施,促进了生产发

展。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通过招商引资,目前已有天运林工、湖南乡土农业、亚太轩、肥力高、卢青年、鑫源鸿等6大农业企业进驻该镇,从事农业综合开发,使全镇3.5万亩土地实现大流转,流转面积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一半。现在,该镇正在成为湘北地区最大的蔬菜重镇和食品工业重镇。安化县引进的浙江可耐尔茶叶项目已在该县新建茶叶基地1000多亩,完成投资3200万元;安化县仙溪镇在外工作的姚固城,带领两个弟弟回乡创业,在该镇青联村租赁了海拔700多米的荒山1000亩,去年年初至今,已投资200万元,建成了400亩免耕密植茶园,新植间作杉苗11万株。赫山区泉交河镇团结村引进投资110万元,组建三益有机农业合作社,建设猪舍3栋,生猪生产基地10亩,建无公害粮食基地783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98亩,新修生产公路2公里,还建设了集节水灌溉、生态和景观用水为一体的水系,项目引进增强了该村农业生产能力。

(六)土地流转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近年来,针对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导致农村土地撂荒和耕作粗放等现象,益阳市以农户转包、投资商租赁、村委会托管、群众互换等方式,合理流转农村土地,各级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奖励,并在贷款、项目安排等方面对受让方予以扶持,有效地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2008年,全市撂荒耕地面积仅367亩,比上年减少了4593亩。

二、益阳市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抵押贷款的做法和成效

(一)创新背景

南县位于洞庭湖区腹地,是典型的湖区农业大县。拥有土地总面积1059平方公里,境内有大量的湖泊、低洼地和荒滩,适合渔业成片大面积的开发和特种养殖及蔬菜等经济作物的规模化经营。由于当前农产品价格低迷,农业比较效益低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许多地方出现弃耕撂荒现象,且撂荒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