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江苏省无锡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2f9f650ce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a

让他们跟从行事,两人谋划不能够脱身,走到半途中,他们交出所赐金帛给看守的人,然后半夜一起在乱军中逃亡,数次几乎死去。后赤身露体走了二千里,才回到家中拜见他的父亲,父子相见抱头痛哭。这年他三十岁。这以后,他书刻技艺更加高超、资产也丰足有余。又过了十年后,他再次游历南昌时,朱家府邸的各位王子们与过去没有任何变化。他们时常听闻章简甫的名声,邀请他到府中待为上宾。他喝醉后,重游宁献王的旧时宫殿,流连徘徊,感慨叹惋,吟诵《黍离》的章句,像羊昙一样恸哭后才返回。

我郡的待诏文徵明,是著名的书法家,而他所书写的碑文,如果不是章简甫雕刻碑文,那么他就不高兴。文徵明每每说:“我不能如钟成侯,戴居士那样能亲手刻石,章简甫不就是我的茅绍之吗?茅绍之是赵孟的客人。而当时,京兆祝允明、太学王履吉、太学陈复甫、征士彭孔嘉等人所书写的作品,也一定嘱托给章简甫刻写。他雕刻的碑文有华氏《真赏斋帖》、陆氏《怀素自叙》、孙氏太清楼的王右军《十七帖》。他都能够生动传神地呈现古人的书法的精髓,即使拓印的人拓印了伪造古人的作品得到高价,而人们都不能够辨明真假。而严嵩想石碑上雕刻肃帝所赏赐的诏书及一些文书、命令等, 就聘请章简甫前往府中, 把他留在相府内四年后,才返回家中。严嵩奸情败露,他府中的门客都没能够免罪,而章简甫却没受到牵连。人们说他为客亲善, 过去做宁献王的门客没有死, 如今做严嵩的门客又没有受到牵连。他笑着说:“我先前凭借智慧才脱身免罪,现在是凭借廉洁才脱身免罪。虽然这样,我与文徵明、彭孔嘉还是相差太远。这是因为文徵明曾辞去宁献王的聘请,彭孔嘉也辞去了严嵩的聘请。”

章简甫性情好客,即使居一间居室,也一定打扫干净,修整柜架,放置图书、祭器、酒具等一类物品。客人来了后,一起抚摩把玩,时间短就呼人沏茶,茶喝完后就命人备酒,酒端上来就命人温酒。诸位贤大丈夫们如文徵明等一样的人都恭敬地进入偏僻简陋的小巷中,而不回避他。 他好客, 还体现在他时时跟从赌徒一起交往赌博, 所得到的钱财随意散尽挥霍,到死时,却没有钱准备丧 礼。 之后第二年, 受雇替人抄书的他的第二个儿子章藻,强力倡议他的伯伯、 叔叔, 在苏州虎丘采字圩祖坟中埋葬他, 时间为万历甲戌三月。

9. 登高望远,突出蓝水辽远,玉山高耸,意境开阔;千涧“落”,两峰“寒”,点明深秋萧瑟,暗含诗人凄楚悲凉之情。以壮景写哀情。(前两点各2分,第三点1分,共5分)

10. 借会饮欢笑反衬悲;借壮阔萧瑟秋景渲染悲;借人事难料直抒悲。(每点2分,共6分)

11. (1) 善假于物也 (2) 乘骐骥以驰骋兮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4) 会当凌绝顶 (5)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 浪淘尽 (7) 贫贱不能移 (8) 寒凝大地发春华(8分)

12. C(3分) 解析: 不是为了转移警察视线。

13. 交代人物身份,强调警察职业特点;表现人物复杂心理及其变化;警察身份是矛盾冲突的起因,推进小说情节发展; 表现强权与人性冲突的主题。(每点2 分,三点满分, 共6 分)

14. 小二阻止小三说下去,对自己讨好警察的行为感到羞愧:对自己应对警察保全摊位的得意;渴望成为警察、拥有权力的隐秘心理。(每点2分,共6分)

15. B(3分) 解析: “人都有思想,并都能产生思想”错,缺少相应条件。 16. D(3分) 解析: 不是阐述思想产生的途径,而是如何防范错误思想。

17. 有实际的针对性(应对现实问题),具有系统性,经过社会的实践(在社会上产生过影响)。(每点2分,共6分)

18. B(3分) 解析: “已成为”应是“将成为”。 19. C(3分) 解析: A. “降低现有药品价格”无依据;B. “只要冰”错,还需要“特殊的冷却剂”;D. “推动中子往复燃烧,从而形成核裂变”应是“形成核裂变后,推动中子往复燃烧”。

20. 创新理念,合作理念,人本理念,平等理念。(每点2分,三点6分) 21. 略(70分)

江苏省无锡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2. 天既炎暑/田事余闲/群坐柳阴豆棚之下/侈谭故事/多不出花部所演(4分) 23. 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3分)

24. 吴音文辞繁缛难懂,内容狭窄低俗。(一点1分,两点3分)

25. B E(5分) 解析: B项,应是周瑜想火攻曹操,时方隆冬,江南只有西北风,没有东风南风,无法实施火攻。E项,八一嫂算不上古道热肠,她也是在看热闹的看客;“赵太爷”错,应是赵七爷。

26. (1) 由探春提议结诗社;李纨自荐诗社掌坛;各成员自起别号;开展咏海棠评诗活动;确定海棠诗社名。(每点1分,共5分)

(2) “我”是琴(张蕴华);(1分)“那条路”是抛弃自己所爱的人,去做男人的玩物;(2分)“新的路”是争取与觉民的爱情。(2分)

27. “文学之文”的辉煌与“文学之文”的审美特质关系不大(或受欢迎的、影响大的“文学之文”大多具有“应用之文”的特征);划界诉讼纷纭;引发孰重孰轻之争。(每点2分,共6分)

28. 承认二者有差别,二者要融合,二者要并重。(每点1分,共3分)

29. 明确反对以有无美感进行区分;承认二者的差别但不赞同二者对立:主张按作品内容、体裁给它们划界;不要滥用文学的界定妨害语言文字的表达。(每点2分,三点6分)

密封线 ______________ 名姓 ______________ 级班 ______________ 校学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无锡市高三语文试卷·附加题 第页(共2页)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江苏省无锡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附加题注意事项:

1. 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作答,其他考生不做。本试卷共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 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花部农谭》序

焦 循

梨园共尚吴音,花部曲文俚质,余独好之。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其《琵琶》《杀狗》《邯郸梦》十数本外,多男女猥亵,殊无

足观。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天既炎暑田事余闲群坐柳阴豆棚之下侈谭故事多不出花部所演。

(有删改)

注:① 吴音:特指发源于吴地的昆山腔。 ② 花部: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 22. 用“/”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断句。(4分)

天既炎暑田事余闲群坐柳阴豆棚之下侈谭故事多不出花部所演 23.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指的是________的《窦娥冤》、________的《汉宫秋》、________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3分)

24. 与花部比较,焦循认为吴音有哪些不足?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名著阅读题(15分)

25.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边城》中,“得座碾坊”是指二老和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二老和翠翠的婚姻,其实二老心里只想撑个渡船。

B. 《三国演义》中,周瑜猛然想起了火攻曹操,但曹操的营垒坚实,人马战船数量太多,又没有把握说服刘备联盟,于是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

C. 《茶馆》中,裕泰茶馆主人无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底层人民只能卖儿女讨生活,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无法维持生计等,反映了旧中国的黑暗,康大力等人上西山暗示了旧中国的出路。

D. 《哈姆莱特》中,老国王的鬼魂嘱咐哈姆莱特复仇时不可对王后有不利的图谋,只让她去受上天的裁决和内心的刺痛。

E. 《风波》中,七斤的愚昧无知、七斤嫂的精明泼辣、八一嫂的古道热肠、九斤老太的固执保守、赵太爷的封建遗老形象在一条辫子掀起的风波中得以充分展示,小说以新近裹脚的六斤一瘸一拐地在土场上来往结尾,意味深长。

26. 简答题(10分)

(1) 简要概括《红楼梦》中海棠诗社结社的经过。(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家》中有一段语言描写:“我不走那条路。我要做一个人,一个跟男人一样的人。……我不走那条路,我要走新的路,我要走新的路。”这段话中的“我”是谁?“那条路”“新的路”各是一条怎样的路?(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7~29题。 近代以来,“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分道扬镳并逐渐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后,出现了许多尴尬。检视分途后的中国文学史,不难发现:“文学之文”的辉煌与“文学之文”的审美特质关系不大,那些受读者欢迎的、影响大的“文学之文”,大多是具有“应用之文”的特征作品。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之文”和“应用之文”之间虽有一定界限,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文”或“文章”这个整体的名义出现,多数时候还因二者融合而相得益彰,出现了如诸葛亮的《出师表》、贾谊的《过秦论》等传世美文。“文学之文”和“应用之文”划界又诉讼纷纭。陈独秀认为文学之作品与应用文字的区别在于有无“美感”,有属前者无属后者。“美感”是极具个性的抽象的东西,以之作为标准,难免见仁见智。对此,刘半农就曾明确反对:“科学上应用之文字,皆当归入文字范畴;必须列入文学范畴者,惟诗歌戏曲、小说杂文、历文传记三种而已;私人之日记信札,不能明定其属于文字范围或文学范围,要惟得己则已,不滥用文学以侵害文字,斯为近理耳。”许多措辞微妙、婉转精致的碑、诔、铭、颂、论、奏、

说、函等应用文,凝聚着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倘若统统排除在文学之外,中国文学就真的只顾专咏风花雪月了。“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分途后还引发另一场争论:“应用文仅足供日常琐屑之用,美术文则关乎人生之存亡、风化之变化”,“应用之文字,所以代记忆、代语言,苟名为人者,无不当习知之;美术之文字,则以典雅高古为贵,不特非人人所必学,即号为学者亦可以不学”,“语文教育重‘文学之文’而轻‘应用之文’,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贻害无穷”。

(有删改)

27. “文学之文”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后出现了哪些尴尬?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应如何处理“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的关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画线句中,刘半农是如何看待“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