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高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d32a91e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c

凸现自主探究 提高阅读效率

――中高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一、建构背景:

1、新课程理念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阅读教学的困境

(1)高耗低效(2)讲风盛行(3)呆板教学(4)重复学习 3、教改成果

杜朗口中学教学改革启示;

临沂市小学语文“三段五步”阅读教学模式的反思; 临沂市小学语文阅读的成果积累。

二、教学策略流程: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品读体验――巩固延伸

1.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认识生字,理解字词,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感知文章大意。

操作要领: 出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查阅资料,完成预习要求。此环节在中年级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高年级逐步放在课前完成。

(1)预习

预习是搜集信息、知识构建与储备及体验情感的学习过程。预习中,教师要作必要的引导,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及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预习中,学生既有自主学习、自悟自得,又有合作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预习是生成是本课的重、难点,要以学定教。

(2)探究

是指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

史密斯:阅读乃是向课文提出问题,而阅读理解则是使你的疑问得到回答,使疑问得到解答的阅读理解过程就是探究性阅读。

(3)做什么?怎么做? 出示“预习提纲”。

教师不仅要备课标、教材及相关知识延伸、拓展、迁移的内容,而且要备背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学生差异。

例:练习设计:

《开国大典》中“典”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标准、法则;②典范性书籍;③典故;④典礼;⑤主持;⑥抵押、典押。正确的是( ) 补充词语:( )天( )地 人( )人( ) 这样的句子你从文中还能找到哪些?

①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②广场上不断欢呼,不断鼓掌。 误区:课前做练习,重结果,轻过程。 2.合作交流

学习目标:巩固字词,资料共享,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操作要领: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推荐代表在集体交流时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纠误、引申,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问题,适当归纳小结。 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 合作:“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策略 交流:态度、表述、倾听、分享、生疑。 教师的作用:“点拨、纠误、引申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敏锐发现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哪怕是一丁点的新见解,都予以鼓励,对于错误认识及时引导,让每个学生都站到开往下一站的平台上,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但并不是要求学生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要在交流中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误区:简单形式上的统一答案。 3.品读体验

学习目标: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 操作要领: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赏读重点句段,丰富内心体验;评读重点句段,揣摩表达方法。 此环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适时点拨,反对一问(讲)到底,提倡精讲多读。 (1)理清三个层次:品悟――欣赏――评价

品悟理解;②欣赏朗读;③评价积累

3个层次可以体现在词、句、段、篇中,要用活,不可生硬割裂。 (2)抓住重点段

重点: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②在文章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③表现文章中心词句;

④突出文中人物性格、品质的段落; ⑤描写和表现手法上的精彩处; ⑥学生读书后最困难的地方; ⑦引发研究学习的知识点; ⑧新发现的语文基本功训练。

(3)重视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材料获取信息的活动。是学生和作者平等的对话,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探究性、创造性行为,是老师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理解、评价、鉴定文本的过程,所以,也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平常根据语文的特点,运用领悟、感悟等来认知文本,使得培养语感具有不寻常的意义。 4.巩固延伸

学习目标:巩固基础知识 ,拓展阅读空间,提升读写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补充相关阅读材料,进行片断读写练习。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 ,形成能力。

全体参与:每个学生都应受到扎实的语文训练。

关注弱视:尊重差异、个性,千方百计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某个方面得到发展。 从严要求:责任心强,讲究科学的方法,多鼓励。

把握关键: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练习中的薄弱环节;把握年段要求,注意前后训练的梯度;把握全册训练点,分散到各个部分。

总之,预习探究,注重习惯养成;合作交流;注重集思广益;品读体验,注重层次提升;巩固延伸,注重扎实有效。

附《草塘》达标测试题:

1、仿写词语。

波光粼粼: 、 、

挤挤挨挨: 、 、

清凌凌: 、 、

2、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这么( )这么( )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 ),绿得( ),( ),( ),一层赶着一层( )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 ),远处的呈( ),再远的呈( ),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 )跟蓝天相接。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作者在描写草塘美景时,抓住了草塘 和 的特点来写。

(3)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写出把

比作 。

3、对“今年春天给你们邮的鱼干,一点儿不掺假,都是我用瓢舀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今年春天给你们邮的鱼干都是真的,没有掺杂其他假的东西。

B、今年春天给你们邮的鱼干,都是我用瓢舀的鱼做成的,说明草塘鱼多,物产丰富。 4、“我朝前紧走几步,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但是我犹豫了。生怕破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对句中“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出生,诞生 B、活着 C、不常见的,不熟悉的 D、程度深,非常 E、不熟练

5、按原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做题。

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 );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 );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 )。 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你仿写一个句子。

6、请用你的眼睛发现你身边的美,如:深秋的田野、家乡的小树林等,注意景美和情美相结合,表达出对家乡的喜爱、赞美之情。